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至祺 余婉琪 李詩琦 王麗薇
摘 要:《老子》有云:“道法自然。”這是最高境界,也同樣適用于計算機設計。在偌大的自然界中,世間萬物都擁有著無窮無盡的形態、無窮無盡的可能,但在人短暫且有限的生命中,我們又該如何追尋永無止境的美好?數字藝術家張周捷就通過計算機的數字創作,找到了一條能夠探尋無盡未來的“無為之道”。
關鍵詞:數字藝術;數字創作;計算機造物
張周捷,獨立設計師、數字藝術家,數字創作領域的先鋒實踐者。畢業于英國中央圣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為英國建筑師協會訪問研究員。仿佛是著了數字化設計的“道”兒,當計算機的理性與設計師的感性交織,也就意味著一切皆有可能。自從迷上了數字化設計,張周捷就一直追尋這種創作力量,在他的世界里不再有非黑即白的瑣事煩擾,只有計算機給予設計的驚喜。
一、以上海外灘W酒店創作的藝術裝置作品為例,數字藝術塑無盡之形
最近,張周捷的新作「Digital Wave,激浪」亮相杭州錢塘江。置于700多平的景觀水面,長達19米的模擬浪花飛濺的雕塑,是張周捷數字實驗室的一個新的嘗試:借由數字化設計的優勢,由2550個扭轉的帶狀不銹鋼組成的四層半鏤空結構所形成的曲線,在水面下,與陽光形成反復折疊且多面反射的光影效果,呈現出一種“水”的速度感和張力。
根據杭州錢塘江南岸的地理位置,及以水域流經為線索引發的吳越文化發展的文脈淵源作為創作靈感,張周捷數字實驗室既以“水”為元素,創作出這個極具高難度挑戰的數字雕塑作品。由此構成一個靜態“飛濺”的水與動態淋漓的“波紋”之間的對應。遠遠望去,猶如一個光影搖曳的動與靜的協奏。行人步道穿梭于雕塑尾部,高1.3米的作品形成的“光影簾帳”,天然地締造出一抹沉浸感。
他從未停止過在數字化世界探索的腳步。不久前,潛心新作作品名為《翼》和《飛起》被搬到了位于上海嘉定的南翔印象城MEGA。它們都是基于 “鶴”的原形創作而成的。上海南翔印象城MEGA以千年古鎮的歷史文化為底色,商場結合嘉定屬地文化,以“鶴旅南翔”為文化脈絡,設置了“鶴舞”、“鶴鳴”、“鶴棲”三個主題中庭。嘉定的美,凝練于鶴。昔日濕地之上,飛鶴聲聞于野,而當萬里沃土建起城市,鶴流傳在人們的佳話與街道的名字中。如今,鶴息影城外,我們卻更加向往濕地萋萋的自然。張周捷數字實驗室希望喚回“鶴”于這片新土,在公眾、城市生活與自然生態之間建立新的對話。
二、鶴立高樓,將無盡之形幻化為真
緣何把“鶴”的元素引入到這次的藝術創作中,張周捷向我們解釋道,“嘉定是鶴的故鄉,鶴的棲息地,這里有與‘鶴’相關的自然文化和景觀。昔日濕地之上,飛鶴聲聞于野,而當萬里沃土建起城市,鶴流傳在人們的佳話與街道的名字中。如今,城市化進程加快,鶴息影于城外,考慮到長期生活在城市的人們,時下已經很難再看到這些野生動物,我希望借由作品,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去喚起人們的一些記憶,對自然的感知,使觀者重新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
這件作品是自張周捷數字實驗室成立十周年以來安裝難度系數最高的作品,13米的長度,在尺度上挑戰了工作室成立以來金屬動態裝置的新高度。張周捷笑著說:“這個項目就像是一塊‘硬骨頭’,但無論如何,我們一定要啃下來。”13米,它的體型大小幾乎與小型飛機無異。在張周捷看來,僅幾米的差距,難度系數卻是指數級的上升。盡管是由現代金屬機械制作,這只“飛鳥”揮舞左右翅膀,長尾飛揚騰空,在形態上,以精巧的設計刻畫出古人寄托仙鶴如高靈般的境界。鶴的中國傳統意象被提煉之后,現代數字技術讓飛鶴真正在大自然中靈動。
三、以算法的韻律探索人與自然的關系
另一件落地藝術裝置名為《飛起》。《飛起》裝置的形態源于“補間算法”,這種算法通過僅僅設定首尾的兩個狀態,中間的變化過程由算法自然形成。這個演變的過程隨機卻也有機,就像龐雜的自然動力系統本身。最終,起飛的瞬間被分化為一個個起伏片段,經以制造出來,如同連續三維“幀”,完全以實體呈現了算法的韻律之美。值得一提的是,這只飛鳥的原型自身就是抽象的,鳥喙、翅膀與身體以三角面建構而成,藝術家刻意抽象了鳥的形態。鳥作為大自然以及飛天式人類幻想的意象化身,也是一個藝術符號。
裝置高達5.6米,通體為不銹鋼,是一個由許多不同曲面的復雜片段組成的集合體,每一個曲面片段由兩個不同的側面而構成:鏡面和磨砂面。值得一提的是,藝術家刻意提取并抽象了所描繪物品之原型,鳥喙、翅膀與身體以三角面建構而成。張周捷數字實驗室用先鋒數字算法結合藝術家的視角“轉譯”, 由于創作材料的特殊料性,裝置上的鏡面反射與模糊了周圍環境的流水、光線和城市景象。這件雕塑像是反向重申了國畫含蓄隱去的畫面,又強化蝴蝶效應般的動態瞬間。雕塑所展現的藝術形態取決于觀看者的視角,作品的層次和立體結構都隨著觀看位置的不同而改變。通過捕捉所描繪藝術形態的靜態片段,從而展現雕塑作品的通體爆發式力量,于公眾空間激發人們多元的感知。這座雕塑在商場入口,昂揚的姿態也貼合迎客的示意。地面的《飛起》與屋頂的《翼》兩個作品,一上一下,在地面和天空形成了一種悄然的呼應。
四、結語
在數字藝術創造的維度里,張周捷擁有絕對的“發言權”。十年前,他就開始與計算機打交道,做關于數字藝術、數字裝置的作品。擁有藝術背景的他,加上對于硬軟件編寫的得心應手,讓他能在這個領域迅速站穩腳跟,成為行業先鋒。
參考文獻:
[1]宋祎祺.建筑景觀設計與數字媒體藝術融合淺述[J].藝術科技,2015,28(12):298.
[2]陳增輝.基于數字虛擬技術的環境藝術設計研究[J].現代電子技術,2020,43(4):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