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坤波
年輕一代非公有制經濟人士肩負著新常態下企業轉型升級、新老交替的重任,他們能否健康成長關乎經濟發展、社會進步,關乎社稷穩定、百姓福利。在中央統戰工作會議上,習總書記特別強調,“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特別是年輕一代致富思源、富而思進,做到愛國、敬業、創新、守法、誠信、貢獻”,并把年輕一代非公經濟人士列為黨的統戰工作三大重點對象之一。
關注非公經濟年輕一代成長的重要意義
長期以來,非公經濟在穩定我國經濟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于此同時,政治上有覺悟、經濟上有實力、社會上有影響力、對人民有貢獻的非公經濟年輕一代隊伍不斷擴大,他們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從鞏固擴大共同思想政治基礎方面來講,年輕一代非公經濟人士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崇高的理想指引著個人的成長,有針對性地加強對年輕一代非公經濟人士的政治思想教育,讓年輕一代深刻體會黨和國家對促進非公經濟發展一脈相承的恩情,知道“從哪里來、到哪里去”,促進年輕一代非公經濟人士健康成長,不僅能有效防止這支經濟力量游離于政治體系之外,還能進一步鞏固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礎,為擴大黨的執政基礎畫出最大的同心圓。
二、年輕一代非公經濟人士健康成長的現狀
調查中發現年輕一代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的基本特點主要有:第一,年紀輕、思想活躍。他們大多數是70后、80后甚至90后。他們對新鮮事物的接受程度高,視野寬闊,個性鮮明在認可傳統價值觀的同時,更容易接受現代價值觀。他們崇尚個人主義,開放意識大大增強。第二,學歷高、專業知識強。年輕一代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大多數在優越的生活條件下成長起來,多數受過高等教育,他們平時生活中受到老一代企業家的熏陶,對老一代企業家創業過程耳濡目染,有著一定的企業管理基礎經驗。第三,創業熱情高、注重自主創新。年輕一代非公經濟代表人士知識面更廣,眼界更開闊,接受新觀念、新思路更快,更加注重企業文化建設和企業長足發展,更側重進入新興產業,以創新驅動力實現企業轉型升級,并積極開拓國內外市揚。
三、制約年輕一代非公經濟人士健康成長的問題
1、價值取向多元,自我意識較強,社會認同不夠。年輕一代非公經濟代表人士思想開放程度高,崇尚自我價值實現,而忽略了集體觀念。老一輩非公經濟代表人士和年輕一代非公經濟代表人士之間往往存在激烈的思想文化沖突和觀念沖突。“創二代”中的一部分人樂于自我表現,樂于追趕時尚、追求財富,加之媒體在對“創二代”的報道中,出于天然的批判性思維以及吸引公眾眼球的現實需求,其負面信息較多,這種有失偏頗的報道和評價,在有意無意之中造成了社會對年輕一代非公經濟代表人士的“認同”感不強,特別是對“創二代”存在較大偏見。
2、雖然學歷較高,但管理經驗不夠豐富。年輕一代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受教育程度高,有充足的專業知識準備,但缺乏對企業管理的實踐經驗,多數人缺乏吃苦耐勞、艱苦創業的精神。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由于沒有經歷過艱難困苦的磨礪,心理素質較差,人脈資源不夠豐冨,企業文化傳承缺位,抵御風險能力較弱。
3、政治訴求強烈且呈現多元化特點,社會責任感有待提高。年輕一代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政治意識及政治參與積極性正在提高。但是政治動機比較多元既有出于對本人企業的利益考慮,也有出于對全社會、經濟發展進步著想;既有經濟上的目的,也有政治上的動機。同時還表現出缺乏對黨情國情的深刻認識和社會責任感淡化等。
四、促進年輕一代非公經濟人士健康成長的建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是重大經濟問題,也是重大政治問題。”年輕一代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隊伍素質決定著整個非公經濟領域的發展規模和水平。
1、加大教育,促進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科學的、系統的教育培訓是短時期內有效提升年輕一代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隊伍整體素質的重要方法,是促進年輕一代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健康成長的有效途徑。要把年輕一代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隊伍的教育培訓計劃納入到工商聯人才培訓的整體規劃之中。要整合各級各類資源,針對年輕一代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的特點,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豐富培訓內容,創新培訓載體,逐步建立適合年輕一代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的培訓方式:也可以采取觀摩、調硏、講座、學習考察等形式和方法達到培訓目的。要有計劃地、定期將年輕一代非公有制經濟人士送往知名高校及中央、省、市社會主義學院參加學習培訓,并組織他們與沿海發達地區建立聯系,開展互訪考察,同時開展多種形式的聯誼活動搭建共同學習、交流協作、成長進步的平臺。
2、樹立標桿,引領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按照思想品質優、社會貢獻大、公眾形象好、參政議政能力強的要求,緊緊抓住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這個工作重點,積極發現、選拔、培養和建立一支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隊伍,進而通過他們去帶動和影響廣大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共同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做貢獻。倡導非公經濟代表人士開展光彩事業、同心工程等活動,使更多的非公經濟人士受到教育,自覺履行社會責任,爭做民族振興的推動者、敢為人先的開拓者、義利兼顧的實踐者、依法經營的自律者、共同富裕的促進者。
3、注重激勵,扶持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由于非公經濟人士政治引導工作的特殊性,政治引導必須與企業現狀、形勢發展和企業自身需求相適應。一是政策激勵。在國家、省有關政策的基礎上,結合各地實際,制定出臺一系列鼓勵、支持、扶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措施和優惠政策。二是輿論激勵。加大對非公有制經濟人士中的先進典型和先進事跡的宣傳力度,運用各種媒體對他們進行全方位立體報道宣傳,幫助非公經濟人士擴大影響,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三是政治激勵。通過安排年輕一代非公經濟人士擔任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激發他們提高素質、加快發展、回饋社會,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多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