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夏繡是民間使用麻布刺繡的一種特殊工藝,其表現手法多以水墨畫為主。然而現在因為夏繡風格古樸、產品單一,導致夏繡產業狀況不太樂觀,亟需研討出激活夏繡市場的好方法。本文基于夏繡的工藝進行分析,并通過夏繡的特點,將其與湘繡技藝加以融合,結合兩種風格技藝完全不同的刺繡,進行刺繡文化產品設計的創新,為夏繡和湘繡的市場注入活力,提升雙方的刺繡產業發展。
關鍵詞:夏繡;湘繡;技藝融合;品牌設計
引言:夏布是夏繡工藝使用的材料,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手工藝制品。主要是苧麻編制而成的麻布,麻布本身涼爽舒適,因此有夏布一稱,并且在2008年被國家列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中。但是現如今,鐘情于夏布的專業人士也不得不承認的一點就是,夏布技藝歷經千年發展,得到傳承的同時,卻在逐漸的發展過程中失去了往日的名氣。因為,加強夏繡技藝創新迫在眉睫。
1.從刺繡的溯源看與湘繡的融合性
1.1歷史溯源
在原始社會時期,原始人會使用紋身等方式來裝飾自己。后期出現了麻布、紡織制品做成的衣服,人們開始在衣服上進行創作,將之前紋身等圖案放在衣服上進行刺繡。《尚書》一書中有明確指出,四千多年前,夏繡被稱為麻繡,是利用苧麻為材料,使用其制作成的布料進行創作,將生動的額圖案與刺繡技藝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形成繡織和物體空間相互交織的獨特美感。
麻繡始于宋朝,在北宋時期后,一直在服飾領域占據主導地位,之后受到棉紡面料的沖擊,地位出現動搖,但由于苧麻材料透氣又舒適,適合夏季人們穿著,又被人們稱為夏布;而麻布刺繡也在當時的刺繡領域內掀起一番風潮,主要內容是名人書畫、山水、人物等,苧麻材質特殊,使用其制作的刺繡作品有一種特殊的韻味,畫面中粗中有細,夏布本身的古樸與細膩、精巧的繡工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強烈反差。這種古拙的文化形態形成的藝術品給予人們視覺上極大的沖擊力,震撼人們心靈,并且麻布制作出來的繡品是其他刺繡藝術品難以比擬的,夏布為面料的刺繡品保質時間長,材料結實耐用,即便長時間穿著也不會發霉褪色,也不會輕易出現褶皺。
夏繡與源于湖南民間的湘繡根同始源,從兩方的刺繡珍品加以對比,也可以看出無論是針法還是技藝上,兩種刺繡都含有歷史的厚重感,技術上可以兼容性較高,兩種刺繡作品上的圖案設計與造型等都有相似之處可尋,表達出古時人們對自然的敬畏,以及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展望。
1.2文化溯源
夏繡和湘繡的作品形式有兩種來源,一種是民間原生態的刺繡,是一些偏遠地區對于刺繡文化的一種手工藝傳承;而另一種則是在市場背景下,將不斷發展的時代元素巧妙融合在刺繡作品中,迎合市場發展潮流制作的刺繡作品。但是對于夏繡和湘繡來說,適應于市場發展潮流的刺繡作品,是基于原有刺繡手工藝傳承的基礎之上衍生出來的產物,其風格和設計都有前者的影子,所以兩者可以相輔相成,構成刺繡融合的共生體。盡管夏繡和湘繡的風格存在差異,但是發展史和發展途徑具有一定相似之處,都是新時代發展過程中追求當代精神,而保留了其特有的文化特色和技藝,使其融合共存體現出更高的文化價值。
2.工藝及藝術特點
夏繡與其他刺繡的最大區別就是在原材料上,大多數的刺繡使用的材料都是絲綢,而夏繡則是使用夏布進行刺繡。刺繡技藝的表現,取決于使用的工具,夏繡在傳承的過程中,也吸收了其他刺繡的繡法,并沒有因為繡法過多而限制夏繡的發展。
而對于湘繡來說,色線和針法是湘繡的魂,如何將夏繡和湘繡結合在一起呢?在此之前,曾有刺繡大師將西方油畫與湘繡融合,以麻繡創作了《安南》這份作品,巧妙的使用針法為人物面部作細節處理,使人物肌理呈現出人物皮膚的特征和質感。這樣看來,即便將材料和技藝分別開來,巧妙的運用技術依然可以達到創新的效果。
3.夏繡與湘繡技藝融合的品牌設計分析
3.1發展前景
隨著社會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升,人們不再局限于物質上的滿足,更加追求精神層面的感受。“客戶體驗”成為了當下各大商戶非常在意的字眼,客戶體驗指的是消費者對產品使用、品嘗后的一些感受,商戶對客戶體驗的追捧遠遠超出對于產品制作設計和服務方面[1]。導致這樣的原因是因為,客戶體驗能將消費者的真實體驗提供給商家,形成商家和消費者之間的互動。
3.2定位設計
3.2.1包裝定位
根據包裝設計和視覺傳達等角度,對湘繡和夏繡融合的產品消費市場進行市場調研,在初步探究的過程中,得出的市場消費共同點都基于高檔品和藝術品,同時這兩種產品也是現階段刺繡市場上的主要銷售路線,非遺手工技藝產品更加具有收藏價值,使得一些學者和專家對其產生極大的興趣,但是這樣的消費群體比較有限,尋常老百姓不會過多關注商品的收藏價值等;另一種是大眾比較追捧的實用商品,并且經濟實用的商品更符合大眾消費者的消費觀念。盡管是實用商品,并不代表體驗感能抵消產品設計風格,消費者在選擇經濟實惠的同時,對于產品的包裝和設計圖案等都會關注,藝術性的設計更加能吸引消費者的眼球。根據市場做出的調研結果來看,利用夏繡和湘繡進行技藝融合制作收藏價值較高的藝術品有一定稀有性,但是現階段實現的可能性不大,因為這種商品無法為市場帶來較大的經濟效益,反觀貼近生活的實用性產品,在市場中的發展前景更為廣闊,更利于刺繡商品開發。
3.2.2消費者定位
消費者定位指的是消費者在購買時產生的心理反應與其想要購買商品的欲望,尋求消費者不同的消費心理,并滿足其實際需求。盡管一直以來針對夏繡產業發展問題進行深入研究,但是并未能形成完整的問題意識體系。因此,需要打破原有對于夏繡產業的定向思維,在研究產業發展的同時,將其他因素考慮在內,結合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建立全新的問題動向思考。從市場需求到消費者消費心理再到消費的創新理念,對夏繡產品進行融合設計。新時代背景下,不應該將刺繡產品的消費人群局限在年齡范圍內,應該基于產品創新設計,為刺繡行業帶來更多的客戶人群,融合大眾生活氛圍[2]。將產品的風格和屬性進行定位,為市場帶來最大化的價值,以此帶動消費者產生購買欲望,形成購買行為,并不斷擴大消費購買力和消費群體范圍,才不會將傳統藝術遺忘。
3.2.3產品設計定位
夏繡與湘繡的技藝融合,更趨向于思維上的融合,將兩種獨立的元素通過技術和設計的融合,使彼此能彌補對方的不足,進行有效銜接,在創新中迸發新火花,為技藝融合創新注入新鮮的血液,使兩種刺繡在融合過程中都能發揮自身最大的效用,呈現1加1大于2的效果。
結論:綜上所述,夏繡與湘繡的技藝融合,是基于傳統文化的一種文化創新,對于現代化文化和其市場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加強其在非遺文化產業邊界的技術融合,使得湘繡、夏繡兩大產業可操作性得到提升,為市場資源整合開拓了廣闊的前景,改變了原有產業特色,形成更符合現代化市場需求的文化產業,使中國的布產業文化和傳統技藝得到傳承和發展,重新為夏布產業注入活力,推動兩大布藝融合[3]。
參考文獻:
[1]劉鑫垚. 湘繡圖像之探析[D].西安音樂學院,2020.
[2]趙繼學,廖瑜.藝術社會學視角下的民國湘繡發展研究[J].輕紡工業與技術,2020,49(04):62-63.
[3]范文仁,代興勇.淺談水利水電工程中水庫水閘設計分析及其存在的問題[J].智能城市,2018,4(03):159-160.
作者簡介:戴露(1985.12—),女,漢族,湖南益陽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湘繡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