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糧食安全是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要保障,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基礎。
今年世界糧食日和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期間,我國以“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為主題,開展了一系列的宣傳活動,并發出“愛糧節糧、共筑糧安”的主題倡議,在全社會掀起了一陣陣關注糧食安全、點贊中國力量的熱潮。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糧食總產量從1.1億噸躍升至6.6億噸,人均糧食占有量從209公斤躍升至474公斤,糧食倉容從60億斤躍升至13400億斤,倉儲設施和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當前,我國糧食產能穩定、庫存充實、儲備充足、供給充裕。有著世界1/5人口的中國,克服艱難險阻,告別忍饑挨餓的歲月,實現了由“吃不飽”到“吃得飽”,進而追求“吃得好”的歷史性轉變,這其中彰顯的中國智慧、中國經驗和中國擔當,讓國人為之自豪、讓世界為之驚嘆。中國依靠自身力量端牢自己的飯碗,既是中國人民自己發展取得的偉大成就,也是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的重大貢獻。在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我國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經受住了考驗,在社會始終保持穩定中“功不可沒”。
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負責任大國,中國還是維護世界糧食安全的積極力量。為有關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緊急糧食援助、推進糧食領域南南合作、深化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糧食經貿合作關系、積極支持糧食企業“走出去”和“引進來”……中國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與世界各國攜手合作,共同應對挑戰,維護糧食安全。
我國糧食中長期供求仍呈緊平衡態勢,當前結構性矛盾突出。與此同時,國際環境也在發生深刻而復雜的變化,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更是給世界糧食安全帶來挑戰。更好地保障糧食安全,我們將繼續沿著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堅定前行,并運用改革辦法和法治思維,推動糧食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構建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緊抓糧食生產不放松,量質并舉,集中力量確保稻谷、小麥等口糧品種安全;積極構建多元市場主體格局,健全完善糧食交易體系,穩步提升糧食市場服務水平;深化糧食收儲制度和價格形成機制改革,改革完善糧食儲備安全管理體制機制,確保宏觀調控有力有效;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深入實施優質糧食工程,實現“三鏈協同”“五優聯動”,賦能全產業鏈發展,促進糧食供應鏈穩定和糧食產業轉型升級;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統籌抓好糧食收獲、倉儲、運輸、加工、消費等各環節減損工作,切實增強節糧減損工作實效;積極參與世界糧食安全治理,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努力構建糧食對外開放新格局……
回首過去,糧食安全的中國歷程波瀾壯闊;
放眼未來,糧食安全的中國圖景必將更加激蕩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