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心萍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時效性強、成本低、覆蓋面廣的網絡招聘,憑借自身優勢,成為不少用人單位招聘的首選。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就業服務向“線上”轉型,有關政府部門、行業協會、高校等也傾向于選擇“云服務”,幫助求職者“云上找工作”,“云招聘”的優勢進一步凸顯。
然而,在實踐中,“云招聘”也暴露了自身的短板。一方面,面對旺盛的網絡招聘需求,一些網絡招聘機構服務能力不足,管理不到位,導致招聘信息不完善、不真實等現象時有發生。另一方面,網絡招聘平臺良莠不齊,甚至存在“偽招聘”網站,讓部分勞動者陷入求職陷阱。例如,有的招聘網站在面試前,以交納服裝費、體檢費、培訓費、保險費、押金、手續費等名義向求職者收取錢款,錢款到手后再以各種理由拒絕介紹工作,甚至直接失聯,讓求職者面臨“錢職兩空”的困境。針對網絡招聘存在的問題,人社部前不久發布《網絡招聘服務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以期規范網絡招聘服務行業發展,為求職者保駕護航。
規范“云招聘”,還需要有關政府部門加強事中事后監管,以維護網絡招聘服務業的健康發展。“云招聘”的大部分行為都發生在網上,這就要求政府部門熟練運用大數據等技術,提高遠程監管、移動監管、預警防控等非現場監管能力,以提升網絡招聘服務監管精準化、智能化水平。
當然,在“云招聘”成為常態的當下,求職者也應擦亮眼睛,從正規網絡招聘服務機構獲取招聘信息,盡可能多了解應聘公司及崗位信息。只有多方合力,打造有序可靠規范的“云招聘”,才能助力求職者找到稱心的工作,讓有志向的人有事業,讓有本事的人有舞臺。
(摘自《人民日報》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