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芳
摘 要:我國貴州省黔東南州地區民族數量比較多,隨著歷史的發展,這些民族都形成了自己比較有特點的文化,其中苗族民歌的發展就相對比較優秀。但隨著全球化發展,社會文明的快速進步,對苗族民歌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沖擊,所以苗歌歌手在社會當中已經越發的少見。同時,一大部分民歌的演唱方法因為西方音樂的沖擊而世俗化,傳統唱法和風格生存土壤受到破壞。所以本文對苗族民歌的演唱教學進行了相應的研究,期望為苗族民歌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苗族民歌 苗歌 演唱 教學研究
我國少數民族當中有民歌的數不勝數,但苗族民歌的發展相對比較悠久。苗族民歌早期始于模仿自然界的各種聲音,包含動物叫聲、飛禽的鳴叫等,最終演變成為現在我們聽到的苗歌。苗族不僅擅長唱歌,也比較擅長舞蹈,苗族的舞蹈配合苗歌,將貴州省黔東南州苗族區域變成了歌舞海洋。隨著社會大眾文化深入生活,苗歌的發展遇到了一系列的難題,苗歌傳統的傳承方式已經無法適應當下的社會環境。因為在傳統教學當中,苗歌演唱、表演方式的學習,在耳濡目染下慢慢學習,同時苗歌唱法與社會當中的流行、美聲唱法都不一樣,所以在教學當中就需要對苗歌特點進行區別,從而達到成體系的傳承和教學。下文就苗歌演唱特點進行了相應的研究。
一、苗歌音質感染力比較強
貴州省黔東南州苗族的民歌,從民歌當中曲調、歌詞等特點上就充分展現了苗歌當中感染力強的特點,在聲音中非常凸顯人物性格、情感等特征,這種能力也是需要演唱者經過長期訓練才能掌握相應的發聲技巧。
二、苗歌音域寬廣
苗族民歌在音樂的表現形式上面,其音域跨越也比較廣,一般苗歌作品所跨越的音域基本都在兩個八度,但也有一部分音域跨度很大的苗歌,這類歌曲對跨音域能力要求比較高,即便是男聲聲部在演唱當中,所要跨越的音域也在兩個八度,而女聲聲部要跨越的音域更多,大部分在兩個半以上的八度,這種音域跨度大、跳音跨度大的苗歌,對演唱人員都有比較高的要求,而且演唱難度也非常大。
三、苗歌演唱音量高
苗族民歌在具體演唱過程中,經常需要將音樂中的抑揚頓挫表達出來,想要達成這種效果,就需要從演唱者聲音音量的變化體現出來,同時也需要演唱者利用音樂技巧來配合這種效果的表現。這種效果從演唱者氣息上來講,在演唱過程中,如果要表現苗族民歌當中不同的表現或者表演特點,大多是從聲音強度變化上來體現。例如,在演唱當中需要表現高昂的效果,這時候就要用強度比較大的聲音,但在表現情緒低落或者弱小的效果,就需要用強度比較弱的聲音體現。像比較柔和、平緩的情感表現,演唱者利用控制音量的方法來體現,就能展現出聲音融合了柔和、美好的情緒感染力。
四、苗歌需要持久的演唱力
苗歌的形成和發展的環境,決定了苗歌演唱的時間長度上比較長,一般的演唱者或者歌手不經過相應的訓練,是無法適應苗歌演唱長度的,而且一般的歌手在演唱苗歌后明顯會出現聲帶疲勞、體力不足的情況。苗歌演唱需要持久的演唱力,這與苗族人的生活方式有關,在貴州省黔東南州苗族地區的苗歌當中,很多苗族演唱者大多是從早晨唱到晚上。苗歌演唱也需要演唱者會利用各種發生部位,熟練之后才能有相應的演唱力。
五、苗歌演唱情感充沛
苗歌在具體演唱當中情感非常充沛,對苗族人來講,這些充沛的情感都是在生活中積累的,而且民歌已經成為苗族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他們通過苗歌來展現苗族自己的文化、精神、風土、人情等。對于演唱者來講,苗歌所體現出的情感是一般歌手所不及的,這就需要留意日常生活,從生活當中汲取感情的力量,才能在苗歌當中展現充沛的情感。從教學的角度而言,充沛的感情無法直接教導,只能引導演唱者從注重觀察生活開始。
六、苗歌按字行腔
從音樂的角度來看,歌詞也是音樂當中比較重要的一部分,苗歌也不例外。苗歌在演唱過程中透過歌詞演唱的方式,是苗歌當中比較獨特的文化。同時,通過苗族語言結構,也能窺見苗歌在演唱中的某些特點和技巧,尤其是苗歌咬字特點,這些與苗族語言結構有莫大關系。苗語隸屬漢藏語系,苗語也屬于方言中的一種,這種語言在聲音、音調上的發音技巧非常多樣化,例如苗語當中有清濁音、送氣音、不送氣音等發音特點和區別,這與我國其他民族語言的不同之處有很多,所以苗歌在演唱按字行腔方面非常獨特。
七、苗歌韻味的獨特性
苗族民歌與大眾通俗歌曲最大、最重要的區別就是韻味,這種韻味從語言上難以表達,但苗歌韻味也是苗族民歌其精髓之處。苗歌韻味在其潤腔上面有一定的體現,特別是苗歌演唱當中,無論使用的演唱技巧是高腔、平腔,都使用特殊長音的方法來處理,在聲音上展現出氣息非常長,并且中間也常有停頓,通過這些技巧、方法等都能展現出苗歌獨特的韻味。
八、結語
總而言之,苗歌是貴州省黔東南州苗族與歷史和地理環境相結合而產生的,苗歌在其演唱方面具有很多不同的特點,與當下大眾通俗音樂有諸多不同之處,所以苗歌的演唱教學要充分了解苗歌的特點,才能有選擇、有目的地開展教學、研究等。
參考文獻
[1]王琳娜.苗族飛歌的演唱特點及形式美特征[J].戲劇之家,2018(18):56,58.
[2]安琦.湘西苗族民歌的特點及演唱風格研究[J].貴州民族研究,2017,38(03):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