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4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腫瘤心臟病學團隊在葛均波院士的帶領下開發并上線“乳腺癌心臟毒性在線評估小程序”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心臟毒性在線評估小程序”。醫生和患者只需掃描二維碼就能初步測定心臟危險性,可幫助非心臟科醫生早期、快速識別高危人群,盡快轉至心臟專科尋求治療建議,控制嚴重不良事件的發生,降低心血管合并癥的發生率。

此外,該團隊還發現目前心內科臨床實踐中經常采用的一種心肌損傷標志物——“血漿可溶性生長刺激表達基因2蛋白(sST2)”可預測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相關免疫性心肌炎的病情轉歸情況。在前期臨床數據觀察和分析的基礎上,結合血漿sST2、心肌肌鈣蛋白T(cTnT)、氨基末端腦鈉肽前體(NT-proBNP)及心臟超聲檢查結果等指標建立了評估模型,可早期、快速識別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相關免疫性心肌炎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此次,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將該項專利成果許可給深圳華邁興微醫療科技公司,后期將共同研發能夠有效預示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相關免疫性心肌炎患者預后的檢測試劑盒,惠及更多采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的腫瘤患者。而且,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已率先在華東地區開設第一個“腫瘤心臟病學多學科聯合門診”,開展各項臨床與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