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互聯網經濟的快速發展、信譽評價在網絡購物過程中作用的加大,網絡刷單行為應運而生。一些電商平臺的店鋪依靠雇傭“刷單”來達到提高店鋪信譽度與購買量,完成數據跳躍的目的,從而吸引更多的消費者購買商品。刷單現如今已經成為網絡購物衍生的一條灰色產業鏈,除其作為一種不正當競爭的行為危害網絡市場秩序外,由刷單行為伴生的網絡刷單詐騙案件層出不窮,此類問題亟須得到合理有效地解決。
【關鍵詞】網絡刷單詐騙;多方合作;法律規制
1.網絡刷單詐騙行為的產生
刷單可以在短時間內使得雇傭“刷手”的店家獲得很高的銷量以及好評,從而在數據上占領高峰,在眾多同類店鋪中快速脫穎而出,快速的被消費者關注到。刷單帶來的巨大的利潤不僅對店鋪經營者有吸引力,對于一些混跡于網購平臺的刷手更是充滿誘惑。這些刷單者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利用網絡掙外快的在校學生以及家庭主婦。對于他們而言,生活壓力較大,在無法實現完全在職工作、且具有足夠空閑時間的條件下,僅使用一部手機在網絡購物平臺下空單、點好評就可以獲得利潤,在合適不過。一些犯罪分子發現這一“機會”,在相關領域集結,圍繞刷單開展詐騙活動,誘騙受害者參與刷單,并隨之詐騙其錢財。
根據360發布的《2019年網絡詐騙趨勢研究報告》,網絡兼職類詐騙成為被舉報量最高的三大詐騙類型之一,僅次于金融詐騙與游戲詐騙之后。根據數據可知,舉報詐騙的人群的年齡主要分布在18-32歲之間,區別于以往詐騙犯罪以老年人作為主要受騙人群,網絡兼職詐騙以其特有的網絡性將攻克對象放在較為年輕的年齡區間,通過QQ、微信以及電話等通訊形式向網絡用戶發布兼職刷單的推廣消息。詐騙分子打著“足不出戶、日入百元”的幌子誘騙受害人進行小額刷單,并及時向其返還本金及傭金,加強受信任度;隨即向其派發大額刷單任務并收取高額本金,后以“系統故障”和“任務尚未完成”等理由讓受害者繼續刷單,拒不返還本金和傭金;直到受害者發現自己已經上當受騙,催促退款時卻發現“人去號空”。
2.網絡刷單詐騙犯罪的特征
2.1網絡刷單詐騙具有較強的隱蔽性
作為網絡詐騙犯罪的一種形式,刷單詐騙具有隱蔽性。因互聯網的特性,犯罪往往容易滋生,通過不同的欺騙方式,以期達到獲利的目的。網絡刷單詐騙分子躲藏在網絡背后,偽造虛假個人身份信息,通過網頁推送、組建群聊、盜取賬號等方式向受害者輸送詐騙信息,利用新興的網絡技術手段行騙。隔著網線,受害者不知其真實身份,卻容易因其熟稔的話術而輕信對方,看似了解,實則從未正面接觸。
2.2網絡刷單詐騙具有計劃組織性
綜合現實案例來看,網絡刷單詐騙集團開展詐騙活動的組織性和計劃性較強,各個負責部門分工明確,在一定條件上類似于完全的公司管理模式。當受害者在各種平臺上首次接觸到他們散發的刷單兼職信息,主動進行咨詢。“專業”的客服人員便會鼓勵其參與內部群聊,使用精湛的行騙話術獲取受害者的初步信任。再由所謂“專業”的業務人員對其進行一對一指導,在其所謂的精心指導下,受害者在集團創建的程序或網站上順利進行第一筆刷單,獲取收益。這讓受害者堅定了搖擺不定的態度,從潛意識中就認為對方是真正的刷單產業鏈的負責人,在幫助自己從事刷單兼職,從而輕易地陷入圈套。在賺到足夠資金后詐騙分子便會編造各種理由,拒絕向受害者進行返現。有的團體組織犯罪,在一開始的時候還會誘騙受害者參與培訓,以偽造出的虛假職業前景哄騙受害者繳納幾百上千元的培訓費、馬甲費,等到受害者意識到上當為時已晚。刷單詐騙組織按照既定的計劃在騙得足夠金錢后便會以最快的速度拋棄原馬甲,換上其他備用馬甲,再次盯上新的“獵物”。原先的受騙者在發現被騙后部分會對犯罪行為進行舉報,卻往往難以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
2.3網絡刷單詐騙危害嚴重且持續性強,覆蓋范圍廣
犯罪分子能夠熟練運用網絡技術手段,進行詐騙操作,利用受害者對于短期利益的追求,誘導其參與刷單并展開騙術,滲透性強且傳播速度快。憑借網絡技術手段,集團的詐騙信息可以在短時間內大范圍的傳播,通過QQ加群推送、微信建群公眾號、發送短信息、電子郵件等手段快速撒網,只要有相應需求的用戶找上門來,便可以著手行騙。作為新型貪利型犯罪,刷單詐騙在灰色地帶游離,受眾廣泛,即使有關部門一直呼吁不要輕信刷單詐騙,仍舊有大批賦閑在家的人會抵不住誘惑上當,尤其因此次疫情原因,許多人在解封后一時很難找到新的工作,這一時段,刷單詐騙高發。由刷單詐騙帶來的危害深遠,損失金額巨大,嚴重擾亂了社會秩序及社會經濟發展,網絡信息的真實性遭受極大質疑。
3.我國網絡刷單詐騙案件處理存在困難
3.1偵查打擊、追贓困難
網絡刷單詐騙具有一般網絡詐騙的特性,利用互聯網的隱蔽性,犯罪集團會提前制定出完整的行騙及逃脫計劃。網絡證據屬于電子數據,電子數據的提取和保存都存在難度,且極易被具有較高技術手段的犯罪分子進行篡改,取證不易。公安機關在進行立案偵查時,難以根據所謂的后臺記錄提取得到真實有效的證據,犯罪分子的真實身份確定就更加困難,案件進程往往易受到多種客觀原因的影響中途停滯,難以繼續追查。等到警方偵破案件,抓捕罪犯歸案,詐騙來的財物卻往往被揮霍,難以追回,需要報案者再另行提起民事訴訟,辦案程序復雜。偵查、追贓困難成為許多受害者不愿報案、配合追查的理由之一。
3.2受害者參與不積極
刷單行為本身就屬于違法行為,一些社會民眾缺乏較高的安全意識與法律意識,才會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貪利心理,輕易地被“足不出戶,收入過百”的幌子誘騙上鉤,結果反而陷入犯罪分子的兼職詐騙圈套,平白損失錢財。部分受騙者礙于面子原因,不愿意為了被騙的少量錢財而報警追索,反而給犯罪分子提供了意外的幫助;除此之外,一些犯罪集團也會在法律規制的邊緣游離,根據《最高法解釋》的相關規定,詐騙罪的立案標準為三千元,根據地方政策與經濟發展的不同,對此的規定也會相應地做出調整,這也給了一些犯罪分子利用的間隙。一些作案人員走在法律的邊緣,往往在同一個人的身上只會騙取部分財物,達不到立案偵查的標準,部分受害者認為難以追回也就不會積極維權。
4.針對網絡刷單詐騙問題的建議
4.1加快防范刷單詐騙的宣傳教育
天底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犯罪分子正是利用部分民眾的這一貪利心理,對其實施詐騙。近年來,網絡刷單詐騙案件多發,公安機關及基層群眾自治組織雖然加強了對提防網絡刷單詐騙的宣傳,卻沒能夠引起廣大民眾的足夠重視。相關的案件仍未減少,說明宣傳不夠到位,除了在小區周邊貼宣傳標語及警示語以外,積極展開宣傳進校園、網絡宣講、鼓勵式短視頻宣傳或許更加適應如今網絡社會的發展。網絡群眾在這一層面上更傾向于受害者,針對主要人群展開網絡形式宣傳顯得更為穩妥有效。讓更多的民眾了解網絡刷單詐騙的運作方式,才能更好地降低受騙率,即使受騙,維權意識的提高才能更好地促進警民合作的緊密性,打擊犯罪。
4.2加強對刷單灰色產業鏈的管制
作為網絡購物的衍生的灰色產業,網絡刷單本身屬于不正當競爭行為,侵犯消費者權益與相對競爭經營者的合法利益,具有違法性質。但部分民眾選擇性地忽視了這一點,從事刷單兼職,將個人小利放在首位,沒有意識到刷單對互聯網經濟造成的不當影響。作為刷單詐騙的源頭,網絡刷單行為需要得到規制。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對網絡刷單行為的打擊應當更加細致,這一行動需要網購平臺的積極作為,以及店鋪經營者與消費者的共同努力。網購平臺應拓寬舉報途徑,嚴格對刷單行為的檢測與管控,給參與網購活動的消費者及經營者營造更為公平、安全的購物環境。
4.3健全關于網絡刷單詐騙的立法
網絡詐騙作為具有技術性、智能性的新型犯罪,對于網絡詐騙犯罪,需要有更明確的罪名與法律適用對其進行規范。要精準打擊刷單詐騙犯罪,首先就要從規制網絡刷單行為入手,對于網絡刷單涉及的多層主體,應當準確區分其責任承擔;根據不同的刷單類型,適用《行政法》、《民法》的規定對違法商家及刷單組織運營者追究責任,在必要情況下可以引入《刑法》對刷單行為進行規制。其次,網絡刷單詐騙作為衍生的犯罪,相較于傳統的網絡詐騙犯罪,其涉及的方面廣泛,區別于傳統的詐騙活動,網絡詐騙的規制應更加地細化。往往一宗網絡詐騙案件跨地域廣、涉案人數眾多,對于其中主犯、從犯的區分與責任的劃分存在難度,適用的罪名也多樣,一些在犯罪下游轉移資金的涉案人員涉嫌的罪名與從事詐騙人員不同。同時,存在許多不知情參與案件,被冒用身份證件的責任人,以及往往一宗被偵破的詐騙案件涉及資金數額巨大,各個犯罪鏈條的經手人、負責人掌握的數額不同,獲取的收益不同,責任的劃分與規則需要有更細致的法律規范。
4.4加強網絡監管、凈化網絡環境
除了電商平臺的管制,監督舉報程序也需要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對于類似于百度、谷歌等搜索平臺的網絡監控也需要得到加強。同時對于社交平臺的舉報與警告也需要進一步的細化,才能更快更好地打擊相關犯罪,從源頭上大大降低不合法的虛假宣傳接觸可能受害者的機會、加強平臺的警醒作用。
5.結語
中國的未來將是網絡化的社會,網絡購物成為不可阻擋的大勢,在社會與網絡高速發展的過程中,伴生的問題必然也不會少。網絡化的新型經濟發展模式會為犯罪滋生提供條件,對新生犯罪的打擊刻不容緩,打擊活動需要從宣傳推廣、完善立法、嚴格執法等多方開展。
參考文獻
[1]黃志剛,杜力.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中轉移犯罪所得行為的認定及法律適用[J].犯罪研究,2020(05):59-66.
[2]孫曉博.論網絡信用炒作行為的刑法規制[J].江西警察學院學報,2016(06):15-18.
[3]刷單類詐騙多發? 高校學生成為詐騙對象[J].中國防偽報道,2018(10):99.
[4]陰建峰,劉雪丹.網絡刷單行為的刑法規制研究[J].知與行,2016(08):53-61.
作者簡介:孫鳳(2000.09-),女,安徽合肥人,蚌埠市龍子湖區安徽財經大學法學專業,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