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為寧鄉花豬代言銷量大增
“養豬是門大學問,也是讓農村留住人才的好產業。”12月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印遇龍走進拼多多直播間,為寧鄉花豬代言推薦。寧鄉花豬是中國四大名豬之一,“獅子頭、銅鑼肚、烏云蓋雪、銀頸圈”的童謠完美詮釋了花豬憨態可掬的外形。截至當天下午3點,拼多多直播共吸引超過80萬消費者圍觀,“花豬”相關產品的搜索量直線上升,帶動平臺寧鄉花豬和花豬制品訂單量較前一日增長300%以上。
(摘自《三湘都市報》12.10)
嫦娥五號背后的香港科學家
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個小時的月面工作,嫦娥五號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采樣,踏出了中國首次實施無人月面取樣返回的關鍵一步。而在這當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月表“采樣裝置”,是由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學教授容啟亮帶領的團隊研發的。多年來,容啟亮和團隊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專家攜手研制出多項太空儀器,包括應用于2013年嫦娥三號及2019年嫦娥四號的月背探測任務的“相機指向機構系統”,及2020年應用于天問一號的“落火狀態監視相機”等,為中國的航天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據中新社12.9訊)
日本老人30年嘗遍3000碗中國面
中日恢復建交后,就職于日本近畿旅行社的坂本一敏成為首批進入中國開發旅行線路的日本人。那之后他一共到訪中國290余次,走遍了中國各個省、市和自治區,去過中國2000多個地方。為了收集資料,他吃了3000多碗中國面,吃遍了連大部分中國人也沒吃過和聽說過的面。近30年的時間,他在中國吃面、拍面、贊美面,并把這一常人難以擁有的經歷寫成了一本書。
(據澎湃新聞12.10)
印度怪病或由重金屬引發
新冠疫情尚未平息,印度又有一種“神秘疾病”在印度南部安得拉邦埃盧魯市及周邊地區暴發。截至當地時間12月8日晨,埃盧魯市大半地區都已報告相關病例,患者數突破800例。有專家稱,該病可能影響20萬人。安得拉邦首席部長辦公室12月8日在聲明中說,初步檢測在飲用水中發現鉛和鎳,這些重金屬可能是這種“神秘疾病”暴發的原因。
(據新華社12.10訊)
可口可樂第三次被評全球最大塑料污染者
據《衛報》12月7日報道,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和雀巢已連續第三年被評為全球三大塑料污染企業,被指在減少塑料垃圾方面“零進展”。有環保組織調查了55個國家的30多萬件垃圾,其中可口可樂品牌的塑料垃圾最多。非政府組織Tearfund今年3月的一項調查顯示,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雀巢和聯合利華對6個發展中國家造成了每年50萬噸的塑料污染。(據中新社12.9訊)
84歲老奶奶跳入河中救下3歲孩童
最近,江蘇無錫江陰利港周邊的居民都在交口稱贊西石橋的84歲老奶奶陳杏妹。原來,老人在12月3日早上毫不猶豫地跳入冰冷的河水中,挽救了一個生命。12月3日早上,84歲高齡的陳杏妹在河邊打水時,看到河對岸的水面上漂浮著一件紅色的小棉襖,仔細一看,竟然發現小棉襖在不斷地掙扎。原來是鄰居家3歲的孩子落了水。此時孩子已經飄離碼頭邊近一米的距離。萬分危急之時,陳杏妹果斷跳進冰冷的河水中,一只手扶著石墩,一只手拉扯著孩子,用盡全力將孩子送上岸,孩子得救了。(據新華社12.8訊)
陜西未成年女生陪酒背后利益鏈
12月9日,陜西多名在校未成年女生被誘導陪酒一事引發關注。據組織者交代,他們通過校外未成年女生介紹在校同學來陪酒,最后再通過參與陪酒的在校女生介紹同校女生來KTV“掙錢”。陪酒 “工資”日結,每陪唱陪酒兩小時300元,組織者抽100元,介紹人抽10到20元。為了讓女生每天“上班”,組織者會扣押她們數百元“工資”。目前 ,3名組織者已被警方刑拘,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摘自《新京報》12.10)
“隼鳥2號”樣本艙回收展現日本宇航實力
12月6日凌晨,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樣本艙順利返回地球。日本科學家將對樣本艙帶回的小行星砂塵物質進行分析,探究太陽系成因與生命起源。“隼鳥2號”去年7月著陸距地球約3億公里的小行星“龍宮”,采集巖石砂塵等物質,這是人類首次從小行星上采取到砂塵樣本。“隼鳥2號”成功實現小行星探測系列任務,集中展現了日本宇宙航空技術實力。
(摘自《中國青年報》12.10)
湖南警方集中獎勵17名黑惡勢力舉報人
12月9日,湖南省公安廳對14起省級督辦黑惡勢力犯罪案件的17名舉報人進行集中獎勵,獎勵金額41.5萬元,其中單人最高獎勵4萬元。當日,共有包括一名女性在內的9名舉報人到現場領獎。自2018年專項斗爭開展以來,湖南省公安廳暢通群眾舉報渠道,聯合湖南省財政廳出臺《湖南省舉報黑惡勢力犯罪線索獎勵實施辦法》,并推動各市州落實落地、兌現獎勵,此前各地公安機關已累計發放舉報獎金338萬元。(據中新社12.9訊)
《時代》周刊破天荒評出“年度孩子”
自1927年開始,美國《時代》周刊每年都會評選“年度人物”,而今年,該雜志破天荒地評選出“年度孩子”。當選者是年僅15歲的美國科羅拉多州高中女學生吉坦賈莉·拉奧。拉奧目前是一名高中二年級學生。10歲時,她就對父母說她要研究碳納米管技術,12歲時她發明了一個便攜裝置,可以簡便地檢測出自來水中的鉛含量。把裝置放入水中,只需等待10秒,就可以在連接這個裝置的手機上接收到關于水質的提示。拉奧憑借這一發明名聲大噪,還獲得了美國環境保護局局長頒發的獎項。(摘自《環球時報》12.8)
女子網上算命被騙250多萬元
近日,內蒙古自治區準格爾旗人民檢察院公布了一起“利用迷信手段實施詐騙犯罪的重大案件”。該案受害人王女士因長時間患病,導致感情、事業不順,精神陷入消沉,閑來無事在某網絡社交平臺上看到內容為“卜卦算命”的直播,后添加對方為好友,并多次向其高價購買“驅邪符”等物品,先后被騙走250多萬元。近日,該案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提起公訴。
(據央視財經12.10)
歐洲最大垂直農場每年將收獲15次
近日,丹麥哥本哈根工業區打造出占地7000平方米、有14層層架、號稱歐洲最大的垂直農場。據悉,現代垂直農場的概念是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迪克遜·德波米耶提出的,它是一種新型室內種植方式,有利于實現資源與空間的充分利用。該農場負責人表示,農場將于2021年第一季度投入生產,農產品年產量約為200噸,但隨著農場全面投入使用后,預計年產量最高可達近1000噸。雖然沒有土壤或日照,但這里栽植的作物每年將收獲15次。
(摘自《環球時報》12.9)
“考古盲盒”爆紅
拿起“考古神器”洛陽鏟,層層挖土,再細細地掃去浮塵,神秘的“寶貝”慢慢呈現全貌……想感受一下考古學家的快樂嗎?近日,由河南博物院推出的“考古盲盒”在網上銷售大火,5天線上銷售額超50萬元。“考古盲盒”把時下流行的“盲盒”概念和文物結合,把青銅器、元寶、銅佛、銅鑒、銀牌等“微縮文物”藏進盒里土中。在玩家挖掘的過程中,親身參與的喜悅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使得更多的年輕人主動去探索學習、了解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這一讓傳統文化活起來的新嘗試,值得點贊。(摘自《北京青年報》12.9)
違規8秒被罰10萬新臺幣
據外媒12月8日報道,菲律賓一男子因在中國臺灣高雄市一酒店隔離期間違規踏出房門而遭到重罰。這名來自菲律賓的打工者上月抵臺后須在高雄市酒店房間隔離14天。在此期間,他踏出房門在同層被隔離的朋友房門前放了個東西后返回房間,而這一過程僅花了8秒鐘。酒店工作人員通過監控錄像發現這一行為并向衛生部門匯報,該男子被罰款10萬新臺幣(約合2.3萬元人民幣)。
(摘自《環球時報》12.9)
今年人造物體質量首超活生物量
12月10日,一項刊登在學術期刊《自然》的研究指出,2020年是人造物體質量超過活生物量的轉折點。過去100年,建筑、道路、機器等人造物體的質量每20年翻一番。平均而言,地球上每個人每周都會產生相當于其體重的人為質量。研究稱,如果按照當前的趨勢,人造質量預計將在2040年超過3兆噸。研究表明,在20世紀初,人造質量相當于總生物量的3%左右。而今天,人造質量已經超過了全球總生物量,重約1.1兆噸上下。
(據澎湃新聞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