張志明等
蘇州“文明碼”文明嗎?
據蘇州新聞網報道,從9月3日起,“蘇城碼”App上線“蘇城文明碼”功能。該功能旨在構筑起文明積分信息識別體系,形成市民文明程度“個性畫像”,文明積分等級高的市民將會享受工作、生活、就業、學習、娛樂的優先和便利,積分低的市民將會得到警示和受到懲處。
然而蘇州“文明碼”消息一經發布,立即引來全國網友的關注、熱議、質疑甚至冷嘲熱諷。僅僅四天之后,蘇城文明碼作為新興事物,便匆匆下架了。
文明標準本身是一種精神領域、道德領域的概念,很多時候它是一種變量,甚至是見仁見智的事情,很難用統一的和人人認同的標準來衡量和判定。比如做公益做志愿者不是公民的法定義務,每個人都有可做、可不做的自由和權力。當然,文明指數高的人政府可以獎勵,可以優待,這無可厚非。但是因為沒做公益沒做志愿者就被官方判了低分,就要遭到政府明碼標價,公之于眾,并在某些領域某些方面被限制或另類相看,這顯然是越權,是道德綁架。
可以說,這個本意為了促進文明、提倡文明、提高文明的“文明碼”,做法本身就不文明。
一個社會最重要的文明就是尊重每個人的合法選擇。一個社會的文明要體現在人人都可以有尊嚴地活著,他的合法權益應該被充分尊重。蘇州這種為了某種管理需要,不顧及公民隱私權和個性自由的做法如何體現公民的尊嚴?
蘇州“文明碼”的出現再次證明,這種政府部門一廂情愿主導、單向思維、單向流動的監管模式其實就是一種官本位的思想在作祟,是又一例個別領導的拍腦門杰作,屬于典型的胡作為、亂作為!
——張志明
婚宴浪費驚人也得進行改革
近日,南鑼鼓巷餐飲商家推出十多種“迷你小吃”,倡導“光盤行動”。不少婚宴商家也開始推廣自助婚宴或者按人數上位菜。(《北京晚報》2020年9月4日)
通常來說,舉辦婚宴一般都事先排好桌次,且每桌都專門設置桌牌,賓客名單寫得清清楚楚,前來赴宴者僅需對號入座即可。但由于種種原因,一些親朋好友不能按時赴宴,部分桌次少則缺一人,多則缺幾人,等婚禮慶典結束,不管每桌客人來的全不全,婚宴照開不誤,即便人數不夠,菜肴該上還是上,甚至少數桌次空無一人,菜品依然一個都不少。
有的舉辦婚宴者比較靈活,會根據實際赴宴的親朋好友情況,將那些人數不夠的桌次臨時并桌,湊足一桌算一桌。即便如此,浪費依然觸目驚心。中國人好面子,為了顯示主人的好客,婚宴的裝菜盤子多是大盤子,菜滿滿當當的,十幾二十幾道,一層摞一層,結果吃的沒有剩的多。
和傳統的中式婚宴套餐相比,北京一些餐飲企業推出的自助婚宴、按人數上菜等舉措有諸多創新和亮點,比如精心提供小份的魚塊、雞塊等菜品,便于賓客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食量按需取餐,工作人員還會根據現場情況及時調整菜品供應量和供應種類;鮑魚、對蝦等“硬菜”按實際赴宴人數上位菜。顯而易見,這些貼心服務都能最大限度地減少餐飲浪費。
作為餐飲浪費的“重災區”,婚宴在節約糧食、制止浪費方面非常有必要進行改革。自助婚宴、按人數上菜堪稱有益探索,有利于移風易俗,具有推廣意義,值得期待和提倡。
——劉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