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斌雄
(寧德市壽寧環境監測站,福建 寧德 355500)
農村生活飲用水的安全與否,關乎著農村發展與農村居民的健康。近年來,農村生活飲用水 的安全問題已經得到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采取了“農村飲水解困”等一系列工程和水安全管理措施,一些農村居民飲水的安全問題得到了妥善地解決。然而,由于我國人口多、水資源短缺、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等原因,農村飲水安全問題仍不容樂觀,一些偏遠農村地區的生活飲用水的水源以河水、小溪水、山溝水等為主 ,因此極易受到污染[1]。為促進農村飲用水的安全、提高農村飲用水的水質合格率,本研究旨在通過全鄉的農村飲用水水質進行調查,并對其主要水質指標進行分析,以期得出結果能夠對該鄉鎮飲用水的安全管理起到指導作用。
本研究中的調查對象為全鄉40個自然村的集中式供水工程出廠水,共46份水樣。將水樣進行編號,并注明對應采樣點名稱后帶回實驗室分析。
水樣的采集與監測依據《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GB/T5750-2006)[2]、《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與《農村飲用水阿全評價準則(T/CHES 18-2018)進行檢驗以及評價。監測項目:(1)感官性狀和一般化學性指標:色度、濁度、pH值、鐵、錳、銅、鉛、六價鉻、氨氮;(2)毒理性指標:氟化物、硝酸鹽;(3)微生物指標:總大腸桿菌。具體項目及檢測方法見表1。

表1 監測項目及其方法
某鄉農村生活飲用水水質監測情況,如表2所示,共采水樣 46 份,所采水樣均為集中式供水工程出廠水。各項指標均符合《農村飲用水安全評價準則(T/CHES 18-2018)的水樣 19份,合格率 41.3%。 在各項監測指標中感官指標:色度、渾濁度、合格率分別為100%和41.3% ;所測化學指標合格率均為 100%;毒理性指標中氟化物、硝酸鹽的合格率均為分別為 100% ;生物性指標總大腸桿菌菌落總數合格率為93.5%。具體見表2。從表2可以得知水質的渾濁度超標情況比較普遍,有三家的總大腸桿菌數超標,最大值達到58。

表2 水質監測結果
pH值是反映飲用水水質優劣的重要指標之一,人體中pH值應維持在略堿性狀態,數值約在7.3~7.4[3],若長期攝入酸性水或堿性水,身體很多機能都會受到影響。本次實驗水樣pH值數據見表2。其中17.5%的水樣呈弱堿性,但有6家水樣的pH值超過7.50,最高達到7.93。
從實地調查結果看,偏高的幾個水樣可能是水源地上游果園、農作物的施肥、水源地的堿性土質及水塘中水生生物光合作用的影響[4]。
渾濁度是飲用水中重要的水質參數之一,濁度高的水體不但影響感官和飲用口感,而且一些細菌與病毒及其它有害物質也易附著于形成濁度的懸浮物中,給水中余氯、氟化物、細菌、病毒的測定帶來一定的困難[5]。從表2呈現的數據可以看出,濁度范圍在0.13~4.75,差異比較明顯,以山泉水為主要水源的濁度最低,而河水濁度最高,超標的27份水樣中占24份。據當地政府的調查記錄,一些農村地區的山泉水在地下5 m以下,有的甚至達到10 m,水質比較好。而一些不合格的溪水、河水等都是通過一些簡易的處理設施,,再加上一些天氣原因,如連續下雨導致河流、溪流的泥沙、腐殖物等雜質增多,從而影響其濁度,使其很難達標。
氮在水中以有機氮、亞硝酸鹽和硝酸鹽等形式存在,給飲水帶來一定的隱患,尤其是硝酸鹽在人體內經過硝酸鹽還原菌作用生成的亞硝酸鹽,它會引起智力低下,易形成致癌的亞硝基化合物[6]由表2數據顯示,46份水樣的硝酸鹽都在限值范圍內,合格率為100%。但不同水體差異還是比較明顯,溪水硝酸鹽含量最高達到5.21 ,河水最高達到4.75。 通過對照取樣點,發現濁度值比較高的溪水、河水的上游有一些果園與菜園,農戶在施肥過程中,一些氮肥容易進入水體。
總大腸菌群是一個糞便污染的指標菌,表示水中是否有糞便污染及其污染程度。從表2數據顯示,有三個水樣檢出該指標(兩個菌數是28與43的溪水,一個是菌數達到58的河水)。從實地考察情況看出,三個超標水樣沿線有居住較為密集的農戶,且有養殖家禽農畜,一些生活污水與牲畜糞便直接或間接排入水體。
(1)通過對某鄉農村飲用水進行取樣監測,并結合水樣采集點的資料進行分析,各項監測指標均合格水樣占總水樣的 41.3% ,這說明該鄉農村飲用水水質總體較一般。
(2)結合實地考察、該鄉政府資料和監測數據分析表明,該鄉農村飲用水的主要污染指標是渾濁度與總大腸桿菌,以及一些水樣pH值偏高:渾濁度的超標主要是因為連續的降雨導致河流溪流的泥沙、周圍植物的腐質物等雜質進入供水系統;三處水體總大腸桿菌書超標主要是因為水源周圍村莊住戶比較密集,生活污水排放不當,家禽農禽散養,以及一些集中式供水公司沒有依照規范消毒、凈化水質等;pH值偏高主要是由于水源地上游農戶的果園、農作物施肥,水源地本身的堿性土質及水塘中水生生物光合作用的影響。
政府部門應大力加強宣講,讓廣大群眾認識到污染飲用水的各種危害,并建立健全相應的保障性措施,提高飲用水的質量:(1)通過宣講,讓農戶盡量不將果園、農場等設在水源地上游、水體周圍不養殖家禽農禽;(2)安排專人定期對溪水、河水中的水生植物等雜質進行打撈;(3)通過引進全新的技術和設備改進農村集中式供水廠的水處理工藝,提升飲用水的質量,并建立消毒制度,采取綜合防治措施,預防微生物等對水體帶來二次污染[7-8];(4) 建立農村飲水水質監測的長效機制[9],提高監管部門的飲用水監測技術和設備質量,加大各項標準的執行和監管力度,定期監測該區域生活飲用水, 確保生活飲用水符合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