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達人
摘要:如今,每個幼兒園都有一畝三分的種植區,種植區種植活動是源于孩子的興趣與主張,教師是活動的傾聽者、支持者、合作者,活動中他們有趣的發現正是有價值的研究,深入的探索以及及時的記錄也是關鍵,激發孩子們主動參與和親身體驗,促進他們知識、能力和情感方面的發展。
關鍵詞:種植區;幼兒自主;教師指導
一、探究幼兒的關注點
孩子們在水稻邊摸摸看看聞聞,我問:“你們有什么發現嗎?”
小鈺說:“葉子長長的,摸上去刺刺的,頭上有好多硬硬的‘小豆豆?!?/p>
孩子們的探索興趣,一方面源自于自己的好奇心,是好奇心促使他們去進一步用眼睛觀察,去發現水稻葉子和稻穗的特點,用手去觸摸,發現葉子是刺刺的,‘小豆豆是硬硬的,用鼻子去聞,發現還有一點點香味。
大部分幼兒在生活中沒接觸過,會和小麥混淆,但對水稻這個新鮮的植物很感興趣,于是我下發了水稻調查表,孩子們和家長通過網絡搜索認識水稻,第二天,他們興奮地拿著調查表,告訴我頭上的“小豆豆”是水稻的果實稻谷,白色的“針”是稻谷的芒,還了解到水稻的一種旱稻可以種在土里,有位叫袁隆平的爺爺種水稻特別厲害。
二、鼓勵幼兒自主探究
幼兒園里植物多樣性給孩子帶來的學習機會。大班幼兒能通過觀察、比較與分析,發現并描述不同種類物體的特征?!?】
我發現水稻邊還長著不少狗尾巴草,我疑惑地問:“你們看,哪個是水稻呀?”
小鈺說:“這些是狗尾巴草,長得高高的是水稻,它們長得還蠻像的。”
我問:“哪些地方像呢?”
小鈺說:“都是細細長長的,頭上有一個球?!?/p>
我問:“有不同的地方嗎?”
小鈺說:“狗尾巴草矮,水稻高,水稻葉子長?!?/p>
小雅說;“狗尾巴草頭上白白的,水稻頭上是綠色的?!?/p>
悅悅拿起一根水稻,一摸到葉子:“啊,水稻的葉子好硬好刺。”她又摸了摸狗尾巴草的葉子,說:“水稻的葉子又硬又刺,狗尾巴草的葉子是軟的,滑滑的?!?/p>
鴻鴻摸了摸狗尾巴草的頭,說:“狗尾巴草的頭上有紅色的絨毛,摸上去軟軟的,里面有一粒粒小豆子。
鴻鴻說:狗尾巴草的葉子摸上去是軟的,滑滑的,水稻的葉子又硬又刺, 狗尾巴草的種子很小,有很多,上有紅色的絨毛,摸上去軟軟的。稻谷是硬硬的,也沒有小絨毛,上面有白色的芒。
孩子們在觀察水稻時發現一旁站著很像水稻的狗尾巴草,他們把兩個相似的植物放在一起觀察比較,細致地對比果實、葉子、莖等不同,并把發現的不同記錄下來,還詳細地告訴我水稻與狗尾巴草的特征。
三、驗證幼兒的猜測
國慶假期出來后,我和孩子們又來到稻田邊,孩子們發現稻穗已經泛黃了,不少還彎下了腦袋。
小鈺問:“里面有米嗎?”
孩子們不太確定,揚揚拿了一粒剝開說:“里面有米,但這個殼好硬??!”
我問:“你們看這粒米和我們吃的大米有什么不同呀?”
揚揚說:“有點不一樣,我們吃的大米是白色的。”
我問:“為什么它們的顏色不一樣呢?”
“會不會洗一洗就變白了,就像搓背一樣給身上搓掉老坑?!睋P揚拿到洗手池搓洗,發現還是米黃色。
“我覺得機器可以把米搓白?!睋P揚猜道。
又過了一個月,水稻終于成熟了,在收獲水稻時,孩子們討論收割水稻需要的工具也有分歧。
宏宏說:“我看大人用鐮刀來割水稻。”
汐汐說:“我們用剪刀來剪水稻鐮刀太重了,我們拿不動,而且很危險?!?/p>
我們去倉庫里找鐮刀試試,汐汐兩只手抓著鐮刀舉起來,說:“真的好重呀!”
小雅說:我們力氣小,用剪刀,阿婆和老師用鐮刀。
在選擇收獲工具時遇到了分歧,宏宏認為用鐮刀來收割水稻,而汐汐認為用要剪刀,她猜測鐮刀太重拿不動。出現了不同的意見,就要去驗證各自的想法,我和他們一起去倉庫試用鐮刀,他們發現自己真的拿不動鐮刀,汐汐的猜想是正確的,于是意見就得到了統一。
我們帶著收獲的稻谷到皓皓爺爺那,孩子們把稻谷倒進機器,隨著機器的轟隆聲,孩子們看到一粒粒被機器搓得雪白的大米掉了出來,揚揚說:“我就知道有這個機器!”
四、實踐幼兒的創意想法
幼兒藝術領域學習的關鍵在于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
收獲完稻穗后,地上落下好多稻草,這些稻草能排上什么用場呢?
孩子們想到之前小鳥偷吃稻谷,擔心種植園農作物,想到可以用稻草做個稻草人,把小鳥嚇跑,保護我們的莊稼。稻草人該怎么做呢?
我們開始討論制作稻草人需要的材料,有人說要兩根木棍架起來,有人說要有舊衣服給它穿,有人說要有繩子扎住稻草,為了更好地支持孩子們的想法,我給孩子們欣賞稻草人的圖片,孩子發現有各種各樣的稻草人,也知道制作稻草人的步驟和方法,于是,孩子們畫出稻草人設計圖。
材料和設計稿都已準備,孩子們將兩個木棍擺成“十”字當成身體的支架,但在固定時遇到了困難,用扭扭棒、雙面膠都沒有成功,最后他們求助于我:“老師,幫我們固定一下木棍吧!”我慢慢地將麻繩在木棍之間繞動,講解繞繩子的方法。
框架固定好后,小雅抓起一大把稻草當做稻草人的身子,汐汐用麻繩將稻草繞在木棍上,可是繞完發現才自己不會打結,于是她向會打結的小朋友求助,也學習了打結的技巧。
稻草人扎完了,有好多稻草翹起來,小雅拿起剪刀給稻草人剃個帥氣的發型。
他們興高采烈地給稻草人穿了衣服,“他還要個手套,我們把美工區的手套給他戴上!”“我想給他畫張帥帥的臉!”
孩子們發揮自己的聰明才干讓稻草人看起了更加完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稻草人制作完成,他們興奮地把稻草人抬到種植區,對自己制作的稻草人非常滿意,搶著和他合照。
當今大多數幼兒園為孩子開辟了一片“農場”和“種植園”,但我們常常看到教師和保育員在種植園里忙碌,而孩子們只是按照周計劃安排去觀察、探索和記錄。在水稻的開始就源于孩子們好奇心所以發的提問,通過觀察、操作獲得知識與經驗,激發他們主動參與與親身實踐,達到了促進幼兒認知、能力和情感全面發展。如何讓孩子們充滿興趣并自主地研究水稻是我思考的重點,教師是孩子們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他們在發現與水稻相似的植物時,我抓住研究資源的價值點,了解幼兒的需求并做好活動開展的準備與鋪墊。孩子們自己討論收獲水稻需要的工具,全程我在一旁密切關注,給予他們更多的主動權。和他們共同收獲水稻、收集稻谷、制作稻草人,和他們一起探索一起勞動一起創作,在提升幼兒多方面經驗的同時教師專業能力也得到了發展。和孩子們一起去大自然探索是件幸福的事。
參考文獻
[1]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