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海淀區、懷柔區首個“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揭牌儀式先后舉行。至此,北京市國家、市、區和街鄉級“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達到18家。
海淀區是北京市義務植樹適齡公民最多的區,義務植樹有著光榮的歷史傳統。1982年植樹節,鄧小平同志在海淀區玉泉山種下了“全民義務植樹第一棵樹”。近年來,海淀區先后4次完成了中央領導人義務植樹重要保障工作,多次承擔全國政協等中央國家機關的義務植樹活動。“十三五”期間,海淀區廣泛開展社會撫育勞動盡責和樹木認養活動,廣大群眾踴躍履行義務植樹職責。目前,全區有2400余家單位參加了義務植樹活動,共新植樹木630余萬株。
在海淀區首個“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揭牌儀式上,北京市上地實驗學校志愿者劉以軒向全區志愿者發出倡議,要積極爭做植綠護綠宣傳者,踴躍參加多種形式的盡責活動,號召大家自覺保護身邊的一草一木,多種一棵樹、多栽一株花,讓北京的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42名志愿者參加了開樹埯、修剪樹枝等義務植樹盡責活動。活動結束后,基地向參加盡責活動的人員頒發了首都全民義務植樹盡責證書。
作為海淀區首家“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海淀公園將面向全區市民持續提供線上線下結合的志愿服務類、造林綠化類、認種認養類、撫育管護類等多種盡責形式的服務保障,為市民提供一個義務植樹盡責和休閑旅游好去處。海淀公園已擬定約20 場次的義務植樹活動,從現在開始至明年分步實施,并專門設置了10位經驗豐富的盡責導師,涵蓋園林、植保、野保等多個方面,將根據盡責活動的內容,安排相關領域的導師為前來盡責的市民提供專業技術指導。

懷柔區基地揭牌儀式
懷柔區北依群山、南偎平原,長城、雁棲湖等旅游資源豐富,擁有最能吸引市民赴懷柔區義務植樹盡責的各種優勢。自1982年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以來,懷柔區到2020年已累計義務植樹1912.85萬余株,建立了世界婦女友誼林、中日友好青年林、青年世紀林等13個紀念林。目前,懷柔水庫周邊、雁棲湖、紅螺山、橋梓鎮、雁棲鎮等前山臉地區及慕田峪、青龍峽等旅游沿線地區義務栽植的樹木已大部分成林,慕田峪、雁棲湖、青龍峽和紅螺寺等景區已成為北京市知名旅游景區。
揭牌儀式上,懷柔區橋梓中學志愿者張可欣向全區志愿者倡議,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積極參與認種認養、撫育管護、設施修建、捐資捐物、志愿服務等多種形式的盡責活動,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支持植樹造林和城市綠化。
首都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北京綠化基金會、懷柔區園林綠化局的領導參加了揭牌儀式并與北京攝影愛好者協會、區園林綠化局機關干部和中學生代表共計100余名志愿者一起,栽植了30株白蠟樹,開展了冬季樹木修剪、絲棉木種子采集、押花、插花科教等“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盡責活動。活動結束后,基地向參加盡責活動的人員頒發了首都全民義務植樹盡責證書。
懷柔區“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位于橋梓鎮前辛莊南懷柔水庫西畔一級水源涵養區內,總占地面積750畝,輻射面積880畝。義務植樹基地將劃分為造林綠化區、志愿服務區、設施修建區、撫育管理區等功能主題區,持續提供義務植樹盡責的服務工作。

植樹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