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英國1903—1906關稅改革運動的失敗探析

2020-12-23 11:24:57孫瑩
歷史教學·高校版 2020年12期

摘 要 1903—1906年間,英國出現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關稅改革運動。運動的領導者希望對現有的自由貿易政策進行修改,以稅收為手段來加強英帝國內部的商業聯合,進而增強英國的工業實力。對于正經歷著由盛轉衰的英國而言,這場運動的主張是符合歷史發展規律的,然而,這一時期英國獨特的經濟狀況卻成了阻礙轉型的最重要原因。雖然大多數英國人極力想要維持自由貿易政策,但歷史的大勢是很難逆轉的,1932年的渥太華會議上,英國最終完成了從自由貿易到保護主義的轉變。在本文中,筆者重點分析了英國關稅改革運動失敗及英國最終重回貿易保護主義的根本原因。

關鍵詞 關稅改革運動,保護主義,航運業,金融業

中圖分類號 K56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0457-6241(2020)24-0044-07

引 言

1932年8月的渥太華會議上(Ottawa Conference),英國同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四個英屬自治領以及印度和愛爾蘭共簽署了12份聲明,以關稅為手段,建立共同的關稅同盟。此舉標志著英國徹底放棄自由貿易政策,重回保護主義帝國。身處國際環境日益復雜的20世紀30年代,這種轉型顯然是符合英國自身的利益的。然而,這卻是一次遲來的轉變,早在19世紀70年代就不斷地有社會精英發出類似的呼喊,而始于1903年的關稅改革運動(Tariff Reform Campaign)無疑是其中影響最大的一次。改革運動的失敗,致使英國貿易政策的轉型被貽誤30年,也使英國的衰落不可避免。重溫英國的關稅改革運動,將為我們了解當下國際間的貿易爭端提供一個新的視角。

一、1903—1906年關稅改革運動

起因與過程

19世紀70年代,曾經盛極一時的英國工業出現了衰退。①導致英國經濟衰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關稅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從19世紀70年代開始,伴隨著經濟蕭條、產能過剩、財政赤字等問題的出現,德國、法國、俄羅斯、奧地利等在美國之后,紛紛上調了本國的關稅稅率。即使在英帝國內部,保護性關稅也悄然出現。截至1887年,加拿大的平均進口稅率約為16%,而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稅率則在7.5%~25%之間波動。②到19世紀末,除香港和馬六甲外的英國殖民地都建立了自己的關稅。1904年,對來自英國的相同數量的商品,德國、意大利、法國、美國和俄羅斯的關稅稅率分別為25%、27%、34%、73%和131%。③來自國外的關稅對于英國工業和有形貿易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然而,在堅持自由貿易政策的大前提下,英國既不能保護自己的國內市場,也無法對其他國家進行必要的反擊。自由貿易政策既無法幫助英國商品進一步打開國外的市場,也無力使本國的產業免受外來競爭的壓力,這就成了英國貿易保護主義重新出現的最重要的原因。

面對國外日益緊閉的大門,如果持續堅守自由貿易政策和開放自己的國內市場,顯然是不合時宜的。從19世紀80年代開始,英國國內不斷有要求實現保護主義的呼聲和運動,而這其中影響最大的則是在1903—1906年間由當時的殖民大臣約瑟夫·張伯倫(Joseph Chamberlain)所領導的關稅改革運動。這是一場意在改變英國現有的自由貿易政策為目的的運動,其根本任務是通過各種思想宣傳活動來扭轉長期以來英國民眾對于保護主義和自由貿易的看法。張伯倫相信工業是支持一國影響力和國力的基礎,是維護英國霸權的決定性力量,然而,在不適宜的自由貿易政策的影響下,英國的工業已處于相對衰退的狀態。張伯倫希望通過關稅的調節來加強英國和自治領之間的商業聯合,進而控制自治領市場,并認為這樣可以改變英國國內市場狹小、過分依賴國外市場的窘境,并使英國在日后的國際貿易中獲得攻守兼備的優勢。張伯倫相信,特惠不但會使英國在日后的商業談判中獲得更多與其他國家討價還價的籌碼、重新打開外國市場,還能幫助英國構建一個龐大的帝國市場,進而恢復英國工業昔日的風采。改革的具體計劃是“對來自帝國外的谷物征收每夸脫(quarter)不超過2便士的賦稅,對玉米免稅;對來自帝國外的肉類、奶制品、酒類等按照從價原則征收5%~10%的關稅,對培根免征關稅;對來自自治領的酒類和水果給予稅率上的優惠;將可可粉、咖啡、茶葉和糖類的進口稅減少至目前稅率的1/4—1/2。①作為回報,自治領也會降低英國商品進入自治領市場的關稅稅率?!标P稅改革思想反映了世界形勢的變化:英國已不能壟斷世界市場,它要面對后起國家的競爭;只有成為一個經濟共同體,才能保證帝國的長存和不受外來的侵擾。②

為了進一步宣傳關稅改革的思想,在接下來的兩年中,張伯倫的足跡幾乎走遍了英國所有的金融和商業中心。作為維多利亞后期英國政壇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他的關稅演講可謂盛況空前?!霸趶埐畟惲熊囁涍^的每一個蘇格蘭車站,都擠滿了他大量的擁護者;在利物浦,至少5000名工人在暴雨中傾聽了他的演說,而不遠處,仍有大批的聽眾試圖擠進演講大廳;在加的夫和紐波特,張伯倫面對的是早已等候多時的數以萬計的煤炭工人?!雹蹚埐畟愊嘈抨P稅改革是可以提升英國工業品的銷量的?!霸跊]有得到英國任何許諾的前提下,加拿大已經給予了英國進口商品33%的稅率優惠,在接下來的兩年中,英國輸入到加拿大的工業品銷售價值已經提升了近一倍”。④在格拉斯哥,張伯倫暢談英國貿易問題。他指出,在過去的30年中(1872—1902),英國對那些保護性國家的工業品銷量減少了4600萬鎊/年;相反,這些國家出口到英國的工業品總量卻增加了8600萬鎊/年,保護性關稅是可以促進一國工業發展的,而自由貿易政策只能讓英國腹背受敵。⑤英國和自治領的命運已經越來越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了,因為在過去的30年中,英國出口到帝國的工業品總量增加了4000萬英鎊/年。⑥在伯明翰,他指出,保護主義將是未來國際貿易的主流,因此在日后要構建一個類似美國的生產一切又排斥一切的自給自足的大帝國。⑦19世紀后期美國的工業崛起是同其廣闊的國內市場和排他性的關稅政策聯系在一起的:一方面,美國通過設立關稅,盡可能地使國內市場完全為本國的生產服務;另一方面,則利用低價策略(傾銷)積極搶占外國市場,如美國的鐵軌、錫產品的國際售價長期低于國內價格30%以上。⑧依靠關稅和低價對外銷售的策略,美國的卡耐基鋼鐵公司占有世界最大的鋼鐵銷售份額,美國也躍居世界第一大鋼鐵生產國。美國的成功得益于其廣闊的國內市場;同美國相比,英國的帝國市場則體量更大。19世紀末期,英屬自治領開始步入經濟的高速發展期,市場潛力巨大。1901年,英國的出口總值達到2.8億英鎊,其中40%是由帝國進口的;1902年,英國對帝國的進口和出口總值分別為10540萬和10460萬英鎊。⑨當貿易逆差越來越成為英國工業中一個突出問題的時候,在同自治領的有形貿易中,英國基本實現了收支平衡。帝國市場,已經越來越成為英國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了。

在張伯倫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貿易保護主義者加入了張伯倫的陣營。首先公開支持張伯倫的是一批倡導貿易保護主義的經濟學家。1903年6月到8月間,倫敦政經學院的院長威廉·休因斯以《帝國財政改革》(Imperial Fiscal Reform)為題,先后在《泰晤士報》(The Times)發表16篇系列文章,力挺張伯倫。劍橋大學的馬沙姆教授(Masham)、G. 尤爾(G. Yule)教授、經濟學家兼下院議員羅珀萊斯布里奇(Roper Lethbridge)等人隨后撰文,支持關稅改革運動。①1904—1905年間,《關稅問題》(Tariff Problem)、《德國工人階級的形成與發展》(The Progress of the German Working Classes-in the Last Quarter of A Century)、《愛國俱樂部演說集》 (CompatriotsClub Lectures)、《自由貿易的興起和衰落》(The Rise and Decline of Free Trade Movement)等宣傳保護主義思想的書籍先后問世。在這幾本頗具影響力的書中,多位作者反復指出:美國和德國的發展告訴世人,工業優勢并非“天生”,而是可以通過后天努力取得的,如通過設立關稅,就可以使一國的生產力獲得發展。后發優勢的存在決定了保護主義必然是未來國際貿易中的主角。在保護主義成為趨勢的前提下,市場的容量是至關重要的,因此,英國必須通過特惠制實現帝國內的商業聯合。唯有此,英國的工業才能復興,國際影響力才能得以維持。這些經濟學家的主張和觀點跟張伯倫遙相呼應,逐漸形成了一套系統而科學的貿易保護主義理論。

伴隨著關稅改革理論的日益成熟,1903年底,關稅改革同盟委員會成立了。該委員會以宣傳關稅改革思想為首要目標,在全國設立了幾十個分支。1903年10月,為了更好地宣傳關稅思想,在劍橋,威廉·坎寧安(William Cunningham)教授組織了每月兩次的講座和每月一次的討論,并邀請到阿什利(Ashley)、利奧·馬克斯(Leo Maxse)、奧斯丁·張伯倫(Austin Chamberlain)、博納·勞(Bonar Law)、霍華德·文森特(Howard Vincent)等主張貿易保護主義的經濟學家和政治家;在牛津,蘭福德·普萊斯(Langford Price)教授成立了關稅問題辯論團,模仿議會辯論的模式,開展針對自由貿易和保護主義的辯論;在倫敦,在休因斯的帶領下,數十位經濟學家開始對英國26個主要生產領域的現狀開展調查,并相繼出版了針對鋼鐵、紡織和農業的調查報告。這些報告全面而客觀地指出了英國工業面臨的種種問題,“是一戰之前有關英國工業狀況的最全面的調查,而且為一戰后政府調查奠定了基礎”。②以嚴謹著稱的《泰晤士報》也表示“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有如此全面和科學的關于某一行業的調查報告呈現在英國讀者面前”。③作為維多利亞后期英國政壇最具影響力的人物,張伯倫的一舉一動都會引發媒體的高度關注。從1903到1906年間,關稅改革問題始終保持著極高的熱度,是當時最受英國人關注的話題之一。僅在1903年5月到6月間,在倫敦地區的報紙上,與之相關的文章就有800多篇。包括張伯倫在內的貿易保護主義者希望借助報紙、書籍等媒體的力量,通過自身的宣講活動,使民眾能夠重新認識保護主義。然而,保守黨在1905年底1906年初的大選中的失敗,表明這種思想并沒有得到多數人的認可。

二、關稅改革運動失敗的原因探析

1903—1906年的關稅改革運動聲勢浩大,為了能夠修正英國的自由貿易政策,貿易保護主義者可謂竭盡全力,然而,最終卻宣告失敗了。對于失敗的原因,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分析。

首先,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經濟仍然不乏亮點。雖然從19世紀70年代開始,英國工業品的生產和出口份額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逐漸縮小,其經濟增長速度也先后被美國和德國超越,但傳統的支柱產業——煤炭業和造船業——依然表現強勁,如1900年世界上85%的出口煤炭仍是來自英國的。④1892—1896年英國制造的船只總噸位為102萬噸,占這一時期世界船只下水總量的79%。⑤進入20世紀,英國的造船工業仍保持高速增長,在新興的鋼質船領域,英國處于壟斷地位。此外,隨著路虎汽車、百達翡麗手表等品牌的出現,英國產品逐漸成了高品質和高工藝的代名詞,是國際生產領域中高端產品的代表。

以航運、保險、銀行和對外投資為代表的金融和服務業在這一時期的表現更突出。截至1890年,英國商船的運輸能力居世界第一;1895年,英國擁有全球遠航運輸船只總噸位的73%。①雄厚的航運實力為英國帶來了豐厚的利潤。在1875—1884這10年中,航運純利潤超過聯合王國(包括英國和愛爾蘭,絕大部分的收入來自英國)國民收入的5%。②到了20世紀,航運業所帶來的利潤基本維持在每年1億英鎊左右。③同航運業相比,來自金融業的收益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整個19世紀,英國基本保持了6%的對外投資回報率;到20世紀初,對外投資的收益約占國民收入總值的7.5%。④金融業的發展,也加強了英國對整個世界的掌控。通過制定借貸規則,英國的銀行業可以派駐代表去監督和管理其他國家最有前途的產業,對它們施加影響?!坝鷣碛嗟墓I資本不屬于使用這種資本的工業家了。工業家只有通過銀行才能取得對資本的支配權,對于工業家來說,銀行代表這種資本的所有者”。⑤從19世紀70年代開始,英國有形貿易中的逆差不斷擴大;然而,不斷發展的無形貿易,不但彌補了有形貿易中的逆差,還為英國創造了更多的財富。1901—1905年間,英國在有形貿易中的年貿易逆差為1.77億英鎊,而這一時期年平均得自船運的收益是7900萬英鎊,得自利息和紅利的收益為1.49億英鎊,得自保險和傭金的收益為1800萬英鎊,無形貿易在英國社會中體現了非常重要的價值。⑥當保護主義延伸到航運業和對外投資領域的時候,英國人可以憑借著自由貿易政策而免于同其他國家發生貿易摩擦。憑借著同競爭對手之間的良好關系,英國的商船可以運載世界各地的貨物,而英國的銀行業也可以自由地吸收外國資本和進行對外投資。這使大多數英國人都相信,自由貿易政策是促使英國無形貿易空前發展的重要原因。相應地,英國的富庶也為自由貿易政策的繼續存在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其次,這一時期的國際貿易狀況為自由貿易的繼續存在提供了有利條件。19世紀后期,農業和工業的生產力獲得了極大的發展,同之前的幾個時代相比,物資是豐富的。在1870—1890年間,在美、德等5個主要產鐵國中,鐵的產量翻了一倍(從0.11萬噸增加至0.23萬噸),鋼產量則增加了20倍(從50噸提升至1100噸)。⑦農業的情況也大致如此。憑借著來自西歐的資本,北美、澳洲、南美和東歐的部分國家,農業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以加拿大重要的產量省曼尼托巴為例,僅在1891—1902年間,該地區的可耕作土地就增加了接近35%。⑧然而,在堅持金本位制的大原則下,貨幣的增長速度是非常有限的,這就導致產品的利潤空間遭到嚴重的擠壓。1873—1896年間,低物價、低利息和低利潤的陰影揮之不去。伴隨著嚴重的產能過剩,英國物價下跌了40%。⑨大多數工廠主都面臨著嚴峻的盈利壓力,破產和倒閉的情況屢見不鮮。相比之下,雖然金融資本也存在劇烈的波動,但同工業和農業相比,其盈利能力是令人羨慕的。

1890年后,隨著多邊貿易結算模式的確定,世界經濟和貿易逐漸一體化。一方面,英國通過對外投資所獲得的收益來抵消其在有形貿易上的逆差和進行再投資;另一方面,通過購買有形商品(農產品、原材料等)使其他國家的商品生產得以順利開展。英國身兼最大的投資人和買家的雙重身份,通過投資為世界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又通過購買大量的商品使得生產和流通能夠不斷運轉。身處國際多邊國際支付體系的中心,英國本身的穩定對于國際貿易的順利開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旦放棄自由貿易政策,海外商品再對英國市場輸入時必然面臨危機,整個全球的貿易鏈和金融利益都可能遇到嚴重的挑戰,甚至是重塑,而最終受損的則是英國投資者的利益。放棄自由貿易,就等于英國主動放棄了19世紀中期以來自己一手構建起來的國際金融、貿易秩序,放棄了收益巨大的無形貿易,其損失是難以想象的。

再次,自由貿易理論和保護主義理論之間的沖突也是造成關稅改革運動失敗的重要原因。斯密希望商品可以在完全自由的狀態下流通,唯有此,社會總財富才能實現最大化;相反,通過立法手段來控制國內市場、限制國內外的貿易甚至壟斷殖民地的貿易,都是不可取的。對于國內市場而言,以稅收為主要形式的手段確實可以促進國內市場占有份額的擴大,但這些稅收,不但是附著在消費者身上的枷鎖,還會“造成某些行業中資本和勞動力的錯配,使社會的總財富減少”。①對于大多數英國民眾而言,關稅不但不會增加國民資本利潤總額,還會使普通消費者飽受其苦。圍繞著關稅改革思想,自由貿易者紛紛表達了自己的疑慮。關稅改革真的可以擴大英國商品的銷量嗎?自由貿易者表示,歐洲依然是英國工業品最大的出口地,貿然對來自歐美的商品征收關稅,將可能引發貿易戰。而對于美國這樣一個幾乎完全能夠自給的國家而言,英國的每一次報復都必將導致它在提高關稅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甚至最終完全排斥英國商品。②雖然憑借稅率上的優惠,英國商品可能會在自治領的市場上獲得銷售優勢;但1899年,在帝國外一些國家為幾個自治領提供的價值8250萬英鎊的商品中,絕大多數都是英國無法替代的原材料和食品。③對部分來自帝國外的農產品征稅,真的不會給大多數民眾的生活帶來負擔嗎?貿易保護主義者相信,商品的價格是由供求來決定的。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糧食買入國,英國擁有食品定價的話語權,食品稅將由買賣雙方共同負擔。④然而,自由貿易者卻認為,作為國際谷物市場最大的賣家,美國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對谷物的價格形成一定的壟斷,因此,即使從供求的角度來計算,由收稅帶來的大部分價格上漲仍需要由英國人來承擔。當時英國最負盛名的統計學家羅伯特·吉芬認為,如果以5%的稅率計算,則英國普通消費者每年需要額外承擔的小麥花費就高達1100萬英鎊。⑤在英國尚有1200萬貧困人口的情況下,征收食品稅,只會增加貧困人口的數量,進而激化階級矛盾。⑥

對于英國在失去工業霸權后可能面對的局面,自由貿易者也有著和保護主義者截然不同的看法。斯密反對用貨幣與實物進行直接交換,但對于用航運、金融、利益等金融服務類的收入來支付實物的價格卻是非常贊同的。他指出,“銀行增進國家產業最好的方式在于使無用的資本變得有用,本不生利的資本大部分生利”。⑦斯密的理論,現實的情況都為英國無形貿易的發展提供了越來越多的支持。19世紀末,不少英國人認為,金融業和航運業代替工業,成為經濟生活中的主導,就好比在過去的幾個世界中,工業取代農業一樣,將會自然地發生。著名的地理經濟學家麥金德甚至宣稱:“工業和農業好比四肢和軀干,而金融好比血液和大腦,是統領整個身體的?!雹嘁虼?,金融業不但是斯密所認可的,還是比工業發展的更高級形式,是在未來世界中處于統治地位的行業,而倫敦則是世界金融之首。既然金融業取代工業對英國有百利而無一害,大多數英國人當然是樂見其成的。

三、1903—1906年關稅改革運動與

同時期的國際貿易趨勢

工業的狀況、民眾對自由貿易理論的篤信、繁榮的無形貿易以及由此產生的巨大財富,都成為自由貿易政策繼續存在的有力支持。不成熟的時機無疑是導致關稅改革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但這場運動卻是符合歷史發展潮流的。

1932年8月,在加拿大首都渥太華,英國同英屬自治領以及愛爾蘭、印度、紐芬蘭、南羅德西亞先后簽署了12份雙邊貿易協議。根據這些協議,英國免除自治領出口到英國的大多數食品和原材料(約占整個帝國出口商品種類的80%)的關稅。除已課稅的商品以及小麥、肉類和其他一些關系國計民生的進口商品外(平均稅率約為20%),對于來自帝國外的其他進口商品一律征10%或以上的進口稅。對于涉及殖民地生產的支柱型農產品,英國在對外國商品加征關稅的同時實行進口配額制。①在經歷了一戰的創傷、20年代中后期經濟的蕭條和1929年的世界性經濟危機后,英國最終重回貿易保護主義,而這些協議無疑是1903—1906年關稅改革運動中關稅主張的升級版。歷史用它自身的發展規律證明了關稅改革運動的前瞻性和正確性。

為什么說英國重新設立關稅是一種歷史的必然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三方面進行分析。

首先,自由貿易政策本身在這一時期的不適宜性。在對法國的拿破侖戰爭勝利后,英國的工業實力開始展現出壓倒性的優勢;然而,英國所面對的卻是緊鎖的國外市場。在這種情況下,以誘導它國開放本國市場的自由貿易政策就逐漸流行了。自由貿易的一個重要使命就是要“幫助其他正在實行貿易保護政策的國家認識到他們自身的錯誤,并加以改正”。②自由貿易政策要求其發起國首先開放自己的市場,在本國的市場上給予其他國家商品同等的競爭條件,因此強大的工業實力是自由貿易政策能夠實行的基礎。19世紀末期,隨著英國工業實力的衰退,一方面,英國實行自由貿易的基礎被破壞了;另一方面,隨著各國之間關稅大戰的不斷上演,自由貿易已無法實現其最初的使命,相反,其實質已經淪為自由進口。由此,自由貿易政策的退出就成了歷史的必然。

其次,貿易保護主義的不斷發展使英國回歸帝國成為必然。從1870到1945年是國際貿易保護主義不斷發展的70年。在保護主義成為趨勢的情況下,市場容量成了幫助一國經濟獲得發展的重要因素。龐大的市場,不但可以為國內工業的發展提供盡可能多的支持,還可以在對外貿易談判中為自身爭取到盡可能多的籌碼。當所有國家都試圖去控制一個大市場時,誰控制的市場份額最大,誰就能在未來擁有更多的話語權,而英國的帝國市場無疑是其中最大的。③截至1899年,幾個自治領的人口合計將近1500萬;對外貿易高達3.8億英鎊;當年的船運總量超過1億千噸;鐵路長度為31,613英里。④這些數字已經接近或者超過了同期英國上述領域的一半。經過20多年的發展,澳大利亞的羊毛行業、肉類,新西蘭的奶制品行業,南非的咖啡、黃金開采,加拿大的農業、木材行業,都日趨完善,工業生產能力明顯提高。1901—1911年,英帝國在世界黃金產量中的比例從46%上升到59%,其中德蘭士瓦的貢獻就從2.03%上升到37%。⑤1922年,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小麥年出口總量已高達9000萬夸脫,這幾乎等同于這一時期英國每年進口的小麥數量。⑥伴隨著經濟實力的不斷上升,富庶的帝國市場已經越來越成為英國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再次,這一時期的工業模式是促使英國重回貿易保護主義的另一個重要原因。19世紀后期是石油、鋼鐵、汽車、煤炭、電力飛速發展的時代,在花費了更多的錢來購置廠房、設備后,只有在保證單位商品價格足夠低的情況下,才能夠產生利潤。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制造商,日產汽車上百輛的福特公司在降低生產成本方面有著英國企業無法比擬的優勢。為了不斷擴大生產規模,美、德等國家紛紛以關稅為手段,盡可能地控制本國的市場,使其為自己的生產服務。在這些建立了保護性關稅的國家內部,為了控制需求和生產資料企業之間的兼并和聯合也在同步進行。19世紀末20世紀初,是壟斷組織高度發展的時期。在德國的紡織業、鋼鐵業、染色等行業出現了各大主要公司組成的卡特爾和辛迪加;而在資本和生產高度集中的美國,出現了規模和影響更大的托拉斯。標準石油公司(Standard Oil Company)控制了美國精煉石油的90%~95%;美國煙草公司(American Tobacco Company)占據行業規模的90%;美國煉糖(American Sugar Refining)控制了行業份額的70%~90%;勝家(Singer)縫紉機則完全掌控了國內市場。①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鋼鐵廠商,安德魯·卡耐基驕傲地表示,“即使在銷售價格僅為英國產品60%的情況下,公司仍然有利可圖”。②為了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要,英國企業也積極開展了生產者之間的聯合。但在自由貿易政策的影響下,英國企業不得不面對來自世界各地的競爭者,始終無法有效地控制一個龐大的市場。在多個競爭對手的打擊下,英國工業的狀況不斷惡化。1913年,德國和美國的機器出口總值為7500萬英鎊,這是同期英國出口機器總值的2倍;一戰后,美國在這一領域中的領先優勢又繼續擴大。③對于自19世紀后期以來,一直標榜制造業優質高端的英國而言,這無疑是一種打擊。20世紀20年代初,歐洲經濟的復蘇明顯,對國外商品的需求量日益擴大;然而,1923年,在對歐洲的貿易中,英國仍然產生了6326萬英鎊的逆差。④以生鐵制造業為例,1923年,英國的生鐵產量為743萬噸,比10年前下降了近300萬噸;反觀美國,這一時期的鋼鐵產量已經從1913年的3065萬噸增加到4000萬噸,兩國之間的差距持續擴大。⑤

小 結

19世紀后期到20世紀初,是英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也是后來美、英實力此消彼長和雙方長期較量的開始。美國的崛起和英國的衰退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雙方的經濟實力決定的,而關稅政策無疑對經濟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1903到1906年,在約瑟夫·張伯倫的領導下,英國出現了一場試圖重回貿易保護主義的運動。⑥長期以來,國內史學界都將這場關稅改革運動定義為:英國的社會精英為了挽救帝國步入暮年的命運,而進行的一次努力。維多利亞后期的繁榮成了轉型路上的最大障礙,不成熟的時機使改革運動戛然而止,以致英國轉型的時機被貽誤30年。歷史的大勢是任何國家都無法阻擋的,雖然1932年渥太華會議的召開和英帝國關稅的重新設立證明了1903年關稅改革運動的前瞻性和正確性,但英國的衰退卻已無法避免,并最終跌下神壇。趨勢、規律可能延誤但卻不會缺席,英國這一時期的關稅經歷再次說明了認清大勢、尊重趨勢的重要性。

【作者簡介】孫瑩,北京林業大學外語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英國史。

【責任編輯:王向陽】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浓毛av| 91精品情国产情侣高潮对白蜜|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va|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视频| 久久黄色影院| 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的视频|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 久久综合色88| 一级毛片基地| 亚洲美女一区| 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在线观看精品自拍视频| 色哟哟色院91精品网站| 伊人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国产97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网站18禁| 国产手机在线小视频免费观看| 精品三级网站| 狠狠做深爱婷婷综合一区|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91导航| 午夜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 久久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视色| 精品国产99久久| 中文字幕人妻av一区二区| 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美女无遮挡被啪啪到高潮免费| 成年人久久黄色网站| 久久精品嫩草研究院| 女人av社区男人的天堂| 国产簧片免费在线播放| 日本一本正道综合久久dvd | 毛片免费在线视频| 久久无码av三级| 国产一二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影视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免费好大好硬视频| 91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vr| 狠狠综合久久久久综| 亚洲精品自在线拍| 九色视频线上播放|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热下载| 国产日韩欧美精品区性色| 激情综合网激情综合|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97超爽成人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婷婷伊人久久| 国产精品成人不卡在线观看| h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 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毛片毛片| 精品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看 | 亚洲色中色| 制服丝袜国产精品|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影院八| 国产va在线| 国产精品无码一二三视频| 色婷婷啪啪| 国产swag在线观看| 特级毛片8级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天堂免费在线视频| 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 成年人福利视频| 亚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 永久成人无码激情视频免费| 91探花国产综合在线精品| 日本一本在线视频| 在线观看无码av免费不卡网站|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 日韩AV手机在线观看蜜芽|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成人片| 欧美日韩午夜|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99视频全部免费|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观看视频网站| 午夜老司机永久免费看片 | 欧美啪啪一区| 国产a网站| 国产男女免费视频| 日本高清有码人妻| 亚洲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