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飄香從何而來?最新的考古發現證明,水稻的源頭可上溯到一萬年前,一條大河的岸邊。
它就是位于浙江省中部,主要分布在錢塘江上游流域,以浦江縣上山遺址為代表的上山文化。這是世界稻作文化的源頭。
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王巍說,上山先民在約一萬年前就開始栽培水稻,這不僅對中華文明,而且對世界文明貢獻巨大。
在11月14日閉幕的上山遺址發現20周年學術研討會上,來自全國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40多位專家學者得出結論,上山遺址是目前已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稻作農業遺存;上山文化是世界稻作文化的起源地,也是中華文明形成過程的重要起點。
而在今年夏天,袁隆平“萬年上山 世界稻源”的題詞也為人類共同的根注入鮮亮的色彩。
上山遺址位于當地的一處河流沖積盆地,海拔約50米。它坐落在兩個小土丘上,相對高度約3至5米,南丘面積約1.5萬平方米,北丘面積約1萬平方米。現在,上山遺址考古公園的兩座展示廳就分別建在南北土丘之上,廳里還保留著考古工地的原貌。
對此,由中國考古學會、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浙江省文物局和金華市政府主辦的上山遺址發現20周年學術研討會確認,上山文化遺址群構成了迄今發現的年代最早的農業定居聚落,上山文化是中國農耕村落文化的源頭。
“中國是水稻的資源富國、科技強國、生產大國。”國家水稻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水稻研究所研究員程式華娓娓道來:南起三亞,北到漠河,跨越35個緯度的廣袤國土都有水稻種植,這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而水稻的年產量在兩億噸以上,也是世界第一。我國水稻類型豐富,有三種野生稻,兩個亞種16個變種的栽培稻,本土稻種資源7萬多份,占全世界資源的一半以上。矮稈育種和雜交稻這兩次水稻的“綠色革命”也都發生在中國。
“生物信息學的追蹤研究結果表明:大概在8200年到13500年前,中國的長江流域即出現了最早的栽培稻。近10年的考古發現也支持這一研究成果。”程式華說,長江中下游地區是栽培稻起源地的證據最多,而浙江的稻作起源證據最為完善和久遠。(摘自《新華每日電訊》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