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湘繡是湖南省長沙市的特產,來源于長沙民間刺繡,是中國四大名繡之一。它充分結合了蘇繡和粵繡的特點,更具藝術美感。湘繡作為我國傳統藝術的瑰寶,其裝裱方式會對整個作品的結構美感和藝術價值造成影響。好的裝裱方式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提升湘繡作品的整體審美價值?;诖?,本文對湘繡作品裝裱的特征進行分析,提出湘繡裝裱方式的創新思考。
關鍵詞:湘繡;裝裱方式;裝裱特征;創新思考
引言:湘繡作品普遍具有富有層次感的色彩,仿佛繪畫作品般活靈活現。民間一直流傳著蘇貓湘虎一說,說明了湘繡作品在繡制獅虎等圖案的水平之高。事實也是如此,湘繡獅虎圖可以把獅虎的毛紋繡制的剛健直豎,一眼看去,仿佛活了一般。湘繡作品完美體現了湘地人民的審美情趣,尤其是在作品裝裱方式上面,鮮明體現了各時代人民的審美觀念。
1.湘繡作品裝裱特征分析
裝裱在繡品中十分重要,與繪畫作品相似,富有設計感的裝裱方式會提升作品本身的藝術價值,會給人以和諧的美感。所謂“三分書畫、七分裝裱”,便是說明裝裱方式在對于整體藝術作品藝術效果提升上的作用。并且,湘繡裝裱不僅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還具有很強的實用價值。湘繡作品一般以縑素為紙,以絲絨為線,但縑素和絲絨等材料質地柔軟,如不能妥善保管,很容易受到損壞,因此,為了使得湘繡這一藝術瑰寶可以長久保存,普遍會應用裝裱的方式對其進行保護和展示。但是,湘繡藝術作品相比書法繪畫作品來說發展較晚,受眾群體也較小,對其進行裝裱的方式也沒有自成一體,所以湘繡作品的裝裱主要應用書法繪畫作品的裝裱方式,這也造成了目前湘繡作品裝裱的形式較為單一,沒有根據作品表達內容的不同選取最合適的裝裱方式,從而不能完美展現湘繡作品的藝術效果[1]。
湘繡作品的裝裱與書法繪畫作品的裝裱存在很多共通性,目前大多情況下都會以書畫作品的裝裱方式為基礎,結合湘繡作品的特點,進行合理的改良。較為常見的湘繡形式有雙面繡、單面繡、雙層繡、三層繡、多層繡,所以針對不同類型的湘繡作品也要選取最為合適的裝裱方式。畢竟書畫作品和湘繡作品在材質上有著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實際裝裱湘繡作品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到繡面縮水,以及利用紙托裝裱時考慮繡面與托紙的貼合程度。另外,湘繡作品的材質更為柔軟,裝裱過程中稍有不慎就會出現褶皺的現象,嚴重影響了作品的藝術效果。一般來說,雙面繡常選用與國畫裝裱類似的方式,首先將繡品背面多余的線頭剪去,需要注意在修剪時一定要認真仔細,不能破壞繡面本身的行線結構;其次,雙面繡可以采用兩面疊放的裝裱方式,將兩各湘繡作品背對放置,中間用玻璃板隔開,并將繡面外的底料粘貼在玻璃板上,這樣一來,兩面都可以觀賞湘繡作品。單層繡的裝裱方法較為簡單,同樣需要先處理繡品背面的線頭,然后直接裝裱在木制框架中,或者在背面貼合托紙后裝裱起來。
2.湘繡裝裱方式的創新思考
2.1突破傳統書畫裝裱方式
傳統的書法繪畫作品在裝裱時樂于采用立軸、鏡框的裝裱方式,極具中國的傳統文化特色。湘繡作品以傳統書畫裝裱方式為主,這種裝裱方式雖然能夠很好地體現出湘繡作品的繪畫性,但忽略了湘繡作品作為手工藝制品的工藝性。傳統裝裱方式使人們在觀賞湘繡作品時更多地關注作品的畫面效果,而不僅是湘繡制品,其他繡品在藝術鑒賞時也應該把重心放到繡制手法以及面料、線料甚至是染料的選擇上。因此,對湘繡裝裱方式進行創新,首先要脫離傳統書畫裝裱方式的束縛,拓寬思維,利用裝裱來表現湘繡作品的工藝特性,是未來湘繡裝裱方式創新發展的方向[2]。
2.2新材料在湘繡裝裱中的創新應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新材料被研發出來。湘繡作品在裝裱上也應該領過應用各類新型材料,使湘繡作品煥發出新的生機。另外,采用新型裝裱結構或者無框裝裱的形式也是創新裝裱方式的一個可行思路,但是,在實際應用時,要注意保證湘繡作品的表面平整性,以及裝裱方式本身對作品邊緣的損壞程度,要在最大程度保證作品完整性的前提下創新裝裱方法。
2.3現代藝術形式的有機融合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審美情趣也會發生改變,湘繡作品的裝裱方式可以有機融合現代藝術作品的裝裱形式,使傳統的湘繡作品煥發時代的生機。例如《紫薇》一作就選用亞克力材質的透明半球體,配合圓形白框進行裝裱的,與作品本身的紫薇花繡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并且,該作品的裝裱還通過繡明四線的方法把繡面固定在方形的實木框架中,整體看來,不僅有顏色的對比,還有方圓的搭配、材料的結合,不乏給人以畫中畫的獨特審美韻味。
2.4飛托法在裝裱方式中的創新應用
在裝裱工藝中,如果作品本身存在厚度不一的現象,采用傳統的裝裱方式容易使得作品整體不夠協調,這時,便需要采用托裱的方式。而湘繡作品由于其“顏料”是各類絲線,繡面薄厚不均十分常見,與飛托裝裱方式的適配性極高。在使用飛托法進行湘繡作品的裝裱時,首先要將湘繡作品的背面朝上,然后在繡品背面噴上清水,待充分吸水后將水吸干,目的是為了讓繡品背面更加平整;其次,修整背面的線頭,可以用棕刷令線頭緊貼繡面,然后取出托紙,在托紙表面涂滿漿糊備用,等繡品背面修整后,將托紙貼合在繡品背面上,并用毛刷反復刷動,使繡面和托紙牢固貼合;最后,便可以將托紙裝裱起來。飛托法的裝裱方式可以完整保留繡品邊緣部位,有效防止了裝裱過程對作品的破壞。
2.5防氧化水晶裝裱框的應用
為防止湘繡制品繡面氧化,可以選用水晶框裝裱繡品。水晶框包括前基板和后基板,所述前基板和后基板相互連接,所述后基板的中部開設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內連接有刺繡體,所述 后基板的前端面位于第一凹槽的四周設置有凸塊,所述后基板的左側沿水平方向上連接有進氣管,所述進氣管靠近后基板的一端穿過后基板與第一凹槽相連通,所述后基板的右側沿水平方向上連接有出氣管,所述出氣管靠近后基板的一端穿過后基板與第一凹槽相連通,所述前基板靠近后基板的一端面開設有與凸塊相對應的第二凹槽。與現有技術相比,使用防氧化水晶裝表框的有益效果是:防止湘繡制品繡面氧化的水晶裝裱框,將刺繡體放入第一凹槽內,前基板與后基板卡合將刺繡體密封,在第二凹槽與凸塊的連接處設置密封條,使得密封效果更佳,然后用氮氣管道連接進氣管,向第一凹槽內吹氮 氣,使得空氣從出氣管內排出,保持第一凹槽內只有氮氣,氮氣為惰性氣體,使得刺繡體不易被氧化腐蝕,保證了刺繡體的完整性,延長存放時間。防氧化水晶裝表框具有結構簡單、延長刺繡體的存放時間、密封效果好等特點。另外,還可以根據湘繡作品的實際情況,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3]。
總結:湘繡作為我國四大名繡之一,其藝術價值不可估量,是我國傳統文化傳承發揚的重要體現,因此,選用合適的裝裱方式加強其保存十分必要。在選擇裝裱方式時,不僅要考慮到裝裱方式的實用性,還需要重視裝裱方式的創新,努力突破傳統裝裱方式的限制,充分結合現代藝術以及新材料的優勢,使其展現出更強的藝術效果。另外,為了加強對湘繡作品本身的保護,在創新裝裱方式時還可以積極利用飛托法或者防氧化水晶裝裱框,使作品能夠長久傳承下去。
參考文獻:
[1]楊文.淺談湘繡裝裱方式的創新[J].戲劇之家,2019(36):123.
[2]陳阿平.淺析湘繡傳統工藝的傳承與創新[J].大眾文藝,2017(19):30.
[3]吳俊.淺論湘繡創新的方法與途徑[J].藝術科技,2017,30(10):146.
作者簡介:吳?。?982.12—),男,漢族,湖南安化人,本科,講師,主要從事湘繡繡稿設計研發、湘繡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