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芷璇
摘要:一方面,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勞動者面臨著更大的職場壓力和家庭照顧負擔,工作-生活相沖突的問題越來越嚴重。這種沖突不僅會影響個人的職業發展,也會破壞個人與家庭的關系進而影響社會穩定。相關部門可以通過落實工作生活平衡計劃進一步提高公務員的合法福利,吸引更多高水平人才進入公務員系統,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行政水平。文章通過對國外和企業的工作和生活實踐進行梳理,提出通過工作生活平衡計劃對優化我國公務員福利的途徑。
關鍵詞:工作生活平衡;公務員;福利
一、概念界定
(一)工作生活平衡
工作生活平衡,也被稱為工作家庭平衡計劃。其目的是讓員工在組織的幫助下,正確看待并維持好家庭與工作之間的關系,從而緩解二者之間的矛盾,減輕員工因為工作家庭失衡產生的壓力。只有工作和生活維持在穩定的平衡水平,員工才能更有效率的完成工作,有利于高效完成組織目標,充分實現組織遠景。
(二)我國公務員福利
根據我國《公務員法》的有關規定,我國公務員依法享有福利待遇,包括享受法律規定的休假;依法參加社會保險,按規定享受國家保險待遇;如果公務員因為公務犧牲或病故,其親屬可依法享受撫恤和優待。雖然我國福利制度存在很大的“非貨幣化”現象,但公務員福利制度和薪酬制度一樣,都是為了給予公務員以充分的激勵,讓其在公務員系統中更為積極的履行其職責,提高工作效率,并減少離職率。
二、國外政府部門的工作生活平衡計劃
(一)美國政府部門的工作生活平衡計劃
美國聯邦政府其在國家層面制定了較為完善的制度保障該計劃的落地。《2018年美國聯邦政府工作生活調查報告》顯示,與美國政府部門工作生活平衡計劃密切相關的幾個計劃主要有以下四個:一是工作場所的靈活性也就是遠程工作與工作計劃的靈活性;二是員工支持計劃;三是家庭和被撫養人照顧計劃;四是健康和福利計劃。“工作-家庭平衡計劃”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家庭福利照顧制度”。
1. 家庭和被撫養人照顧計劃
在美國影響最大的是家庭和被撫養人照顧計劃。美國國會在20世紀90年代通過了《家庭與醫療休假法》,旨在明確企業對家庭的照顧責任。該法在21世紀初期不斷發展,同時其適用范圍在2008年總統競選時成為了競選議題,多位民主黨候選人都致力于宣傳擴大該法的適用性。美國通過的與“家庭假期”的法律中明確指出,任何員工都能因產假或照顧家庭內其他生病成員向雇主請假,最長可達三個月;而雇主也有義務保留該員工的職位。但2018年《美國聯邦政府工作生活調查報告》中顯示,雖然大部分的政府雇員都享受到了“家庭假期”,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當中卻只有53%的員工認為他們在享受“家庭假期”的同時還得到了應有的報酬。針對此現象美國聯邦人事管理局建議領導者和工作-生活實踐者應該在所有情況下對工作-生活計劃和工作場所靈活性采取戰略性和綜合性的方法,這對于支持承擔照顧責任的員工尤為重要。同時也強調了應該定期定時的對員工的需求進行調查,滿足員工的需求。
2. 工作時間和場所的靈活性
據《2018年美國聯邦政府工作生活調查報告》估計,美國政府中參與到遠程工作的人員高達35%,其中76%的工作人員對他們所從事的遠程工作形式感到滿意。報告還顯示,前五項美國政府員工進行遠程工作的原因有:一是減少在工作場所的分心;二是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免除通勤的煩惱;四是降低壓力;五是可以通過減少通勤的時間養成更為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見,遠程工作在美國政府中的認可度和需求都很高。美國政府也積極的為雇員提供這一類的服務,促進他們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提高工作效率。
同時,美國政府還在各行各業倡導靈活工作制度,鼓勵各類企業實行靈活的工作時間,從而增加企業用工的靈活性,在擴大員工就業面的同時也讓員工可以有更靈活的時間陪伴家人。美國的靈活工作制度包括計時工作制、彈性工作制、機動工作制等等。
(二)日本政府部門的工作生活平衡計劃
1. 對工作時長的限制
《2018年日本人事院改革報告》中將員工可被命令的最長加班工時上限設置為每月45小時和每年360小時。 如果超過最長工作時間還應該對員工的身體健康情況進行審查。另一方面日本人事院也強調促進工作-生活平衡支持措施和員工心理健康護理等。其注重促進員工的心理健康,并促進基于《防止過勞死措施綱要》等的舉措。
2. 對兒童保育的重視
在員工的工作與家庭的平衡方面,日本政府為了使政府雇員集中精力照顧兒童保育,允許一段時間的育兒假,允許短期的工作以保證育兒工作的有序進行。同時在妻子分娩期間,也允許陪同隨行的丈夫休產假(配偶產假)。日本人事院還建立了一個休假系統來滿足臨時兒童保育需求。此外,日本也保障員工在更為靈活的時間段上工作,在工作時間的靈活性上為有特殊需求的員工提供工作與生活平衡方面的支持。
同時日本雇員還能休假滿足短期護理的需要。此外,在有特殊需求時,可以靈活提前離開和延遲離開工作場所。
(三)歐盟國家的工作生活平衡計劃
在國家層面,歐洲許多國家出臺了多項政策幫助公眾協調工作和生活中的平衡。這些政策措施可以分為三類:工作政策、休假政策和員工支持計劃。
1. 工作政策
工作生活不平衡的主要形式是時間的沖突。所以,可以通過縮短工作時間來保持工作和生活之間的不平衡。大部分的歐洲國家通過彈性化的工作時間、兼職工作、遠程工作來促進工作生活的平衡。此外,還有一些國家在著力落實壓縮工作周和工作分享制度,在需要有高峰時間或季節的工作領域,實行時間儲蓄制度或年度工時制度。
具體來看,歐盟早在1993年通過了《工作時間導則》,該文件對其所有成員國雇員的工作時間做了強制性的規定。21世紀初修訂的《工作時間導則》進一步規定每個員工應該至少享有一些5種權益: (1)有限且固定的周工作時間;(2)每天至少有11個小時的休息時間;(3)每7天至少要有一天連續的周休息時間;(4)每年都有權利享有不少于28天的年假;(5)對在晚上工作的人實行保護。可以看出,《工作時間導則》對員工的工作時長有明確的約束。
2. 休假政策
為了讓員工有充分的時間休息和照顧家庭,歐洲各國為有特殊需要的員工,特別是需要撫養子女的員工提供了各類的休假選擇,主要包括產假、陪產假和親子假。 此外,歐洲許多政府部門的員工還能享受其他制度的優惠,包括家庭緊急事務制度、短期志愿假制度等。相關部門希望通過這些制度滿足員工在特殊時期或緊急時期陪伴家人及照顧家人的需要。
3. 員工支持政策
員工支持政策是部門為了幫助員工協調好工作與生活平衡而向他們提供的支持。其通過一些強制性的決議和非強制性的政策框架(如《懷孕職工導則》、《歐洲就業戰略》)來引導歐盟各成員國的雇主共同采取行動,通過保障員工休假、員工鍛煉、對員工提供托兒服務、消除性別歧視等手段來保障員工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 其中托兒服務是向員工提供的最為核心的員工支持政策,托兒服務與健康服務和員工服務熱線等項目共同構成了員工支持政策體系。
早在20世紀末,歐盟就已經在整個歐洲層面提出了為員工提供托兒服務的議案。其要求各個成員國積極采取措施使得男性和女性都能協調其工作家庭之間的關系,托兒服務主要解決的是照顧家庭內新生兒童的需求與職業生涯之間的矛盾。為了更好的解決就業問題,歐盟委員會號召各行業的雇主主動消除女性在勞動力市場中的不利因素,積極參與建設與托兒服務有關的各項設施。盡管歐盟各個成員國幾乎是在相同的標準下推行他們的托兒服務方案,其在政府部門和各國的托兒服務的方案所要求的服務提供的方式和內容都存在較大程度上的不同。
除了托兒服務外,有相當多的雇主在工作場所為員工提供健身設施。一些組織通過在辦公區域設置必要的健身設施鼓勵員工鍛煉身體,在鼓勵員工維持良好的身體和精神狀態的同時,也可以讓員工有更多精力去承擔工作和家庭中的責任。
三、國外企業的工作生活平衡計劃
微軟公司出臺有關規定,不僅女性可以享受產假,男性也可以在妻子生育時請不超過一個月的產假在家里幫忙;谷歌不僅給員工提供免費午餐和飲品,給予員工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自由,同時谷歌的企業文化認為“在下班時間聊工作是極其不禮貌的事情”。福特汽車公司和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最近宣布了關于小孩看護服務和其他家庭服務的新方案,向有需要的員工提供全天候的兒童看護服務。與其類似,加拿大花旗公司也在落實“兒童看護計劃”。設置定點兒童看護中心并開設兒童看護課程,還實行“畢生事業計劃”,幫助員工及其家人更有效的管理日常生活。
四、工作生活平衡計劃對優化我國公務員福利的借鑒意義
從實踐來看,近幾年我國社會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工作節奏的加快使得其與家庭之間的沖突日益明顯。一方面是家庭規模日漸縮小的趨勢,加上由于人口流動過快帶來的家庭離散化趨勢,不同輩人之間的生活照料關系被弱化。此外,隨著人口老齡化、獨生子女一代就業等變化,中青年工作群體需要承擔巨大的家庭照顧壓力。由此產生的家庭功能弱化,年輕一輩負擔過重等問題亟需解決。近期“996”論斷的盛行,工作和家庭的不平衡現象更是在社會升溫,因此我國現階段的國情要求我們逐漸開始重視工作與生活家庭之間的平衡。
公務員群體的性質特殊,該群體質量高低將直接決定我國政府行政能力和行政水平。因此,通過在政府部門落實工作生活平衡計劃來優化我國公務員的福利系統,進一步吸引更多人才進入公務員系統不失為一種好策略。因此,借鑒國外公務員系統和國外有關企業的工作生活平衡的實踐,我國政府應該從以下這幾方面來落實工作生活平衡計劃。
(一)理念先行
我國傳統集體主義的觀念應用到工作上就是應該犧牲私人的時間和家庭生活,毫無保留地為單位奉獻,這也是導致工作與生活間沖突的主要原因。基于這一沖突,政府部門應該在全社會范圍內引導雇主和雇員建立正確的“工作-家庭平衡”理念,進而推動就業環境的變革。第一,在宏觀層面,社會價值觀強調的應該是家庭責任遠遠高于工作責任,而不應該把家庭看作是提高工作滿意度的障礙。第二,在手段方面,應該充分利用各類媒體,積極宣傳工作與家庭之間的正確關系,引導有關新聞媒體討論、傳播、申訴有關企業的家庭責任問題,引導大眾明確“工作是為了更好地生活”這類價值觀。第三,政府部門應該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在增強員工對照顧家庭的責任感和義務感,保障必要的制度安排的同時,也要教育政府雇員應該始終把家庭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一旦家庭與工作之間發生沖突,應該使他們意識到照顧家庭是任何一個組織員工應該享受的權益,以促進員工維持工作-生活之間的平衡。
(二)落實時間支持策略
1. 實行彈性工作時間
彈性工作時間是指員工根據自身特點,設計多樣化的的彈性每日或每周工作時間,使員工擁有更多的自主決定權,不僅會對員工產生激勵作用,還能減少員工遲到、曠工、在工作時間干私事等降低工作效率的事情出現。
政府部門由于其性質的特殊性,大都是具有嚴格的出勤時間要求,雖然便于管理,但在很大程度上壓抑了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自主性。鑒于完全的彈性工作時間落實起來需要較高的管理水平和自覺性。可以初步實行部分彈性工作時間,只需員工的日均工作時長滿足要求即可。這樣比嚴格的工作時間更能夠激發員工的積極性,也可以減少工作壓力。
與彈性工作時間相補充的是時間儲蓄制度或者年度工時制度。也就是只考核員工在某一個時間周期(一個月或者一個季度)的工作總時長,而不考核員工在某一個工作日中的工作時長。這樣能夠給予那些經常加班的員工等量的休息時間,也能讓政府部門員工有足夠的自主性去處理那些較為緊急的事務。
2. 實行工作分享制度
工作分享制度是以高度發展的生產力為基礎,兼顧效率和公平的勞動用工制度。其通過各個雇員勞動時間的分工和重組,更多的人可以分享工作,進而使就業市場能容納更多的人。也就是通過減少每個員工的總工作時間來增加工作和就業機會。該制度體現在政府部門,就是把一些較為復雜的需要多人共同完成的工作任務分給更多的人完成。
“工作分享制度”進一步要求了我國公務員的職責分類應該更為規范。要從崗位職責的基礎工作入手,改變傳統的以“人”為本的身份管理,轉變成以“事”為本的責任管理,進一步完善科學的組織結構設置,合理劃分崗位責任,明確任務,各司其職,建立科學的分工協作制度,提高崗位職責的明確性,進而減少提高公務員的工作效率,提高其工作滿意度。
(三)實行員工支持策略
在照顧撫養人方面,一是繼續鼓勵更多的父親休育兒假、產假。在促進男性工作-家庭平衡的同時也維護了有生育計劃的女性的有關權利。二是為了讓夫妻雙方在關注家庭的同時安心工作,應繼續加大對幼兒保育的投資,增加兒童保育服務提供充足的、負擔得起的幼兒教育和照料。三是可以提供各種幼兒教育、照看和活動場所,減少員工擔心孩子無人照顧和陪伴的擔憂。
在照顧贍養人方面,政府部門應該積極提供老年服務中心,為員工的老人提供活動場所,在能力范圍之內,為有需要的員工長輩提供有關的老年人看護服務,包括老年醫務社區工作人員,為老年人提供各項身體檢查和保險服務等。
在“家庭假期”的申請方面,根據美國、日本和歐盟的經驗,可以在建立明確的法律法規的基礎之上,允許員工依程序申請一定長度的假期(在年假之外),滿足員工照顧親屬的需要,但同時為員工保留原有的工作席位。
員工支持策略通過照顧和安撫員工的“大后方”,幫助員工能夠很大程度上擺脫生活的瑣事,有更多精力完成工作。
(四)實行空間支持策略
空間支持策略較為典型的是遠程工作。其中常規的遠程工作是經過先前批準的、現在正在進行的和有具體時間規定的遠程工作。而情景遠程工作是以情境為基礎的,其工作時間和工作地點都是之前未被審批的。
據此,可以按照美國遠程工作的計劃來優化我國公務員工作地點的靈活性。首先政府部門應該在落實遠程工作之前進行有關的調查評估,確定該機構的員工是否具有有關的能力和條件在離開固定的辦工場所以后也能有效的完成工作任務。如果能力不足的話應該進行充分而有效的培訓以達到最低水平。一方面,在公務員有需求需要在其他場所(家庭、工作中心)、或在出外勤進行工作時,應該在考慮可行性后,按照一定的程序予以審批。針對外勤環境的惡劣程度應給予公務員物質上或精神上的獎勵。依照發達國家的經驗我們可以預見的是,在公務員的自主性水平較高的情況下,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替代通勤會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員工的工作滿意度和生活幸福感。
五、結語
在工作—生活沖突日益普遍的情況下,采用相關手段促進我國公務員工作與家庭之間的平衡來提高其福利水平,是保持公務員隊伍團結穩定的必然要求。本文通過對國外和企業的工作和生活實踐進行梳理,提出通過工作生活平衡計劃對優化我國公務員福利的途徑。但實際上,除了通過借鑒西方國家經驗,通過工作生活平衡計劃來優化公務員的福利,也應該根據我國國情,在反思現階段公務員“隱形福利”的同時,深入研究和探索優化我國公務員福利的其他路徑。
參考文獻:
[1]張孟見.中國情境下的工作生活——平衡問題及應對策略[J].法制與社會,2016(08):149-150+173.
[2]何勤.國際比較視域下工作家庭平衡問題研究[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4(03):11-16.
[3]岳經綸,顏學勇.工作—生活平衡:歐洲探索與中國觀照[J].公共行政評論,2013,6(03):14-37+166-167.
[4]劉媛,王琛.探析工作分享制度在中國實施的可能性[J].商場現代化,2009(05):184.
(作者單位: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