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瑾
摘 要: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2020年也注定是充滿挑戰和傳奇色彩的一年。上半年的全面網課教學讓我們看到了科技的力量和自身的潛能,下半年全面復課是否會面臨更多的挑戰,這正是我們目前要思考的問題。線上線下教學孰優孰劣,哪個更適合當今的時代?我們簡單地做一個梳理。
關鍵詞:新媒體 教學
一、線上教學的優勢
(一)數據統計清晰,方便了解學情
網絡教學平臺的數據記載讓我們對學生出勤、作業及回答問題等情況一目了然。
(二)教學資源共享更加便捷
大量的網絡教學資源例如視頻、音頻、較長文檔、課件等都可以上傳網絡,方便學生合理安排時間觀看閱讀,豐富學習資源。
(三)學生課堂互動更加主動積極
沒有老師和同學面對面的壓力,學生在網絡上發言回答問題更加自如輕松,參與度更高。
(四)學生的學習效果更直觀
教師通過學生課后練習得分的數據,可以直觀地看到學生的弱項,從而發現教學中的問題,進而改進加強。
(五)有助于教師媒體素養的提升
幾個月的線上教學老師們從措手不及到信手拈來,這個過程中媒體素養技能的提升讓我們感到收獲滿滿,而這個技能是我們走近學生的一扇窗。
二、線上教學的不足
(一)課前準備工作量巨大而艱辛
線上教學除了備課,還有課程設計、APP的應用、任務點設置、習題上傳、時間把控等,還有聯系學生、私信學生答疑都會耗費老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些都會影響教學質量和效果。
(二)課堂互動和組織教學困難
線上教學,不是僅僅把課堂教學模式照搬到網上。線下的課堂教學是在教室進行的教學活動。教師在講授時可以通過直接的觀察、眼神的交流、話語的問答和氣氛的感受,自覺不自覺地調整講授的內容、速度乃至方式。學生也有被密切關注、關照的感覺。課堂中集體學習的氛圍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注意力。線上教學是在虛擬空間里,教師看不到學生的反應,交流互動比較困難,大多數時候只能自顧自地講解。學生分布在差異極大的環境中,無法排除外界的干擾,沒有被關注和關照的感覺,也難以感受共同學習的氣氛,極易產生倦怠感與孤獨感。
三、幾點思考
在全面復課的新時代,課堂教學能否和線上教學相結合,把兩方面的優勢都發揮出來。我們可以做以下嘗試。
(一)科學設計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選用已有教學資源,指導學生學習
相比較傳統課堂聽課,學生可能更喜歡這種線上完成任務式的學習,對他們來說自主性更強一些。具體流程就是觀看視頻、PPT,學習文檔,習題檢測,完成任務。把教學資源放到網絡上,指導學生學習,即可以順利完成教學任務,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個人認為,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適合網課,他會自學,會積極提問,會查漏補缺。學習能力差的學生,網課的方式就很難把控局面,學習效果不好評估。
任何現代科技都無法取代面對面的教學,因為老師不僅僅在傳授知識,還在用自己的行為和情感關注學生的成長。所以線下教學仍是主要方式,我們可以思考把線上教學作為輔助,作為拓展學生知識面的手段。比如一些教學相關視頻資料、閱讀文獻、課堂教學無法完成的拓展材料資源,可以通過教學APP設置成任務點,學生完成情況通過數據統計也可以一目了然。這樣課后就有一個監督,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
(二)進行貼合學生的高質量教學設計
無論線上還是線下,要求教師最重要的能力是教學設計能力。學生的自主性、自律性和在線學習能力,是保障教學質量的首要因素。教師能做的、最需要做的,就是通過高質量的教學設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積極性。怎樣設計一節課,使之更加貼近學生,更加有深度、有溫度,更具趣味性、科學性,又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一直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三)學校的大力支持
我們能夠如此順利地應對線上教學,有賴于學校的大力支持。多媒體教室設備的更新,學校引入信息教學手段的各種培訓,以及各級領導承擔不同思政課的教學工作和學校上下重視思政課的氛圍都給我們以巨大的鼓舞。我們也期盼著更合理的班容量(比如小班教學,才能深入了解學生,才能有合理的教學設計,才能更好地師生互動;才會有良好的授課秩序,減少組織教學的難度,提高課堂有效性),更先進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從而更科學地進行教學改革,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率。
新時代我們的思政教學會發生哪些變化,我們的思政課堂應該如何設計,我們每一名思政教師都應該努力思考,做一名智能時代的好老師,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做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黃冬梅,謝紅彬.關于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4(9):228—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