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慧
(宜興市紫藍陶瓷藝術品有限公司 江蘇 宜興 214221)
宜興紫砂壺是有著悠久的歷史、精美的造型和深厚文化底蘊的陶瓷藝術品。通過獨特的紫砂材質和精美的造型,紫砂壺發展至今凝聚了高度的藝術和技術成就,在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中擔任著重要的作用。宜興這座城市,因為紫砂壺而出名,但除了紫砂壺,宜興在中國陶瓷歷史上也占據著重要的地位。考古發現,早在6 000多年前的新時期時代,宜興先民們就已經掌握了粗陶的制作技藝,這項技藝被完整地沿襲下來,并不斷進步與完善。正是因為宜興有著悠久的制陶歷史和已經成熟的制陶技術及經驗,等到宋末明初紫砂泥被發現后,紫砂壺才能迅速發展,并且依托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后期文人工匠的共同努力,一躍成為中國陶文化中的一只秀麗奇葩,揚名國內外,深受人們的歡迎。如今的宜興紫砂壺有著磅礴的藝術生命力,在21世紀傳統藝術品中熠熠生輝,萬眾矚目。
目前市場上的紫砂壺品種繁多,新穎別致的款式層出不窮,讓人眼花繚亂,不知從何下手。其實按照紫砂壺的形態特點,大致可以分為光器、花器、筋紋器三類。每一個類別都有自己的特點。有人偏愛光器幾何線條的變化,有人鐘愛筋紋器形體的飽滿規整,我獨愛花器的自然韻味。竊以為在紫砂壺的所有款式和類別中只有花器最能體現作者的創作感悟和思想感情,自然界中的一蟲一魚、一花一草都可以是花器的創作題材,或具象、或抽象,總之就是以動植物之形表達其蘊含的深刻寓意,讓人在賞壺中亦能賞文化、修品性、蓄內涵。《梅蘭竹菊四君子》是一組套壺,分別以“梅蘭竹菊”為創作題材,一壺代表一植物,借助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中“梅蘭竹菊”的衍生文化來裝飾紫砂壺的文化性與藝術性,使得作品不僅有造型,更有文化與內涵,賞心悅目之余更是引起人們的廣泛思考。
說到“梅蘭竹菊”,我們的腦海中可以跳出很多相關的詞匯——氣若幽蘭、人淡如菊、清風竹影、雪胎梅骨等等。這些詞匯都預示了“四君子”的品質:傲、幽、堅、淡。在這一套四君子的作品中,作者將每一種植物的文化寓意都通過藝術的創作融合進壺身中,并在壺身上刻字,以示區別。
四把壺都是在光器的基礎上進行創作,以壺身的高矮不一來做區別。四把壺的身筒飽滿敦厚,底部有三乳丁足,牢牢地托起壺身,使得整壺穩定的立于表面,宛若挺拔敦實的樹樁,深深得扎根于大地。此壺最大的特點就是壺嘴、壺把、壺鈕都是根據竹節的形態來制成的,竹節分明,工藝精湛,美不勝收。看似是隨意的制作,但是每一處細節中都是作者的巧思精制。竹節打磨地清晰分明,形態逼真,栩栩如生,但是莫名地,通過短直嘴、三角把、橋型鈕以及敦實穩重的壺身,我們仿佛看到了梅蘭竹菊四君子面對四季變化、風霜雨雪的不屈之態。
“清氣若蘭”,這代表了冰清玉潔的蘭花,字面意思就是人的清新氣質如同蘭花香氣清新優雅。“人淡如菊”,這代表了人的品性如菊花一樣淡泊。在滾滾紅塵中,“人淡如菊”是一種平實內斂的心境,無論外在環境如何,只要心自在,人就自在,一顆被生活磨礪的心就像珍珠一樣,被打磨地圓潤通透。“清風勁節”,這代表了修長挺拔的竹,用來比喻人品純潔、節操堅貞。自古以來竹就是中國文人的人格追求,它的竹節、身姿、翠綠的身影在無形中影響著一代又一代文人,也間接影響著我們華夏兒女的審美品味和道德修養。竹子慢慢地就成為了優秀品德的物質載體,并成為了創作的首選題材,博得了人們的喜愛。“人與梅清”,這代表了凌霜傲雪的梅花。人們將梅花奉為花中四君子之首。歲寒三友之一,因為它是那么與眾不同,獨自開在咧咧寒風中,綻放出紅艷的花朵,散發出陣陣梅香。

圖1 梅蘭竹菊四君子
紫砂壺與梅蘭竹菊四君子結合在一起,每一把壺都有著自己的特色和韻味。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蘭,空谷幽香,孤芳自賞;竹,篩風弄月,瀟灑一生;菊,凌霜自行,不趨炎勢。作者之所以將“梅蘭竹菊”引入到紫砂壺的創作中,正是以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為背景的。梅蘭竹菊,占盡了春夏秋冬,代表著生命的一次輪回。中國文人將自己的一片真情都賦予了這四種植物之中,使得他們擁有了高尚的品格,美好的寓意,千百年來成為人們口中“淡泊致遠、品格崇高”的“四君子”。
通過以上對紫砂作品的分析,我們了解了大自然對紫砂壺創作的影響,以及作品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以及深刻寓意。紫砂作品《梅蘭竹菊四君子》不僅是精美的紫砂壺,更是作者對深厚文化內涵的完美闡述,激發著人們對自然的尊敬,對高潔品質的向往,對美好優良傳統的思考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