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2020年四川省脫貧攻堅獎獲得者張玉華"/>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金秋十月,豐收的季節。家住汶川縣灞州鎮高半山大寺村的張玉華也收獲了一份屬于自己的成績單——2020年四川省脫貧攻堅獎。她是汶川縣唯一獲獎者。
張玉華居住的克枯村(原大寺村)距汶川縣城16.5公里,是一個典型的高半山古羌村落,全村有5個村民小組,312戶村民中貧困戶有39戶、137人。這里山高林密,交通不便,加之村民思想守舊,產業技術匱乏,留守村民多為老弱病殘,2014年被認定為貧困村。雙手三級傷殘的張玉華被認定為貧困戶。雖身患殘疾,但她卻有著一股吃苦耐勞、永不服輸的精神,借助扶貧東風,成功脫貧并成了村里的致富帶頭人。
9月22日,祖國上下迎來了第三個農民豐收節。這天,張玉華穿了一身嶄新的羌裝,迎接這個屬于豐收的日子。“我們這里山高,以前家里就種點土豆玉米,收入很低,一年忙到頭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 說起以前的艱苦生活,張玉華心里很不是滋味。她從小雙手被火燒傷成三級殘疾,勞動能力較差,加上丈夫常年患病需要長期用藥,家里入不敷出,陷入貧困。
2014年,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張玉華家成了建檔立卡貧困戶。之后,在各級黨委政府和四川省林草局等幫扶部門的關心和幫助下,她家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省林草局在脫貧攻堅對口幫扶的過程中,根據克枯村的實際,先后投入資金、項目,輸入技術,實施產業幫扶,大力發展青脆李、紅脆李等果木。全村改變了以糧為主的產業模式,實現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張玉華和全村的村民都嘗到了科學種植帶來的好處。
“汶川大地震后,我們村就開始種植李子。由于不懂技術,李子產量低,還裂口不好賣,一年收入也不高。省林草局給我們帶來了科學技術,改變了這種狀況。”張玉華說,自己不懂技術,每次村里搞培訓,她都主動參加,一點點學習積累修剪技術、水肥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等相關知識,努力管好自家的青(紅)脆李。果子一年年不斷增產,讓張玉華看到了脫貧致富的希望。2016年,她靠著李子收入,成為村里第一批脫貧的人。去年,張玉華家李子收入達到10萬元。
“要感謝黨和國家的好政策,我們村才有這么大的變化。大家不要有等、靠、要的思想,不要怨天尤人,要丟掉守舊觀念,通過自己的努力創造美好的生活。”脫貧后的張玉華對今后的生活充滿信心。

張玉華采摘李子

張玉華養殖蜜蜂
四川省林草局在幫扶克枯村的過程中,通過實施林草特色生態產業、大眾生態創業、穩定生態就業的“三業”工程,助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張玉華和村里的17名貧困戶被聘為生態護林員,每年有了穩定的收入,一家的生活得到保障。
脫貧后的張玉華并未滿足于現狀,她又開始嘗試發展養殖業。“以前家里只養了10 來桶蜜蜂給地里的果樹授粉,也沒怎么管理。每年的蜂蜜就自己吃,沒有想到賣。”張玉華說,自己養殖蜜蜂也是一個巧合。在駐村幫扶隊的鼓勵下,她決定大力發展蜜蜂養殖,以“種養”產業結合鞏固脫貧成效。
“以前看別人養蜂,感覺很簡單,但我自己養起蜜蜂來才知道不容易。我剛開始啥也不會,就向縣農業局的技術人員請教。在他們的幫助下,我們也學會了養蜂技術。”經過幾年的發展,張玉華的養殖規模不斷壯大,到2019年已發展蜜蜂養殖150 桶。去年,受“8·20”強降雨影響,道路中斷,蜂蜜滯銷,省林草局采取以購代捐的方式幫忙銷售蜂蜜250余公斤,實現銷售收入3萬余元。
張玉華還嘗試發展馬匹養殖業。她通過暫借貧困戶產業周轉金購買馬匹,如今已養馬10余匹。馬匹出售后也有幾萬元的收入,增強了自身抵御風險的能力。
2019年,在駐村“第一書記”的帶領下,張玉華又開始在李子樹下套種1畝羊肚菌試點種植,并取得成功,當年實現收入1萬元。當年,張玉華一家人均收入突破3萬元,真正實現了脫貧奔小康目標。
今年,村里發展黑鶩鴨養殖,張玉華也是第一個報名。“脫貧攻堅以來,我們村先后投入資金近3000萬元,全面改善村里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和農村人居環境。如今,全村貧困戶全部脫貧,貧困村成功退出。” 灞州鎮克枯村第一書記鐘毅說,從2016年退出貧困村序列以來,村民人均收入從5000多元增加到了1.4萬多元。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按照總書記脫貧不脫幫扶指示的重要精神,把羊肚菌產業種植規模擴大,新引入黑鶩鴨養殖,盤活全村旅游資源,做好一、三產業的聯動,持續鞏固全村脫貧攻堅的成效。” 鐘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