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祥
關羽死于誰手?是東吳的馬忠嗎?是,又不是。從表面上看,關羽敗走麥城,被馬忠設伏擒殺。但其實呢,細細琢磨關羽失敗的前因后果,他是“被拍死”的。
關羽武藝高強,被譽為“萬人敵”,但他有個致命弱點,即驕傲自滿,喜歡別人夸他抬他捧他。若不是他好這一口,讓人猛拍,被拍壞了腦子,傷了元氣,廢了功夫,無名之輩馬忠能擒得了他?
首先是丞相諸葛亮帶頭“拍”他。武藝出眾的馬超與關羽、張飛、趙云、黃忠一起被封為五虎將,鎮守荊州的關羽不服,寫信給諸葛亮,想要和馬超比試一番。精明的諸葛亮知道關羽的心思,回信拍了一通:“馬超與張飛并駕齊驅,但比起關羽,還是有所不及的。”諸葛亮一下子就撓到了關羽的癢癢,關羽看信后十分高興,大擺宴席,讓大家傳看丞相來信。后來黃忠立了大功,加官與關羽平級,諸葛亮怕關羽不服,派人去勸他,又是采用拍馬之法:“將軍與漢王名為君臣,實為兄弟,如同一體,休戚相關,黃忠如何能比?”使者將關羽放在和漢王一樣的位置,關羽樂得發暈,更以為自己天下無敵了。
領導帶了頭,群眾有勁頭。諸葛亮帶頭拍關羽,部屬們便投其所好,群起而拍之。隨關羽一起鎮守荊州的周倉、王甫等人,號準了關羽好拍之脈,有機會就拍,沒有機會創造機會也要拍。“蓋世無雙”呀,“天下無敵”呀,什么好聽說什么。至于“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更是天天講、月月講、年年講。當劉備和諸葛亮來信“飄揚”關羽時,眾人看準時機,又是一通亂拍。
如果說諸葛亮和部屬們拍關羽是讓他心情舒暢、高高興興治荊理政的話,那東吳孫權君臣也拍關羽就是包藏禍心。孫權明白,關羽吃軟不吃硬,你要與他耍橫,他會同你死磕;如果來軟的,拍他馬屁,他會很受用,可以把他拍得麻酥酥的,再拍得暈乎乎的,再死拉死拉的。基于這一認識,孫權、呂蒙等便放低身段,利用信函、拜見、會晤等時機,全方位多角度地猛拍關羽:“您英武絕倫,舉世無雙”“您萬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我們對您的敬仰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又如黃河泛濫,一發而不可收”……
如此這般,拍關羽者如過江之鯽,數不勝數,上也拍,下也拍;喜歡者拍,不喜歡者也拍;自己人拍,敵人也拍。你拍一,我拍一;你拍二,我拍二……拍來拍去,拍得關二爺暈暈乎乎,飄飄然然,不知東西,無論魏晉;拍來拍去,把關二爺拍上了喜馬拉雅山之巔,“一覽眾山小”;拍來拍去,把關二爺的腦袋拍成了漿糊,成了“政治分不及格”的二愣青,將諸葛亮“東和孫權,北拒曹操”的戰略方針丟到了爪哇國,竟然主動與東吳交惡。當關羽與曹操打得難解難分時,東吳的呂蒙“白衣渡江”,襲取荊州,從背后向關羽捅了致命一刀。
都說“千臭萬臭馬屁不臭”,其實,馬屁也是臭的,只不過拍馬者久聞不知其臭,被拍者則是“聞起來臭,拍起來香”。不拍不舒服,一日不拍,如隔三秋,心煩氣躁,肝火上升。所以古往今來,一些高人在戰場上披堅執銳,不愧英雄稱號。可下了戰場遇到拍馬之徒,就成其手下敗將。
實踐證明,拍馬屁是殺人不見血的軟刀子,它戴高帽于無形,也殺人于無形。終級的馬屁話輕得像一根羽毛,不經意飄落在對方心里,正好搔到癢處。拍馬高手大多如此,讓人看不出他在拍馬。當你被拍得舒舒服服時,危險便悄然而至。
關羽被拍死,荊州失守,成為蜀國由盛至衰的轉折點。關羽死后,劉備幾乎起傾國之兵為其報仇,結果被陸遜“火燒連營”,一敗涂地。自此之后,蜀國日漸衰落。從此角度看,蜀漢江山是被拍馬者拍掉的,也不無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