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

“要是沒有陽府井電商平臺,我家的紅棗全爛在家里了,一年下來就白白辛苦了。”12月1日,《科學導報》記者來到臨縣石白頭鄉柳家山村,75歲的柳有奎為了感謝陽府井帶來的便利,就算腿腳不利索也要親自給山西陽府井實業集團送去一幅“紅棗扶貧得民心,重金難買陽府情”的錦旗。
臨縣位于黃河中游呂梁山西側,是國定貧困縣,也是中國紅棗產業龍頭縣。如何能讓優質的臨縣紅棗、核桃等農特產品走出去,老百姓能收入更多?一直以來都是臨縣縣委、縣政府實施農業強縣的重點。
2016年以來,臨縣國洋農特亨電商園區通過多方考察與實地調研,結合臨縣電商發展基礎,建成了臨縣首個電商網購平臺——陽府井APP。陽府井公司負責人劉錦云告訴記者:“自平臺2017年1月15日上線運營以來,主要推廣的臨縣紅棗、棗芽茶、小米、核桃、小雜糧等特色農產品已銷往全國各地,公司用實際行動積極助力臨縣高品質農產品產銷,原生態、無污染的優質農特產品得到了廣大顧客的高度好評。”在發展傳統電商的同時,陽府井公司在2019年結合短視頻直播帶貨大力銷售臨縣農特產品,為鼓足老百姓的“錢袋子”作出了應有的貢獻。電商成立3年以來,陽府井公司先后銷售各類臨縣農特產品3600多噸,銷售額近2億元,并先后獲得了“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特別貢獻獎”“2018、2019年度山西省級扶貧龍頭企業”“企業產品創新獎”等榮譽稱號。
搭建起電商平臺,銷售也好起來了,公司為此也研發出了陽府井棗芽茶、棗飲、棗醋酸辣粉等60余款產品。如何能更加穩定產品質量,能體現出臨縣功能性的“特”“優”農產品,公司決定以“流轉+訂單農業”模式流轉經濟林。2018~2019年,公司先后在臨縣流轉紅棗林與核桃林地2.6萬多畝,涉及17個行政村,2700多名種植戶,其中有貧困人口1124戶,戶均增收3000余元,讓大伙的錢袋子鼓了起來。
為進一步增加流轉農戶的“務工”經濟收入,陽府井公司積極發動流轉農戶采摘嫩棗芽、葉,用于制作生產陽府井棗芽茶原料。僅此一項帶動了雷家磧鄉、車趕鄉近300戶棗農轉型為“茶農”,嫩棗芽葉收購價5~160元/公斤,僅此一項戶均增收近3000元,并配套種植了6000畝腎型大豆、2000畝中藥材知母、150畝柴胡。此外,陽府井公司秉持發展“生態+循環經濟”的理念,在城莊鎮小馬坊村建立了1.5萬只種蝎培育基地,利用土埂、地堎進行科學養殖,多措并舉助力脫貧攻堅。
有了種植基地,保障了產品原料,如何在生產環節中調動更多的企業與農戶“雙增收”?陽府井公司決定以“委托生產”的模式,帶動了臨縣萬里紅、磧口紅、凱豐、鄉土情、飛峰食品等7戶農特企業抱團取暖、共同發展,讓這些企業為陽府井公司生產紅棗系列農特產品。此舉既盤活了臨縣的閑置企業,又帶動了300多農民工就業增收,更消化了臨縣大量的農特產品,充實了稅收。
山西萬里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高桂生感慨地表示:“陽府井電商在自身發展壯大的同時,不忘帶動我們這些經營陷入困境的企業復工復產,出資金、出配方、出原料出包裝,這種幫扶帶動的高尚情懷,我代表公司全體員工深表感謝。”
臨縣臨泉鎮王家塔村村民高艷珍就是被吸納到陽府井公司就業的貧困戶,通過短期培訓與實踐學會了PS設計,目前每月工資2800元,實現了全家脫貧。
陽府井電商平臺作為臨縣的新經濟產業,通過不斷探索農產品銷售模式,線上線下多途徑激活貧困大縣的經濟發展潛力,實現了原產地臨縣農特產品通過陽府井APP電商網上直銷。近幾年,陽府井公司以產業、就業、電商扶貧等形式助力臨縣脫貧攻堅,先后帶動2300余戶貧困戶脫貧致富,累計支出各項扶貧資金近1800萬元,為助力脫貧攻堅與農戶增收蹚出了一條轉型發展的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