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喜珍
摘要:影視作品從默片發展至今,鏡頭的運用一直是最重要的一環。作為鏡頭敘事的“點睛之筆”主觀鏡頭將視角從第三人稱拉到第一人稱,觀眾透過劇中人物的眼睛,進入到人物內心世界。文章總結歸納了主觀鏡頭的三大作用:展現人物內心、增強情緒渲染、增加參與感,并以《霸王別姬》為例分析了主觀鏡頭在表現人物內心方面強大的表現力。
關鍵詞:鏡頭語言 主觀鏡頭 霸王別姬 第一人稱敘事
影視作品作為一種視聽藝術,大部分信息依靠視覺傳遞給受眾。電影從默片發展至今,鏡頭的運用永遠是重中之重。最普遍的拍攝視角是第三人稱視角敘述的客觀鏡頭,客觀鏡頭平鋪直述的表達為整個劇情做好了鋪墊。主觀鏡頭將視角拉到第一人稱,觀眾透過劇中人物的眼睛,進入到人物內心世界。眼睛是心靈的窗口,主觀鏡頭好似鏡頭中的“點睛之筆”,擁有直擊內心的表現力。
主觀鏡頭的界定與分類
在影視符號研究中,單從主觀鏡頭進行分析的相關的文獻并不多,研究主要集中于主觀鏡頭的分類與作用。關于主觀鏡頭的定義,從文獻梳理結果來看,國內大多學者從拍攝視角將主觀鏡頭定義為與客觀鏡頭相對應的鏡頭。[1]敘述學則認為主觀鏡頭在常規的客觀電影敘事框架之下,是一種可以引起注意力的敘事轉換。
有兩種主觀鏡頭存在一定的爭議性,劇中人物與觀眾(鏡頭)對視鏡頭和上帝視角主觀鏡頭。從電影的敘事框架出發劇中人物是不知道觀眾的存在的,所以演員表演的過程不應該看著鏡頭。劇中人物與觀眾(鏡頭)對視鏡頭有兩種方式,一是人物看著劇中另一位人物,二是人物與觀眾(鏡頭)互動。第一種方式常出現在電影中,而第二種出現在廣告中比較多。當劇中人物與觀眾(鏡頭)互動時,既不是劇中人物視角,也不是群眾任務視角,所以劇中人物與觀眾(鏡頭)對視鏡頭不一定是屬于主觀鏡頭。上帝視角主觀鏡頭與俯拍航拍鏡頭一樣站在上帝的視角看劇中的發展,既不是劇中人物視角,也不是群眾任務視角,且不干擾劇情發展,將其歸為主觀鏡頭也存在爭議。
主觀鏡頭的分類有以下幾種:有的學者按主觀鏡頭的組合分類分為:不間斷主觀鏡頭、主觀鏡頭與客觀鏡頭的切換、連貫運用的主客觀。有的學者從鏡頭的組合方式入手分為:直接式主觀鏡頭、分切式主觀鏡頭、搖移式主觀鏡頭、全景式主觀鏡頭、連續式主觀鏡頭、綜合式主觀鏡頭。[2]還有學者以主觀鏡頭的視角分為主角主觀鏡頭和群眾主觀鏡頭兩大類,并細分為視角主觀鏡頭、模擬身體運動主觀鏡頭、劇中人物與觀眾(鏡頭)對視鏡頭。[3]按照主觀鏡頭的呈現形式,分為單一式主觀鏡頭、主觀鏡頭轉客觀鏡頭、客觀鏡頭轉主觀鏡頭、主觀客觀相互轉換。
總結歸納主觀鏡頭的作用
綜合前人的研究結論,主觀鏡頭的作用有:推動劇情發展、轉場、滿足觀眾好奇、營造緊張情緒、烘托恐怖氣氛、刻畫人物內心等作用。[4]筆者研究發現,部分學者所言的主觀鏡頭作用比較籠統,同樣分類下的客觀鏡頭也有同樣的作用且更加突出。推動劇情發展上客觀鏡頭比主觀鏡頭的鏡頭信息容量更多,更能快速交代信息加快劇情。主觀鏡頭具有滿足觀眾好奇的作用是因為它不同于傳統敘述視角的新奇感,但調整客觀鏡頭的拍攝視角或景別也有同樣的效果,例如低機位仰拍、航拍的大全景和微觀特寫等鏡頭都可以帶來少見的新奇感。轉場的運用更是出現在客觀鏡頭比主觀鏡頭多得多,而營造緊張情緒與恐怖氛圍可以合并成情緒渲染作用。
借鑒前人的研究,筆者再結合研究的新發現得出主觀鏡頭與其他鏡頭所不同的特殊作用,分別是:展現人物內心、增強情緒渲染、增加參與感。展現人物內心世界是導演使用主觀鏡頭的初衷,也是主觀鏡頭最突出的作用。相對于客觀鏡頭而言,主觀鏡頭的情緒渲染作用更加強烈。在電影《上帝之城》的片頭,導演就采用了一只將要被宰殺的雞的視角拍攝。通過雞的眼睛呈現出巴西貧民窟的雞飛狗跳的生活環境,以及被追殺的緊張氣氛。
“參與感”是在新媒體時代后才逐漸被學者發掘出的觀點,當今的傳媒產物都在追求提升受眾的參與感。在現場看演唱會與通過視頻錄像看到演唱會的觀看感受有很大差別,去電影院看電影與用手機看電影也有不同,受眾追求的是沉浸式體驗。主觀鏡頭能將受眾“帶入”影視作品的人物中,通過劇中人物的眼睛看劇情發展,比客觀鏡頭更有參與感、代入感、體驗感。在綜藝節目與廣告作品中較多出現具有參與感的主觀鏡頭,主持人與觀眾互動,問大家“是不是?”此時鏡頭畫面用 上下搖擺或左右搖擺,作出回答。主觀鏡頭的擬人化使攝像機仿佛具有了生命,不僅吸引了觀眾,更重要的是它在不知不覺中用“潛移默化”的作用讓觀眾對節目所要“兜售”的東西有了認同。[5]
主觀鏡頭直擊人物內心
主觀鏡頭中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突出人物內心世界,表現情緒,增加敘述的感染力。本文以電影《霸王別姬》為例,著重對此作用進行具體分析,為了閱讀的連貫性以時間線展開。
影片開篇講述的是小豆子的母親將他送入戲班,小豆子的母親出場時間短、鏡頭少,名字都未提及。可這個角色形象豐滿、深入人心,不論是展現主題還是對劇情的發展都起到了關鍵作用。這在于導演有三處都運用了主觀鏡頭:一是在街上看戲那段,通過小豆子的眼睛看到街頭戲班的精彩演出與小石頭的一時威風。這不僅看出了他對戲班的好感,也為接下來送小豆子入戲班埋下伏筆。二是央求關師傅收留那段,通過關師傅的眼睛看她,央求的身姿與眼神,只有寥寥數語,不必明示一眼便看出她妓女的身份。三是切下小豆子的第六根手指時,一把抓來小豆子的手一刀砍下,前后不到半分鐘時間。鏡頭用了小豆子母親的視角,將這殘忍的一幕直接呈現在觀眾面前,她心狠手辣的性格便不言而喻。
小豆子剛入戲班的生活片段對后續劇情的發展鋪墊的很扎實,這部分有三個經典的主觀鏡頭。一是小豆子與戲班成員初次會面,從小在妓院長大的他很少見到男孩。雖然內向的小豆子臉上沒有表現出驚訝,但鏡頭通過主觀鏡頭展示了他看大家的視線——從左到右慢慢掃看這一群光著膀子的男孩,觀眾便體會到了他內心的感受。二是大師兄在雪天受罰時,小豆子一直在窗邊盯著他,看著大師兄舉著的開水都結冰了,對師兄的感情初露端倪。三是小豆子跟著小賴子逃出戲班偶遇名角被請來演出,兩人擠到了人群最前面,第一次看名角出場時風光的情景,透過小豆子的眼睛我們能夠感覺到他的羨慕與決心,他將努力成為眼前的這個人。
在敘述人物之間的感情戲中,不通過直白的臺詞,而是運用鏡頭語言委婉地表達出人物的內心情感是文藝作品的最高境界之一。在《霸王別姬》中人物之間的感情縱橫交錯,同性之間的情感表達更加微妙。導演采用主觀鏡頭暗示人物內心情感,則達到了“不說破,卻看破”的境界。
不僅如此,通常主觀鏡頭需要先出現人物看的動作交代鏡頭的視角,再出現他看到的畫面。但導演在此運用了“鏡子”這個道具,將兩者同時進行,既更清楚地交代清楚了主觀視角的對象,又不影響劇情發展的速度,還豐富了畫面信息。成名后的程蝶衣與段小樓在演出以后,回到后臺更衣時嬉鬧著,突然兩人看著鏡子里你儂我儂的樣子出了神。袁四爺看完戲到后臺找程蝶衣時,雖然程蝶衣目光躲閃,但袁四爺看他一臉癡迷。蝶衣與小樓不可言說的關系,袁四爺對蝶衣的欣賞與愛慕,在同一面鏡子的兩組不同的主觀鏡頭前表現得淋漓盡致。
蝶衣與小樓之間的感情出現裂痕時,同樣是通過鏡子里的一組主觀鏡頭呈現出的。小樓上妝時額頭上有刀疤,蝶衣在鏡子前一下注意到這個細節借機試探對方是否有第三者出現,這組主觀鏡頭十分經典。此時的兩人關系沒有那么親密,所以在不同的兩面鏡子前,但在人物的主觀鏡頭里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畫面。
另外,兩人的主觀鏡頭有細微的差別,導演將兩者視線中的道具和光線暗示了人物性格與情感。蝶衣的鏡子是圓形鏡,而小樓的鏡子的方形的,暗示人物性格特點的不同。小樓的主觀鏡頭布置了一盞燈,明亮的光線展示人物提及此事時,內心歡快而自豪,耀眼的燈光還擋住了蝶衣的風采。此處蝶衣的視角光線更暗,內心的嫉妒與不爽不言而喻。另外,小樓視角中的自己占比比蝶衣視角中自己的多,這也暗示小樓更以自我為中心。加上兩者對白時的眼神動作、對話的比喻等,這一組主觀鏡頭的運用實在是出神入化。
主觀鏡頭不可濫用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主觀鏡頭力量強大,用得好能升華主題,用得不好也會有副作用。鏡頭在主客觀之間切換,可以緩解長時間采用客觀鏡頭的疲勞,但主觀鏡頭相對于客觀鏡頭而言信息量較少,而且有時觀眾不能及時理解到主觀鏡頭背后蘊藏的內涵。太過頻繁的主客觀鏡頭切換,或者不同人物之間的主觀鏡頭切換會導致觀眾視線不統一,看起來眼花繚亂。主觀鏡頭需要先出現人物看的動作交代鏡頭的視角,再出現他看到的畫面,會耽誤劇情的推進速度。(作者單位:四川大學)
參考文獻:[1] 萬點. 論主觀鏡頭在影片中的作用[J]. 大眾文藝, 2013,(03): 164-166.
[2] 翟雅麗,黃翠蘭. 巧用主觀鏡頭,創造驚奇效應——《被遺忘的人們》的主觀鏡頭解讀[J].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學報, 2013, 23(05): 55-58.
[3] 汪飛舟. 主觀鏡頭的實驗與拓展[J]. 影視制作, 2012, 18(10): 38-41.
[4] 陳捷. 淺談主觀鏡頭的畫面作用[J]. 傳媒評論, 2017,(04): 91-92.
[5] 吳曉麟,劉馳. 新奇的視界——不容忽視的主觀鏡頭[J]. 東南傳播, 2007,(03): 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