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豐
摘要:消防安全是關乎我們每個人生命安全的前提,對于日常生活、工作生產過程中,高層地下建筑、人員密集場所和易燃易爆單位等火災高發行業和重點地區,他們的消防管理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對于消防安全重點單位而言,微型消防站是落實和補充地方企業消防主體責任的具體體現,是落實“滅早滅小滅初期火災的要求”、是彌補專業消防隊和政府專職消防隊地理位置距離較遠的有效途徑。本文將分析消防安全重點單位消防微站管理中的常見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措施,為讀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微型消防站;消防安全
消防安全是關乎我們每個人生命安全的前提,對于日常生活、工作生產過程中,高層地下建筑、人員密集場所和易燃易爆單位等火災高發行業和重點地區,他們的消防管理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對于消防安全重點單位而言,微型消防站是落實和補充地方企業消防主體責任的具體體現,是落實“滅早滅小滅初期火災的要求”、是彌補專業消防隊和政府專職消防隊地理位置距離較遠的有效途徑。
本文將分析消防安全重點單位消防微站管理中的常見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措施,為讀者提供參考。
一? 常見問題分析
(一)思想認識不到位
在實踐中,一些消防安全重點單位在消防管理上,對待微型消防站的建設工作沒有從實際出發,未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考慮微型消防站的建設和使用;對自身建設微型消防站不理解、不支持,甚至認為建設消防微站是個麻煩,會帶來很多不必要的工作,從而不積極配合屬地部門進行火災聯控聯防工作。這就導致很多微型消防站的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且執行不嚴。同時由于制度不健全,缺乏長期計劃性,再加上各單位的實際情況不一,大多微型消防站的管理工作隨意性很大,如拉動演練工作糊弄了事、培訓學習工作考核不嚴格,沒有持續性學習計劃,無法保證必要的滅火知識等。
(二)人員力量配備不合理
一些消防安全重點單位的微型消防站的滅火力量,就是消防控制室的值班人員,沒有將單位的員工、保安等資源合理利用。如某些單位只是按照工作人員花名冊編配微型消防隊,沒有考慮到24小時值班安排、實際在崗、處置突發情況等因素;沒有從本身實際出發考慮可以依托園區的小區物業、安保等服務企業或者與毗鄰社會單位聯合建站等。其最終結果就是在夜間和節假日出現無人值守的情況,根本無法保證全時段、快速到達指定地點撲救初起火災的要求。
(三)培訓演練工作不合格
微型消防站的隊員在到達指定火災地點后,不會操作消防設施、不掌握應處置程序、滅火分工不明確職責不合理;火災突發現場處置時只有2—3人及時到場,短時間內園區再無后續補充增援力量,不滿足至少6名消防隊員的要求,也不清楚下一步如何處置;滅火器材的攜帶不充分、穿戴使用不合格,正壓式呼吸器等器材的配備數量不足等情況,無法有效保證園區的消防安全。
(四)應急響應不及時
在實際模擬火災拉動演練測試中,一些單位的微型消防站隊員往往要5分鐘至10分鐘才能到場,這就不符合“滅早滅小滅初期火災”的要求,這一點在人員密集的社區微型消防站更為突出。消防微站(消防中控室)在接到報警后,因為種種原因導致滅火隊員遲遲到不了現場。如聯系不上微型消防站當班負責人,導致火情未能第一時間傳到下去。
二? 對策措施
(一)完善管理制度
消防安全重點單位應根據現有消防資源,嚴格修訂、完善詳細的管理要求和措施,讓消防微站在管理制度上有章可循,例如消防微站(消防中控室)管理制度、消防微站人員配備管理制度、防火巡查和培訓的具體實施、園區內重要工程項目火災預控制度、火災高發易發區管理制度、消防微站培訓演練管理制度、應急處置預案體系等。同時,還應要求園區內各單位及個人嚴格遵守防火減災工作制度,執行火災安全員管理制度。
通過對一些消防微站管理制度的嚴格落實,逐步提高人員的自防自救意識,第一時間發現、撲救初期火災的能力建設,有效提高消防微站的火災處置能力,避免或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二)利用現有資源合理配備消防微站力量
結合所在地區特點,充分整合單位、社區安保、重點崗位人員、物業管理人員、治安聯防隊員、社區工作人員、街道網格管理人員和公司志愿消防隊員等多種社會力量資源,進行混編成組,并設置站長、消防員、值班員等崗位,實現從無到有、從亂到有序的管理模式轉變。鼓勵依托園區安保、物業等人員的固定化值守力量配置,實現安保巡邏與防火巡查的有機結合等創新管理模式。
(二)建立常態化管理機制和消防隊員保障措施
為保證消防微站人員(中控室人員)的積極性、社會認同感和工作榮譽感,要加強人員競聘、退出機制,鼓勵持證上崗和參加在崗培訓取證工作,對取得建(構)筑物消防員資格證、滅火救援員證書的人員,要給予培訓獎勵;規范消防微站人員的崗位職責、學習訓練計劃、值班備崗、裝備管理和防火巡查工作。鼓勵固定化消防微站隊員和中控值班人員及崗位工作內容。當出現人員變動時,要及時準確提供人員變動申請單,并進行審批、備案。
(四)消防培訓宣傳演練工作一體化
首先,微型消防站要利用社區宣傳欄、電子屏幕、內部刊物、公眾號、定期班組會議等渠道向員工宣傳普及消防常識、崗位危險因素和預防措施、消防設備設施的操作規程、園區消防設備設施的種類、使用方法及部署位置等。
其次,要面向所有人進行安全用火、用電、用氣安全宣傳工作,提高群眾的消防安全意識。對每棟樓、每個場站、每個社區形成“消防檔案”實行動態管理,并對更改部分及時進行學習,逐步完善園區消防設備設施標識牌的可視化管理工作。
最后,要固化消防拉動演練工作,結合近期消防火災實事,在園區進行模擬火災拉動演練工作,針對不同類型的火災進行演練培訓,消防拉動演練可以規劃成每個月至少一次,通過演練不斷強化消防員對園區場地、滅火裝備設施的操作熟練度以及滅各類火災知識的學習。確保應急處置不慌張,程序清晰,職責分工明確,有條不紊的進行滅火工作。
(五)按區域防火承包負責制度,建立快速反應的消防隊伍
結合地區實際,在依托園區安保、物業等人員實現安保巡邏與防火巡查的有機結合,劃分安保值守點按區域防火承包負責制度,并在安保值守點配備滅火毯、干粉滅火器、對講機等基本滅火通信設施。這樣不管哪個區域發生火情,總有最近的安保值守人員在第一時間發現并進行初步火情控制,實現“1分鐘到場控制火災發展態勢”,同時聯系園區的消防微站,并撥打119報警電話(或轄區消防隊電話),實現“微型消防站隊員3分鐘到達火場滅火”,為專職消防隊的到來爭取寶貴的滅火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