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佳
江南如女子一般婀娜多姿的魅影,在歷代的詩人畫家中口筆相頌。我的奶奶家坐落在江南的里的小鎮——濮院。奶奶家不遠處就有一條長長窄窄的小河,記得在我小時候,我常住在奶奶家,那時候不認路但是只要跟著父母遠遠看到一座石拱橋就知道已經快到奶奶家了。現在回到那里站在石橋上,腳下依舊是那條小河,然而河流就像一座無形時空隔離墻,把繁華的現代建筑與樸實的古老建筑相隔離,石橋是聯系的紐帶,穿過石橋就仿佛穿越了時空的大門,促使我以水鄉古鎮為背景,設計了一款傳統元素與現代家具相結合的梳妝臺。
一、產品呈現
濮院是在江南桐鄉的其中一塊寶地,所以我將這款家具命名為鈺江南。江南多美女,如西施。所以在江南,女人的容顏是非常注重的。因此我給女性們設計了一款精致又有江南特色的一款梳妝臺。產品首先運用手繪、電腦軟件制作結構,然后用渲染器渲染出產品最終效果,方便精準打樣。
二、產品細節解說
(一)梳妝臺桌面上部
1.梳妝臺頂部
江南圓弧狀的老屋頂,端莊而寧靜。古樓頂上面一片片的瓦片,像古老的象形文字,干凈而整潔地排列,很樸實,給人一種家的溫暖。這就是我梳妝臺上沿圓弧的原型。
2.梳妝臺鏡邊
古樸小鎮看似寧靜的屋檐下,仍是有著樸素平淡的日子。當雨水打在瓦片上,滴答的水滴給平靜的生活帶來一點動態的美麗。江南雨落時,江南的屋檐好像落入了煙霧之中,雨水順著屋檐一點點地流下,匯聚在一起,像婦女手中紛飛的絲線,匯成了透明的細線帶著跳躍的生命力落在青石板上沙沙作響,或許因為時間的流逝,這些生命在石板刻下了凹陷的痕跡。根據這樣的感覺,我順勢給這個梳妝臺頂上以及凳子前后兩面加上一些條形小柱。這讓人不禁聯想起小鎮下雨時的感覺。
(二)梳妝臺桌面部分
1.梳妝臺桌面
江南的河是生命的源泉,是人們與外界聯系的紐帶,相當于現在的公路和鐵路。當然,有河水必然有船。濮院江南的船是烏篷船。以前的打漁者甚至還在這樣的烏篷船里面生活居住。那時候的他們雖然長年在船上,但是卻過著像水一樣的生活。搖曳的船只,蕩漾平靜的水面在漿的滑動下,變得更加悠揚舒適。很多人到了這樣的環境,想起高速發展的現代都市城鎮,有著刺眼壓抑的繁華,那樣的對比,讓人更加留戀這樣的優美環境下不能自拔。雖然,在燈紅酒綠城市里的人們無法真正能在這么一片寧靜古樸的猶如世外桃源的小鎮找到那種久別的安靜,但是作為我們設計師,我們就要為這樣的人們以更人性化地考慮他們所需要的感覺。因為在這樣的屋頂下過的是特別悠然舒服的日子,特別的親近與恬淡。因此我在梳妝臺的臺面上做了兩邊翹起的明式特色,又給人一種仿佛在彎彎翹起的小船內,雨水中游蕩,恬靜而優雅的感覺。
2.梳妝臺橋形板
后來,我又在這樣的臺面上建起一個船蓬的形狀,讓人更有家的感覺體會到樸實勞作的人們的那種幽靜生活。而江南的雨水滴在船篷上,一朵朵水韻濺起,猶如天宮的神用水滴在人間下棋,棋子落在船篷上,船篷如棋盤。這就是梳妝臺橋形板上大大小小的圓孔雛形。
3.梳妝臺小鏡子
夜色下的江南水鄉那一輪月總是那么的吸引人,靜謐的夜晚在江南的水潭下撇下淡淡的月色。夜晚里老房邊的水潭里躺著一輪明月,讓輕舟上勞作了一天的漁人放下了疲憊,盡情的享受現在的安閑之情。而我的設計當中就添加了這點構想,整個梳妝臺就有了讓人感覺到心靈平靜的味道,而那個小小的圓形小鏡子就是這么聯想到的。女人坐著梳妝時,臉部細節便照射得更清晰。
(三)梳妝臺桌面下部
1.梳妝臺背面長條形
船有了,那怎樣讓人感覺這個梳妝臺的船是飄在水面上的呢?有水有河,就會有倒影,而倒影是模糊的。所以,那種與岸上對應的感覺拉長了古樓的幽靜。而我更加聯想起我的梳妝臺下面可以用條狀結構支撐,以一種河水倒影的模糊感對應上面的鏡面板,似乎就是屋檐下的屋子在河水的倒映下變得更加清撤而悠揚。
2.梳妝臺鏤花
在灰黑的屋頂下砌了一杯茶,翻了一本書,看著雕花的窗欄把陽光打出不同的形狀。不知不覺中放慢了匆匆的腳步,就如涓涓小溪,靜靜的感受生命中的每一瞬間……因此我把鏤花的感覺放在桌面下方以及梳妝凳的兩面,這也就很巧合地有了清代的繁復特色。又更讓梳妝臺有了女性的優雅、柔美與古樸,讓人回憶起思念的那個人。
(四)加工過程
散件制作、組裝散件、上漆完成
三、產品后續
設計的效果圖和實踐還是有一定的差異。工人的制作難度,成本的考慮等各方面的運籌是需要和工人廠家進行不斷地打磨溝通的。所以理想是美好的,設計結果往往和實際產品是有一定的差別的。
江南如水般的柔情,帶著淡淡的香氣味道,牽著我走過童年的光陰。讓我一次次的在屋檐下細聽雨落石板的細膩,坐看滿城的煙雨飛檐。讓我靜靜地躺在小橋下蕩過的扁舟,用身上每一寸皮膚感受著江南流動的河水。最后在夕陽落下的時候聽著人們匆匆回家腳踏石板的聲音,燈火亮起而又熄滅,終于我在奶奶的懷抱里帶著一天幸福的記憶安靜入睡。憶江南,江南如玉,美玉無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