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挺 姚力
摘要:現代企業管理已經進入以信息化為標志的新時期,以數據資源和信息技術為支撐的企業決策和服務是城市軌道交通企業發展的重要舉措。城市軌道交通信息系統建設可以通過設計信息系統的定位、明確信息系統平臺之間的關系、建立信息系統架構、發揮各類生產數據的綜合效用和價值、加強信息系統與控制系統的互聯互通、構建信息系統的安全體系等措施實現,全面提升運營生產信息化水平。
關鍵詞:大數據;信息系統;城市軌道;建設思路
引言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許多城市面臨規模擴張帶來的系列問題,隨著城市人口密度增長,城市交通規模急劇膨脹,道路資源有限導致車輛擁擠,城市道路的超飽和使得出行難成為居民生活的突出問題,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重要難題。城市軌道交通發展程度反映交通發展水平,許多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網絡逐步完善,軌道交通建設為城市帶來巨大經濟社會效益,但一些新的問題不斷涌現,如地鐵線路客流量劇增,導致軌道設施出現極度擁擠等擾亂社會公共安全等問題,導致軌道交通復位質量下降。
1、城市軌道交通信息系統建設的必要性
1.1信息系統建設順應線網運營管理要求
(1)豐富既有系統管理內涵,積累管理及應用經驗首先,是以全貌、公開、自主的管理思路打造了設備管理網,進一步歸納、梳理EAM系統中采集的各類生產數據,挖掘其內在聯系、發揮系統和數據的指揮棒效用、量化維保管理指標,使維保管理效能得到顯著提升,各項維保指標全面優于去年同期,維保工作的重點、難點更加突出,管理方法更加直接、高效。
其次,通過點巡檢系統的試點應用,將“定點、定時、定人、定標、定法”的標準化系統管理延伸到了作業現場,對設備、人員及作業的異常情況進行有效跟蹤,強化了現場作業到位及作業標準的執行力度。這一前一后的延伸應用,可以說是城市軌道交通企業在發揮既有系統綜合效用方面進行探索的縮影,也會為后續的運營管理和信息系統的建設積累寶貴的實施經驗。
(2)面向線網擴充系統管理外延,順應新運營常態下的發展需求首先,應創新了物資、設備及資產“三碼合一”的編碼體系,重新定義了適用于線網運營的基礎信息分類標準,為龐大的線網資產全壽命周期的一體化管理奠定了堅實基礎。其次,在點巡檢系統前期試用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展業務范圍和功能模塊:全線電扶梯檢修中普及點巡檢系統,切實加強了特種設備委外修的現場管理力度;定制開發數字化站務巡視功能,為站務日常巡視提供便捷、高效的手持端操作,在提升運營秩序維護效率的同時,也為車站末端設備管理屬地化管理的推進提供了有力的系統保障。
1.2兩個發展階段驅動信息系統建設
(1)首條線路籌備期內,即以“運營前置”理念驅動信息系統規劃及建設。在運營籌備期內即借助外腦對城市軌道交通企業信息系統的建設時序和編碼體系進行全局規劃,同時調集精干力量同步開展基礎數據、業務流程和規章制度相關的籌備工作,以自上而下的推動為保障、平臺軟件成熟的邏輯為支撐、企業特色的籌備成果為抓手,拉開城市軌道交通企業運營信息化發展的序幕。建成的運營設備管理系統(EAM),涵蓋物資、維保管理兩大業務板塊,運營線路所有與運營維保相關的物資、成本和生產數據均進系統固化留痕,起到了強化現場標準作業、生產過程可追溯的管理實效,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業的管控風險和成本。
(2)加速成網進程中,以“線網管控”思路指導資產及運營生產管理建設。由多線向線網運營轉型之際,城市軌道交通企業應啟動各項線網運營籌備的研究工作,而運營信息系統建設被列為重要的項目之一啟動了新一輪規劃。
2、信息系統面臨的問題
2.1技術尚不成熟規范
軌道交通通信傳輸方式復雜,由于列車狀態的實時變化,如何實時有效地把信息傳送到車上備受關注,傳統的有軌道電路方式和基于感應環線電纜的感應環線方式,而逐漸成為業界主流的方式是采用無線傳輸,用于地鐵PIS系統的無線網絡主要有無線局域網、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無線網絡網格等。但對于軌道交通來講,大量無線傳輸的存在,產生了復雜的電磁環境和頻率選擇性衰落等現象,給軌道交通中無線局域網的搭建帶來了極大的挑戰。PIS系統的無線通信在抗干擾、無縫切換、無線網絡安全、QoS保障、無線接入的選點等方面都需要有技術上的突破。無線通信系統的空中接口、頻點使用和安全加密等亟須相關部門的規范。正由于PIS應用目前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技術等的不成熟也導致系統制訂方案的不統一。各類多媒體業務帶寬需求大,現有的移動寬帶車地通信技術難以滿足運營模式從以車輛運行為中心向以乘客服務(PIS)為中心的轉換,促進了新聞直播、視頻資訊、視頻監控等應用需求的發展。列車在高速運行狀態下實現車、地間可靠地雙向通信技術,是制約多媒體業務應用發展的瓶頸所在。
2.2沒有清晰的信息系統建設的定位
(1)給領導推送的只是各類運營生產管理數據圖形。其實,領導更需要的是在不同的時間點上,可以推送看到明晰的數據結果和任務完成進度。例如:早8點上班路上可以查看會議安排及昨日運營整體狀況;在10點的故障分析會上,可以實時掌握各站點故障機處置進度;在下午14點可以將防汛故障及時推送給管理者,做到安全預警;在下午16點決策分析會上,可以及時查看決策依據的統計數據。
(2)給管理人員推送的只是八大主要功能模塊業務管理數據圖形。其實,管理人員更需要掌握工作計劃完成程度,不同時間點上運營現場乘務、站務、維保等崗位人員的實際工作情況。例如乘務管理的智能出勤、值乘提示、里程記錄、自助配餐;站務管理的數字巡視、日況全貌、科學排班、用心服務;維保管理的全貌掌握、動態管理、智能監測、精簡細修。
3、城市軌道交通信息系統建設思路
3.1明確信息系統平臺之間的關系
從縱向來說,信息系統的定位必須首先保障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兩個方向的信息暢達;從橫向上來說,數據隸屬的平臺不同,各平臺之間的信息互通與整合,是實現企業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關鍵。城市軌道交通企業外部鏈接的資源管理數據平臺、企業內部鏈接的企業管理數據平臺、運營現場與乘客乘車行為相關的自動化設備(ISCS、AFC、PIS等)管理數據平臺,三個信息數據系統平臺協同工作,共同打造全局型的企業信息系統。
3.2建立信息系統架構
從全局的眼光建設城市軌道交通企業信息系統應從運營管理和維保管理兩個方面進行設計:運營管理信息模塊包括運行策劃、乘務管理、安全管理、票務管理、調度指揮、客流分析、站務管理、應急管理、乘客服務等9個子模塊,主要用于客流分析、運營組織、乘客服務和安全應急等工作;維保管理模塊包括設備維保、施工管理、物資管理、技改項目、人員動態、車輛維保、委外管理、資產管理、檢修器具等9個子模塊,主要用于采購、施工、驗交、使用、維護、處置等工作。
結語
信息系統強化了運營管理方對乘客的組織和調度,同時也滿足了乘客的多層次信息需求,提升了乘客乘坐軌道交通的體驗,乘客信息系統的應用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軌道交通領域中發展迅速的應用系統。
參考文獻
[1]石剛.互聯網+與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信息化創新[Z].西安,2018.5.
[2]陳春紅.城市軌道交通企業資產管理與經營模式探索———廣州地鐵資產管理與經營實踐[D].廣東:中山大學,2012.
[3]羅想.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智能城市,2019,5(23):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