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佩 王建偉 王劍 趙婧

摘要:加強古建筑滅火救援預案編制,對消防救援隊伍提升古建筑火災處置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立足古建筑火災特點,指出了現有預案存在針對性不強、可操作性差、更新不及時等缺點,提出了古建筑滅火救援預案設計的方針原則,規范了編制程序,研究了具體內容措施,為古建筑滅火救援預案編制提供了借鑒和理論指導。
關鍵詞:消防;古建筑;滅火救援;預案編制
古建筑是國家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具有無法估量的文化價值和精神價值,同時也有著不可再生性的特點。隨著旅游業的迅速發展,古建筑受到火災的威脅越來越大,一些地方連續發生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的火災事故,如2014年1月,云南香格里拉古城四方街發生火災,燒毀242棟房屋;2014年4月貴州黔東南州報京大寨火災,造成300多年的侗族村寨核心區域化為灰燼;2017年5月,四川遂寧高峰山古建筑群發生火災,燒毀728.9平方米建筑。此外,近年來巴西國家博物館、巴黎圣母院、日本沖繩首里城府等世界著名古建筑接連發生火災,也為我國古建筑火災防控敲響了警鐘。對于消防救援隊伍而言,在做好日常防火檢查和摸排研判工作的基礎上,應科學編制滅火救援預案,開展針對性應急演練,提升古建筑火災處置能力。
一? 古建筑火災特點分析
(一)耐火等級低,火災荷載大
我國古建筑所用材料多以磚木或純木為主,所用木材多、耐火等級低、火災荷載大,加之這些木材由于年代久遠多處于干燥狀態,含水量極低,且部分木材表層涂有漆料,遇火極易燃燒。此外,古建筑內存放有帷帳、屏風、桌椅、掛畫等大量文物,且多數為可燃、易燃物,致使火災荷載進一步加大。
(二)防火間距不合理,火勢蔓延迅速
現存的古建筑在結構形式上,多以組群規模布置,殿堂之間通過廊道相連,形成古建筑群。由于廊道相接,建筑相連,建筑群內缺少足夠的防火分隔和安全空間,部分建筑防火間距不足,如果其中一處起火,火勢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毗連的建筑極易起火燃燒。
(三)消防管理有待進一步完善
據調查,除重點保護的古建筑外,多數古建筑消防管理有待進一步完善,目前仍存在消防水源缺乏、自動報警裝置、自動滅火設施欠缺、滅火器材短缺,微型消防站人員數量及能力不足等問題。此外,甚至部分單位將古建筑用作商店、飯館,違章用電動火,這些都嚴重威脅著古建筑的消防安全。
(四)地理環境較為復雜,火災撲救困難
許多古建筑位處遠離城鎮的偏遠地區,有的建在山巒之巔,道路窄小,崎嶇難行;有的建在江湖海島,交通不便。一旦發生火災,消防隊員難以及時到達現場進行撲救。此外,少數建筑雖位于城鎮附近或繁華鬧區,但大多都是道深巷窄,門檻重重、臺階遍布,不利于滅火救援行動的展開。
二? 當前我國古建筑滅火救援預案存在的問題
早在2012年,消防局出臺《關于印發第二批滅火救援預案模板的通知》,全國各消防隊伍依據模板全面開展古建筑預案編制;2015年,消防局出臺《公安消防部隊滅火救援數字化預案規定(試行)》和《公安消防部隊轄區情況熟悉與實戰演練規定(試行)》,各古建筑屬地消防隊伍細化完善預案模板內容,加大日常熟悉演練力度,推進預案編制與應用,使得預案體系基本建立。然而現有的古建筑滅火預案離實戰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在編制過程中存在諸多不足。
(一)制定針對性不強
現有的古建筑滅火救援預案側重在如何快速撲救古建筑火災上,而對于古建筑內的文物疏散和搶救措施過于粗略。在文物保護方面,也只是簡單地制定了文物疏散路線,并未根據建筑內文物的特點制定符合實際情況的疏散和搶救方案。此外,目前不少古建筑滅火預案,在制定時未完全考慮旅游高峰期這一特殊狀況,一旦發生火災,游客容易驚慌失措,現場突發情況增多,消防救援隊伍無法按照預案順利展開。
(二)實施可操作性差
由于預案編制缺乏相應的法規標準,沒有一套科學、合理的編制方法,主觀因素影響過多,從而導致預案與實際作戰關聯性不強、可操作性差。滅火救援預案的制定應根據重點單位的消防重大危險源危險評估結果,在對屬地消防救援隊伍滅火救援能力和滅火資源評估分析的基礎上,結合設定災情來確定作戰意圖,編制滅火救援預案。然而,由于我國缺乏對古建筑危險性等級判定標準和依據,對古建筑的災情設定往往是憑編制單位的主觀假想,致使在實戰中無法按照所編制的預案開展行動。
(三)預案更新不及時
制定滅火救援預案的目的,就是在發生火災時能夠按照預先設定展開行動,這就要求古建筑滅火救援預案應根據景區的變化而及時更新,保持預案的時效性。然而,目前每半年更新一次的預案一般流于形式,大多是照搬以前的預案,沒有對消防力量、人員數量和環境因素的變化進行及時更新,導致預案的制定流于形式,難以指導實戰。
三? 完善古建筑滅火救援預案編制的對策與措施
(一)預案編制方針原則
1.基本方針
古建筑滅火救援預案設計要堅持“全面及時,科學施救”的方針。全面及時是指在預案編制過程時內容要全面、更新要及時,最大限度的體現預案作用;科學施救是指預案編制時,要充分體現古建筑火災撲救方法的科學性,采用具有針對性的技戰術措施,確保撲救行動成功。
2.遵循原則
古建筑滅火救援預案在編制過程中,要充分遵循“快速展開原則”“分區撲救原則”“安全防護原則”“動態編制原則”和“評估修訂原則”。“快速展開原則”是指根據古建筑火災火勢蔓延迅速的特點,在掌握古建筑基本情況、水源情況、轄區站隊裝備器材配備情況、周邊微型消防救援站設立情況等基礎上,制定快速展開戰斗的方案;“分區撲救原則”是指根據古建筑群內缺少防火分隔和安全空間的特點,在進行預案設計時應充分考慮突破、分割、夾攻等戰術方法,實行分區域展開撲救行動;“安全防護原則”是指根據古建筑易倒塌的特點,作好消防救援人員安全防護工作和制定游客疏散計劃,避免人員傷亡;“動態編制原則”是指根據預案與實際火情之間存在差異的特點,在預案編制時應堅持按“資料收集—評估分析—想定作業—預案編制—演練檢驗—更新完善”這一修訂過程推進,使預案具有更強的針對性、指導性和時效性;“評估修訂原則”是指根據預案演練的結果或火災發生后的戰評總結,找出預案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并對其進行更新修訂。
(二)預案編制步驟流程
1.基本步驟
預案編制主要包括以下六個步驟。一是成立古建筑預案編制小組,將消防救援部門、古建筑管理單位和相關專家進行有效整合,提升古建筑編制專業水準;二是對古建筑危險等級及消防安全組織、轄區消防救援隊伍,和包括微型消防站在內的其他救援力量戰斗能力大小等因素進行綜合評估,為預案編制提供依據;三是根據綜合評估的結果,結合古建筑火災特點,編制預案;四是對制定的預案進行評審,檢驗其科學性和合理性;五是根據預案進行實際演練,提高古建筑消防安全組織與消防救援隊伍配合的默契度;六是根據演練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或實際火災總結不斷修改完善。此外,消防救援部門應積極與相關部門溝通,并針對古建筑滅火救援預案的制定頒布相應的編制標準。
2.基本流程
制定預案時,首先要熟悉掌握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組織情況、重點保衛部位、文物等級和存放數量以及各部位用火用電情況、消防設施狀況、著火區域可使用的滅火方法和滅火劑等;其次,制定古建筑整體預案時,應當對古建筑火災所存在的各種風險進行評估分析,科學合理的設置災情,充分考慮環境氣象、人為等因素的影響;再次,應根據古建筑及其文物特點,制定古建筑及古建筑內部文物保護措施,使在滅火的同時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保護古建筑中的珍貴文物,如制定文物疏散路線,對于難以轉移的文物,制定保護措施等;最后按照初步審核后的預案進行演練,根據演練的結果不斷完善預案,生成最終預案。
(三)細化滅火救援措施
1.組織指揮
古建筑火災發展迅速、影響重大,因此火災初期的撲救尤為重要,這就需要科學合理、思維縝密的組織指揮。在編寫預案時,應根據古建筑的耐火等級及其社會影響的大小,制定滅火救援組織指揮計劃,對組織指揮方法進行詳細敘述,同時還要細化分工,使各部門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堅持“逐級指揮”的原則,從而達到最大效能,減小火災損失。
2.滅火劑供給
古建筑文物一般既不耐火也不耐水,傳統的滅火方法會造成嚴重的水漬損失,對古建筑的原貌以及內部存放的文物破壞較大,尤其是在高溫情況下驟然冷卻,勢必會造成更為嚴重的損壞。因此,在預案編制時一定要正確處理好滅火與保護古建筑的關系,科學選擇滅火劑,并根據不同的方案,計算各自的供給強度,做好供給保障,確保滅火劑供給正確、合理、及時。
3.作戰行動
不同形式的古建筑火災,其撲救措施也不相同。對于單體古建筑火災,應以內攻為主、外攻為輔,實行內攻外堵;對于古塔火災,應以上下夾擊滅火,并利用移動水炮和舉高消防車外圍滅火;對于古建筑群火災,應采取先控制、后消滅戰術原則,圍堵火勢蔓延方向,采取分割戰術,分片滅火。總而言之,要根據不同火情,采取不同戰術方法,從滅火救援力量組成、任務、行動著手,制定講求實效、符合實際的預案,具體過程如圖1所示。
4.應急疏散
編制過程中,應充分考慮被困人員疏散和珍貴文物搶救等主要方面,采取“滅、疏結合,重點保護”的戰術,明確疏散小組力量配備、行動任務和注意事項。此外,還應繪制人員疏散路線圖;對于容易破碎的文物,在疏散過程中要輕拿輕放,已疏散至安全區域的文物必須派專人看守,防止丟失。
5.戰勤保障
編寫預案時,應當根據古建筑的建筑材料、建筑結構、建筑布局以及其所處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從滅火救援裝備、滅火劑(干粉、二氧化碳等)、油料、飲食、醫療、古建筑修復等方面逐一進行計劃,制定詳細的保障方案。
四? 結語
本文從研究我國古建筑滅火救援預案入手,結合古建筑火災特點,分析以往預案編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古建筑滅火救援預案設計時應堅持“全面及時、科學施救”的指導方針,應遵循快速展開原則、分區撲救原則、安全防護原則、動態編制原則和評估修訂原則;并對古建筑預案編制程序進行規范,使得預案編制標準化;同時對預案中滅火救援措施進行細化分析,指出各行動中應注意的方面。通過本文的研究,得到更加科學、實用性強的古建筑滅火救援預案編制方法,為古建筑滅火預案編制提供一定的理論指導。
參考文獻:
[1]張明.博物館和文物古建筑火災防控對策[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9,38(5):713-715.
[2]王欣.加強滅火救援工作中“防消結合”的探討[J].消防技術與產品信息,2018,31(2):28-31.
[3]張繼光.古建筑火災原因分析與防控建議[J].消防技術與產品信息,2015,10:26-28.
[4]李洪文,王鐵.滅火作戰預案制定問題研究[J].武警學院學報,2012,28(6):28-30.
[5]李建華,黃鄭華.火災撲救[M].化學工業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
王佩,碩士學歷,中國消防救援學院教師,研究方向:消防指揮、消防技能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