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2月3日晚11時10分,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在圓滿完成48小時工作任務后,不負眾望實現高難度的首次“地外天體起飛”,順利飛離月球表面。點火起飛前,嫦娥五號還首次在月球上成功展示了一面真實材料制作的“織物版”五星紅旗。
嫦娥五號于12月1日23時許成功著陸月球,到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的月面工作,嫦娥五號已經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采樣,并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中。也就是說,它已經把約兩公斤的月球土壤打好包,可以隨時飛離月面返回地球了。
而嫦娥從月面起飛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本次從月面起飛技術難度非常大,意義也非常重大。“若在地球上發射,有專門的發射塔架,有相隔幾千乃至幾萬公里的陸地測控站,有海上航天測量船和天上的天鏈衛星。但在距離地球38萬公里以外的月球,如果著陸區域不夠平坦,不可能像調整發射塔架一樣調整著陸器姿勢”。另外由于月球上沒有導航星座,上升器起飛后,需在地面測控輔助下,借助自身攜帶的特殊敏感器實現自主定位、定姿。
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成功將攜帶樣品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這是我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起飛。
與嫦娥飛離月面一同“官宣”的還有另一個重磅消息——中國首次在月球上成功展示“織物版”五星紅旗。點火起飛前,著陸器上升器組合體實現月面國旗展開以及上升器與著陸器的解鎖分離。這是我國在月球表面首次實現國旗的“獨立展示”,照片中嫦娥手中的國旗在陽光照耀下,月球上的一抹“中國紅”格外鮮艷。由于宇宙擁有很強的電磁輻射,以及月球表面有著正負150攝氏度的溫差等惡劣環境,決定了普通國旗無法在月球上使用,而與嫦娥三號、嫦娥四號展示的國旗采用噴涂方式不同,嫦娥五號國旗是一面真正的旗幟。嫦娥回家還要十幾天。點火起飛后,嫦娥上升器經歷垂直上升、姿態調整和軌道射入3個階段,進入預定環月飛行軌道。接下來將迎來驚心動魄的“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時刻,屆時上升器將與在月球軌道上等待的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軌返組合體)進行交會對接,將月球樣品轉移到返回器。據專家介紹,樣本順利轉移的前提就是兩者的精準對接,然而,兩個航天器的交會對接,好比在浩瀚太空中“穿針引線”,難度很大。如果采取觸碰式對接,一旦控制不好,上升器可能被“撞飛”。因此兩者的對接將采用“摟緊”方式,類似雙臂拉住對方隨后收緊。這種方式對精度要求也極高,達到厘米級。
當返回器“吞入”樣品、扣上蓋子,軌返組合體就可以與上升器分離,踏上回家之路了。根據任務計劃,軌返組合體將在預定時機加速進入月地轉移軌道,飛行至地球約5000公里高度時,軌道器和返回器再次進行分離,返回器以半彈道、跳躍式返回地球,距離地面10公里高度時,返回器將開傘著陸于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著陸區域。地面搜索回收力量在兩天內完成回收。
(摘自《環球時報》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