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頻
道光帝當(dāng)政期間,事情千頭萬緒,每天的奏折看不完,非常煩悶。
大臣曹振鏞洞察到道光帝的心思,獻策說:“現(xiàn)在天下承平,大臣喜歡危言聳聽,指陳闕失,以邀時譽。倘若皇上此時懲罰他們,那么天下人會說您拒諫飾非。依我看,此后的奏折,皇上不需要遍閱,只需要抽查一篇,然后揪住里面的小錯誤去懲罰那個人。如此群臣便會震動,以為皇上察及秋毫,以后每個人都會認真嚴肅了。”
道光帝聽信了他的話。之后,群臣的奏折中,倘若出現(xiàn)極小的錯誤,道光帝必定嚴斥罰俸降職。
次數(shù)多了,朝內(nèi)朝外的官吏都不敢馬虎了,變得小心謹慎,語多吉祥,不敢報告兇災(zāi)。
當(dāng)時奏折上的字體要求是臺閣體,看起來有雅馴工整之氣。曹振鏞在中樞任職之后,推行臺閣體,刻意剔除破體字與碑帖字,只要字體齊整,不管字寫得好不好看,就評為優(yōu)等,入選翰林。
在這樣一種氛圍下,很多人亦步亦趨,將臺閣體字寫成了泥塑字,毫無生氣。有人評價曹振鏞,說他拘牽文義,挑剔細故,鉗制天下人心。
等到洪秀全、楊秀清在廣西造反的事情暴露以后,各級官吏因怕受到嚴斥,只能互相隱諱,沒有人敢上報給道光帝。
后人總結(jié),這均是曹振鏞欺上瞞下種下的惡果。
(摘自《荊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