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宇
摘要:音樂情景劇中集合聲樂、戲劇、舞蹈等多種藝術形式,是一種綜合藝術語言的表達。本文以童謠《一園青菜成了精》為例,從劇本選擇、演員訓練、節目合成方面探討音樂情景劇的編演方法。
關鍵詞:美育;演員訓練;創作
一、劇本選擇
首先,劇目創作導向應該充分考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在劇目排練中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加強愛國主義教育,讓學生深刻認識到自己是共產主義接班人。少兒音樂情景劇的劇本可以將耳熟能詳的童話、童謠、成語、詩歌、散文、課文等作為基礎。
其次,劇目內容選擇應充分尊重學生意愿,在劇目內容探討階段可以進行主題班會、一封信、內容推薦等多種方式征求學生意見。增強學生“主人翁”意識,做藝術學習的主人。
再次,劇本改編是重中之重,改編內容與情感忌諱平鋪直敘,應該是一出充滿樂趣的好戲。改編主要集中在臺詞與劇目結構上,把握好“度”,這個“度”將在排練實踐中進行檢驗。教師要根據學生平時的語態、肢體去做“戲”,一方面使學生在展現時能夠探索到角色的內心,另一方面使觀眾感覺到童趣。
最后,具體到劇目《一園青菜成了精》的劇目改編。《一園青菜成了精》是首童謠,唱詞優美、內容豐富、充滿童趣。這首童謠涉及到多種蔬菜,如:蘿卜、蓮藕、豆芽、小蔥等。這些蔬菜是常見且學生們熟悉的,擬人化后有鮮明的性格指向,利于角色塑造。《一園青菜成了精》畫面感極強,通過訓練學生肢體使其與角色靠近,戲曲身段的加入使節目內容更加豐富,觀賞性增強。
二、演員訓練
《一園青菜成了精》大致分為兩個部分進行展現,兩個部分渾然天成,集唱、誦、演于一體,是一個形式新穎、內容豐富的兒童音樂情景劇。第一部分是戲曲身段展示,第二部分是音樂情景表演。戲曲身段是戲曲中的精華,運用戲曲身段訓練學生肢體,既使演員在表演中學會運用肢體,有使節目內容得到豐富。音樂情景表演部分運用了節奏強烈的鼓點音樂,又加入了童謠伴奏的唱誦內容,使學生得到審美鍛煉,提高學生審美能力與鑒賞能力。
戲曲身段部分將男、女生分開單獨做訓練。訓練主要集中于戲曲身段基本功,從腳姿、腳位練習到手膀練習再加上輔助練習,達到訓練演員肢體的目的。戲曲身段的入門練習不僅僅為了節目內容服務,更多的則是為學生種下一顆“種子”,一顆熱愛藝術、傳承藝術、享受藝術的種子。雙山膀、倒手、云手、小五花是戲曲身段訓練的重點,這些戲曲身段的加入使學生能夠更加靈活地控制肢體。《一園青菜成了精》的配樂中,加入了戲曲元素,使學生在音樂中控制肢體,在表演中感受傳統藝術。除了戲曲身段訓練,還加入了其他的訓練方法,如:解放天性,使演員在舞臺上消除不適感,拉近與所扮演的蔬菜的距離,做到我就是“蔬菜”、“蔬菜”就是我。音樂感受力,運用音樂帶給學生的感受使其靈活地控制肢體,達到在舞臺上造型更挺立的目的。
在選擇音樂情景劇表演演員時,教師應當秉持“不拋棄、不放棄”的理念,將班級所有學生送上舞臺,表揚那些積極、勇敢的學生,鼓勵那些露怯、畏懼的學生。音樂情景劇不僅僅是一次演出的嘗試,更是師生之間信任、信賴的反應。
為了達到這些效果教師應積極進行節目的調整,調整一次應貫穿整個節目的排演。《一園青菜成了精》將各種蔬菜擬人化、職業化,以擬人化的口吻訴說著可愛的民族精神。編演過程中,要時刻注意所有學生排練的參與感以及成就感。對于情景劇中的童謠文本內容,編演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基本語音面貌。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聽、多說、多練習普通話。通過繞口令、字典詞匯朗誦、字詞錄音等方式進行普通話的矯正與練習。對于《一園青菜成了精》的編演,教師將學生分組進行校音,通過全員誦讀、個別輔導的方式,使學生達到平均水平。喚起他們對情感的體驗,極大地激起學習的意愿,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地求知,使學生獲得語言、想象和創造的自由[1]。編演教師要用自己積極的行動去喚醒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讓學生在集體中優秀,在集體中得到鍛煉,在集體中得到美的享受。
三、節目合成
在完成劇本選擇與演員訓練后,就可以進如節目合成環節。首先帶領全體學生進行誦讀《一園青菜成了精》劇本,解決學生在劇本中遇到的生僻字的問題。通過和學生一起誦讀、查字典等方式掃除這些障礙,在查字典的過程中調動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其次,進行小組討論,各組派出代表講解他們眼中《一園青菜成了精》講了什么。最后,就學生的討論與講解進行總結,表揚那些討論出色、發言優秀、積極參與的學生。從誦讀到查字典再到小組討論,這是一個思考與辨析的過程,不僅拉近了教師與學生的關系,還讓學生深刻的理解了劇本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對于劇本《一園青菜成了精》進行小組討論不僅有利于學生在表演中傳情達意,還使他們傳承與牢記中華民族優秀的童謠。涵養了學生的家國情懷,提升了學生的人文素養[2]。在提高藝術修養的同時,通過音樂情景劇的方式歌頌可愛的民間藝術,在表演的實踐中完成價值觀的樹立。不斷提升藝術修養,在新時代奉獻全新的力量,傳遞新時代的正能量。經過前期的劇本選擇,再到中期的演員訓練,《一園青菜成了精》可以進入到最后的節目合成階段。各種可愛的蔬菜輪番上陣,基本涵蓋了中國歷史上的各種職業。以一場充滿童趣的“蔬菜戰爭”作為矛盾沖突,使學生在童謠中認識了各種蔬菜,扮演了各種角色。以角色帶動情節創作的方式,有效構建比較良好的戲劇氛圍,充分發展戲劇情節[3]。
從劇本選擇,到演員訓練,再到節目合成,兒童音樂情景劇《一園青菜成了精》終于被搬上了藝術節的舞臺,這個過程十分不易。教師應去積極探索、創作音樂情景劇,在教育與藝術中進行美育建設,利用好藝術這個載體,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讓藝術綻放生命的光芒。
參考文獻
[1]王俊.讓“情景劇”與“情境教學”盛開自育花[J].課程與教學,2015,(04).
[2]鐘亞利.教育戲劇讓每個孩子都精彩[J].課程與教學,2019,(04).
[3]高軼男.兒童文學為根基的兒童戲劇教育探討[J].戲劇之家,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