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瓊
【摘要】目的 研究子宮肌瘤患者行個體化優質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 病例樣本為2019年4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84例子宮肌瘤患者,分組方式為隨機數字表法,平均劃分為2組,即研究組和對照組,兩組樣本量保持一致,n=42,對照組患者護理方案為常規基礎護理,研究組患者護理方案為個體化優質護理,研究比較組間各項臨床指標。結果 評估組間護理滿意度及生活質量評分,研究組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子宮肌瘤患者行個體化優質護理臨床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子宮肌瘤;個體化優質護理;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30..02
子宮肌瘤也稱子宮平滑肌瘤,是由于子宮平滑肌組織增生形成,屬女性臨床常見生殖系統腫瘤,患者主要臨床癥狀為月經改變(以月經周期縮短、經量增多、經期延長)、腹部包塊、繼發性貧血、白帶增多等,多見于30~50歲女性[1]。臨床治療子宮肌瘤的方式根據肌瘤生長的部位、大小、多少來決定采取不同的治療方式,其中需要住院治療的多為手術治療,部分患者受病情及自身認知水平等因素影響,治療期間普遍存在恐懼、緊張心理,治療依從性不足,嚴重影響手術療效及預后效果,為此需配合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2]。個體化優質護理強調護理干預措施的個性化及規范性,屬全新護理干預模式,本次研究通過對我院1年時間內收治共計84例該疾病患者資料的研究分析,重點探討個體化優質護理的實際臨床應用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樣本數量共計84例,全部患者均符合子宮肌瘤臨床診斷標準,分組方式為隨機數字表法,平均劃分為2組,組別命名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數量均等(n=42),研究組患者年齡36~49歲,平均(41.69±5.63)歲,對照組患者年齡37~45歲,平均(41.54±5.85)歲,基線資料組間無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護理方案為常規基礎護理,護理人員遵醫囑開展各類護理干預措施,主要包括術前準備、術中配合、術中生命體征監測及生理指標觀察、術后飲食指導等。
研究組患者護理方案為個體化優質護理,護理人員對患者病情及臨床資料評估,制定個體化護理干預計劃,主要措施包括術前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導、術中護理、術后疼痛護理及并發癥預防、飲食護理。(1)術前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導: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熱情接待,積極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為其介紹院內環境及醫師、護理人員,協助患者完成各項術前檢查,消除患者陌生及恐懼感。患者受病情影響,存在緊張、恐懼等負面情緒,治療及護理依從性不足,為此護理人員需采用同理心溝通、正向語言激勵等方式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重點介紹治療成功患者案例,告知患者不良情緒對治療效果的影響,使其能夠積極配合治療,自覺改善不良情緒。為提高患者對子宮肌瘤的認知水平,護理人員需對其實施個體化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子宮肌瘤病因、癥狀、手術方法、術中配合注意事項、術后恢復等內容,使患者了解子宮肌瘤手術的安全有效性,進而樹立康復信心。(2)術中護理:術中護理人員協助患者調整體位,保持手術室濕度為50~60%,溫度為22~24℃,非手術部位采取保暖措施,調節輸注液體及沖洗液溫度,監測患者各項生理指標,并準確配合醫師完成各項操作。(3)術后疼痛護理及并發癥預防:術后6 h內將患者體位調整為去枕平臥位,頭部偏向一側,預防嘔吐物誤吸。按摩肢體各關節,定期協助患者翻身,預防壓瘡。保持切口部位敷料干燥,7 d后可將腹部敷料去除,并指導患者進行日常運動。部分患者術后疼痛嚴重,為此需加強疼痛護理。開腹手術患者切口面積大,疼痛嚴重,術后恢復速度緩慢,為此護理人員需加強疼痛評估,協助患者調整體位,通過播放音樂及視頻等方式分散患者注意力,如疼痛無法有效緩解,可遵醫囑服用止痛藥物。(4)飲食護理:患者麻醉清醒后6 h以流食為主,肛門排氣前避免食用產氣及高糖食物,預防腸梗阻。排氣后可食用半流食,并保證纖維素、熱量、蛋白質等物質攝入充足。術后2~3 d結合患者機體恢復情況,可將飲食逐步過渡至正常飲食。
1.3 評價標準
利用我院調查表格評估組間護理滿意度,滿分為100分,指標為滿意(超80分)、較滿意(60~80分)、不滿意(低于60分),護理滿意度=(滿意+較滿意)/42.利用SF-36表格評估組間生活質量評分,指標包括軀體、生理、社會等,得分與生活質量成正比。
1.4 統計學方法
為確保數據分析計算結果準確,采用SPSS 23.0軟件計算各類數據,本次研究中計量資料為(x±s),檢驗方法為t,計數資料為(%),檢驗方法為x2,如P<0.05,則組間有差異。
2 結 果
評估組間護理滿意度,研究組患者滿意29例,較滿意11例,護理滿意度為(40/42)95.2%,對照組患者滿意22例,較滿意10例,護理滿意度為(32/42)76.2%,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評估組間生活質量評分,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子宮肌瘤屬女性臨床常見生殖系統腫瘤,是由子宮平滑肌細胞增生形成的良性腫瘤,患者主要臨床癥狀為下腹部包塊、陰道不規則流血、白帶增多、疼痛等,如未能及時有效治療存在惡變可能性[3]。臨床治療子宮肌瘤主要采用手術治療,為提高手術療效,需配合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
本次研究數據顯示,研究組患者經個體化優質護理干預后護理滿意度及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提示該護理方案臨床應用效果顯著。常規基礎護理側重于疾病治療效果,對子宮肌瘤患者個體情況缺乏關注,整體護理效果不佳。個體化優質護理以子宮肌瘤患者個體情況為基礎制定各項護理措施,并對基礎護理措施進行優化,通過術前心理疏導及健康宣教可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術中護理配合可確保手術安全順利完成[4]。術后護理側重于疼痛緩解、并發癥預防、飲食指導等,可縮短術后恢復時間,有助于治療及預后效果提高。
由此可知,子宮肌瘤患者行個體化優質護理臨床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彩月,楊 晗.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孕期加強綜合護理干預對分娩認知度提升的影響[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20,27(04):470-473.
[2] 張 淼.針對性護理干預在子宮肌瘤圍術期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20,18(11):196-198.
[3] 林志麗.針對性護理干預對子宮肌瘤患者術后康復的效果分析[J].當代護士(上旬刊),2020,27(04):100-102.
[4] 楊曉蕾.臨床護理路徑在子宮肌瘤手術患者中的臨床應用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20,18(08):22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