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天宇
摘要: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斷推動著生活服務類節目的突破與創新。然而隨著節目娛樂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大量生活服務類節目背離了節目初衷,過度娛樂化等問題開始逐漸暴露出來,如何使生活服務類節目兼顧娛樂與實用成為了現代媒體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文章從生活服務類節目娛樂化的產生原因入手,分析生活服務類節目的娛樂化現狀,對生活服務類節目在娛樂化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問題進行分析闡述,并針對問題提出解決方法,希望能夠對我國生活服務類節目娛樂化的繼續發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生活服務類節目 娛樂化 創新 過度娛樂化
進入21世紀的中國,經濟發展如火如荼,在電視技術日益更新的同時,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國內外新聞資訊類節目已經無法滿足大眾對于電視節目的需求,人們越來越關注電視節目能否幫助自己提高生活質量并且為新生活方式提供參考,而生活服務類節目的出現恰恰滿足了受眾這樣的收視需求。1979年開播的《為您服務》節目一舉成為當時最具影響力的綜合服務型節目。自此,生活服務類節目一躍成為我國電視節目中的重要節目類型,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電視風景。盡管早期的生活服務類節目主要以簡單的“畫面+解說”的方式向觀眾介紹知識、傳遞信息,不僅內容乏味,還存在著節奏拖沓等缺陷,但這并沒有影響此類節目收視率一路攀升的態勢。
隨著大眾文化的滲透和影響,“娛樂至上”觀念的風行致使觀眾的收視心理也在不斷發生改變,傳統老套的生活服務類節目逐漸淪為熒屏上的雞肋。為了讓節目保持更長久的發展態勢,生活服務類節目不斷更新創作理念,在節目中加入大量的娛樂化元素,以增強節目的可看性,同時把展示人們生活中的新潮流作為節目選題的重要方向,使節目無論從內容、形式還是風格上都能更加吸引受眾。
生活服務類節目的娛樂化表現形式
想要更好地實現生活服務類節目的有效傳播,首先應該專注于百姓喜聞樂見的內容,滿足受眾集實用性、可看性為一體的多元化審美需求,“寓教于樂”是生活服務類節目的大勢所趨。
節目類型多樣化。傳統生活服務類節目如《家政女皇》《生活幫》等,力圖從吃、穿、住、行等方面為受眾排憂解難。但隨著媒體時代的飛速發展,生活服務類節目需要不斷找準觀眾的新需求,探索新素材,才能實現娛樂與實用并重,彌補市場空缺。為了更好地迎合女性受眾的消費需求,生活服務類節目在內容選擇和外在包裝上將生活與時尚相結合,誕生了《我是大美人》等女性時尚節目,此類節目往往邀請國內頂尖時尚造型師與觀眾交流時尚趨勢,分享美麗秘籍。隨著房價不斷攀升,房產、裝修也漸漸成為備受人們關注的熱門話題,2005年央視財經頻道推出的《交換空間》節目一經面世便迅速火遍大江南北,觀眾不僅能從中學習裝修知識、家裝創意,節目中緊張刺激的競賽環節也令人大呼過癮。此外,隨著社會“剩男”“剩女”數量的與日俱增,相親類節目也應運而生。《非誠勿擾》《新相親時代》等節目針對不同地域、年齡段的收視群體進行節目的創新與突破,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
融入多種綜藝元素。首先,故事化的敘事方式。故事化的敘事方式被越來越多地運用到生活服務類節目當中,借助懸念和跌巖起伏的情節來增強節目的表現力,讓觀眾通過有趣的故事學習生活知識。《新聞大求真》等節目就采用了“真實再現”的故事化表現手法,通過素人或主持人的表演形象生動地再現事件過程,傳授觀眾自救常識。北京衛視《7日7頻道》是一檔新聞性生活服務類節目,主要為觀眾普及法律法規知識。該節目從“個案”入手,在節目一開始就設置故事懸念,通過暗訪等方式層層深入調查,抽絲剝繭般的解開謎團。這種“主題故事化、故事情節化”的節目模式,大大增強了節目的可看性和娛樂性。
其次,真人秀元素。真人秀是娛樂的產物,這種素人或明星直接參與體驗的節目形式能夠最大化地滿足大眾的好奇心。以真人秀為賣點的生活服務類節目內容大多選擇把明星或素人作為節目參與對象,并全程跟蹤拍攝服務過程。《交換空間》是—檔以互換裝修為主題的生活服務類節目,同時也是一場大眾參與的真人秀節目。雖然節目形式和內容帶有“拷貝”的痕跡,但這絲毫不影響該節目在百姓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此外,2005年湖南衛視推出國內第一個整形類節目《天使愛美麗》,強調女性能夠通過后天的努力改變自己天生的容貌,重拾自信與勇氣,該節目在播出后同樣獲得了不小的反響。
最后,樹立主持人幽默親和的形象。主持人是維系節目與受眾的橋梁和紐帶,是節目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活服務類節目的主持人不僅要有靈活的臨場應變能力以及豐富的生活經驗,還需要具有幽默感,用自己的語言魅力感染受眾。央視財經頻道的《美食美客·三人餐桌》節目不同于傳統美食烹飪節目主持人直接介紹菜肴的形式,而是通過幽默有趣的情景劇引出每期要傳授的菜肴。節目的兩位明星主持人蓓蓓和朱軼分擔“老板娘”和“大廚”的角色,兩人的搭配營造出了一種其樂融融的熱鬧氛圍,給觀眾留下了美好而又深刻的印象。
生活服務類節目娛樂化存在的問題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生活服務類節目想要吸引觀眾,披上一層娛樂化的好看外衣很有必要,但最終還是要把握好娛樂的“度”。過分追求娛樂化,將使生活服務類節目的實用性大打扣折,違背了其為百姓提供生活服務的節目宗旨。如果生活服務類節目的生存之本——實用性遭到了撼動,那么生活服務類節目將很難發揮出自己的獨特價值。目前生活服務類節目存在的問題,具體有以下幾點:
娛樂有余實用不足。實用性與娛樂化的充分融合形成了生活服務類節目獨具特色的節目形態,但部分生活服務類節目一味追求收視率,開始在節目中摻雜一些低俗的娛樂元素,導致了娛樂低俗化現象的出現。比如《星氣象》曾是湖南衛視推出的一檔天氣預報節目,節目中女主持人穿著暴露,臺詞不堪入耳,包含大量的色情成分。這種靠色情、曖昧等低俗娛樂來吸引眼球的節目,遠遠背離了它的節目宗旨。此外,《非誠勿擾》節目越來越明顯的炒作使得該節目無論是從內容上還是從嘉賓的表現上來看,更像是一場秀,喪失了節目的初心。
人文內涵的缺失。生活服務類節目說到底是為百姓的生活所服務的節目,但現在大量的假消息充斥著熒屏,很多生活服務類節目內容上雷同嚴重,這種現象無疑是對電視資源的浪費。頻繁的廣告植入也是現今生活服務類節目的“通病”之一,各類商品的宣傳廣告在節目中隨意穿插,很容易引起觀眾的反感。娛樂化是提升節目收視率的法寶,但如果一味迎合人性對于娛樂快感的欲望,那么節目的人文內涵終將在娛樂至上的大潮中被瓦解。
針對生活服務類節目過度娛樂化的對策
電視節目作為觀眾重要的信息來源,對觀眾生活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如果電視節目一味地向泛娛樂化發展,最終會給整個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埋下隱患。要想解決生活服務類節目娛樂化進程中容易出現的多種問題,關鍵是要妥善解決好服務、實用與娛樂之間的沖突。
找到實用和娛樂的契合點。目前的生活服務類節目大多存在著重娛樂輕實用的現象,很容易導致過度娛樂化現象的出現,但如果完全杜絕娛樂元素又必然會降低節目整體的可看性和趣味性。因此,生活服務類節目必須對節目進行精準定位,努力協調好娛樂和實用的關系,走寓教于樂之路:既要使節目形式時刻為內容服務,在充分考慮到節目定位和節目宗旨的情況下,用獨特的創意形式將實用知識信息巧妙融入在娛樂化的節目板塊設置之中;又要給娛樂設定一條底線,節目內容與形式中的娛樂元素絕不能凌駕于服務性之上,不能弱化節目實用性,更不能為收視率而制作一些不符合主流價值觀的節目。
對節目人文內涵的培養。提高自身人文內涵是電視節目吸引受眾的一個重要手段,生活服務類節目反映的是普通老百姓豐富多彩的生活狀態。要想打造平民化、大眾化的節目,就要把鏡頭和話語權交給觀眾,在創作過程中深入百姓生活,從中挖掘素材、提煉主題,不要僅把內容集中在單調的柴米油鹽上,也可以從社會生活的各個角度來挖掘節目選題,使生活服務類節目具備更大的包容性。
規范電視市場。當前電視節目的過度娛樂化和低俗化問題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市場經濟下節目總成本過高造成的。開發一檔優秀電視節目需要很大的投資,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粗制濫造等弊端也就慢慢顯現出來。此時政府更應該站出來宣揚健康娛樂,加強對電視節目的扶持和監督審查力度。國家廣電總局《關于進一步加強電視上星綜合頻道節目管理的意見》政策一出臺便獲得了全國廣大電視觀眾的一致好評,它不僅有利于提升各類節目的質量水平,而且對指引電視節目的人文內涵朝正確方向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結論
綜上所述,生活服務類節目不斷通過娛樂化轉型,提高自身收視率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負責為百姓提供便利的生活服務類節目一定要劃清實用和娛樂之間的界限,堅守電視文化品格,堅持正確的輿論和價值導向,在將人民的衣、食、住、行作為節目主題切入點的同時,融入審美意識和人文內涵,以正確的價值觀感染觀眾。(作者單位:湖南工業大學)
參考文獻:[1]祝萍.新媒體環境下生活服務類節目的發展之道[J].新聞世界,2018,(10):25-26.
[2]宋艾潔.生活服務類節目的創作方法[J].新聞傳播,2018,(17):95-96.
[3]高攀.生活服務類電視節目趨勢和新潮流分析[J].西部廣播電視,2017,(02):78.
[4]何超,李卓凡.生活服務類節目的轉型與融合[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6,(10):41-44.
[5]黃婧.如何辦好生活服務類節目[J].西部廣播電視,2016,(14):78.
[6]李姣.新傳播語境下生活服務類節目現狀研究[J].文教資料,2014(10):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