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經過自己數次對鄉村﹙非城郊﹚的調研,發現鄉村村委工作的決策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改變這種現狀的對策。
關鍵詞:鄉村事務;決策問題;處置對策;鄉村村委
1.前言
決策,從理論層面說是指策略與辦法。從實踐角度講是指管理者為達到某一特定的目的,從若干個可行的方案中選擇一個滿意方案的分析判斷過程。決策是管理者必備的管理技能,一個管理者缺乏這種技能,不僅給自己工作帶來影響,也會給工作對象造成損失,甚至產生負面社會影響。
鄉村工作實踐中,大的工作事務的決策不多,小的工作事務的決策不少,而日常的工作基本上都是圍繞這些小事務展開,在這些小事務的決策工作中,村委管理者往往是持隨意性態度,每當決策工作出現問題,事務得不到合理解決,或是造成經濟損失,就會引發群眾的不滿情緒,激化群眾與管理者之間的矛盾及民眾與民眾之間的矛盾,鄉村管理就會出現無序化。若決策工作做得好,工作做得有效,給群眾帶來一定的實效,產生一種正效應,群眾就會滿意,也就會化解許多社會矛盾,鄉村的管理也就會表現出有序化。
決策合理化與滿意化是鄉村村委管理者日常工作的核心,也是化解鄉村社會矛盾,使鄉村社會運行趨于良性狀態,構建和諧鄉村社會的首要任務。村委管理者工作的核心及任務,是建立在社會環境,人文環境,民眾心理,價值認知,社會效應,公平正義,民主集中,經濟效應,經驗與知識的運用等綜合要素的基礎上,所以,鄉村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及決策技能和知識修養十分重要。
人類社會產生以來,管理決策有效性,成為人類獲得生產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特別是社會分工多元化的時代,任何部門,任何工種,事無巨細,有效決策,科學管理等問題處處存在,做好鄉村工作,鄉村村委必須對合理、有效決策引起高度重視。
2.鄉村村委工作決策的特殊性及類型
為了解決鄉村村委決策工作時效性、可行性、有效性、民主性、效益性的需要,管理決策理論及實踐經驗說明,有效決策必須建立在:目的明確、條件充分、比較分析、優化選擇的基礎之上,實踐過程在此不過多描述,而對于不當決策所帶來的不良后果不在本文討論的范圍。
鄉村村委的事務決策出現的問題涉及很多方面的內容,主要包括決策者的實踐能力、知識結構、認知能力、判斷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決斷能力、學習能力等方面,這些因素直接導致事務決策過程中常規決策和非常規決策存在諸多的誤區。
筆者經過多次對各自然村寨進行調研,綜合分析調研材料,從決策誤區涉及到的主客觀因素分為如下幾類:①.決策目的不明確;②.決策條件不充分;③.決策趨于盲目性;④.決策缺乏靈活性;⑤.決策工作無大局觀念。本文將從所列舉五種類型的不當決策特點出發,探討鄉村村委決策問題及對策。
2.1.鄉村村委決策目的不明確的問題與對策
決策就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為了解決問題,對該問題進行定性。而在現實的實踐生活中,鄉村問題繁雜多樣,表象來看,這些潛在的問題對鄉村管理,鄉村建設目標的實現沒有什么影響,事實上,這些潛在的問題稍有處置不當,就會嚴重的影響鄉村的管理和鄉村建設目標的實現。但是,在實踐中,鄉村村委管理者不懂得如何去發現問題,不知道怎樣提出問題,不知道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及在什么樣的層面去解決,不知道從什么樣的角度去認識問題,無法找到有效處置問題的方法,就是有些問題進行過處理,處理到什么樣的程度,都處于一種模糊狀態中,這就導致工作決策目標不明確的問題。解決這類問題,需要結合鄉村工作的實際,針對這種情況,首先,縣政府應定期或不定期對鄉村村委管理人員進行管理知識和管理技能的培訓,提高他們管理與決策的基本能力,及相關的知識水平。提高他們收集、分析、評價信息和提高認識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合理確定目標的工作技能。訓練他們在復雜的環境下承擔管理決策工作中不確定因素的心理素質,提高他們管理決策的綜合能力。
2.2.鄉村村委決策條件不充分的問題與對策
村委的決策習慣性的操作方法就是確定性的決策,處理問題,不考慮問題出現的因果聯系及相關因素的影響,認識問題,不考慮環境因素的變量,缺乏多角度、多方位分析問題的能力,使處置問題的要件和方式單一,甚至憑主觀想象、主觀意志,主觀武斷的方式處置不考慮風險性后果。對于項目活動,決策條件唯一,沒有多方案備選條件,決策缺乏優化比較,沒有可行性條件進行綜合分析,往往處于無效決策,導致項目活動實施失敗,使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受到影響,損害了群眾的利益。針對這一現象,必須提高村委管理者的決策能力、決策水平、科學決策的理念,上級管理者適時對村委管理者的決策進行指導監督,減少決策失誤和無效決策。
2.3.鄉村村委管理者決策盲目性的問題與對策
鄉村村委管理者決策的盲目性主要表現在決策過程中的主觀主義思想行為,解決問題及項目實施完全脫離客觀實際,脫離國家產業發展政策指導,脫離扶貧工作資金使用投入的政策要求,決策不從資金、客觀環境、材料供應等方面進行可行性分析,不考慮社會效益,只追求表面職效,如在既沒有自然資源,也沒有人文資源的條件下,盲目啟動旅游產業項目,盲目趕熱潮。將大量資金投入旅游工程建設,工程完工,農田被占,旅游市場仍然沒有開發出來,對于資金利潤率,工程使用率,項目產能及形成率,投資成本回收,已經是“仙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盲目消耗國家資材,資金投入沒有取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浪費了人力、物力、財力資源。針對這種情況,對資金的投入要從宏觀控制與微觀控制相結合,讓決策者承擔一定的經濟責任,對村委管理者加強決策能力的培養,提高其決策能力。
2.4.鄉村村委管理者決策缺乏靈活性的問題與對策
決策缺乏靈活性是鄉村村委管理者普遍的通病,處理工作對象,解決實際工作問題,不考慮環境因素的變化和客觀事物的變化去修正原工作計劃,轉變解決問題的思路,往往囿于過去的方案和設想,按圖索驥處理問題,不綜合考慮自然環境的影響、社會及經濟效益的影響。處置問題的決策中,頭腦不清晰,不靈活,思維僵化,缺乏應變能力,不會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合理處置問題,往往使問題的解決受到閑置。不會根據變化的環境和實際情況采用新的方法、運用新的手段,變換新的路徑解決問題,不但使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反而生出新的矛盾,遲滯工作效率。自以為是,不愿看別人怎樣做而借鑒別人的經驗或知識,也不愿聽取別人的合理化建議,以自己主觀意志為轉移,使問題的解決處處受阻。針對這種現象,加強對村委管理者管理思想的教育及管理能力的教育,強化培養他們民主管理意識,克服決策的心理障礙,提高他們決策的應變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2.5.鄉村村委管理者決策無大局觀念的問題與對策
決策無大局觀念也是鄉村村委管理者管理行為存在的又一問題。俗話說:“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事。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村委管理者由于自私心理的作用及一葉障目的認識問題的方法,不能從現實社會復雜的關系中站在客觀的歷史條件下多角度,多層面去認識問題,認識不到問題存在的因果關系,解決問題時缺乏宏觀的、長遠的戰略性決策和規劃,往往是在自私心理的左右下從個人利益、局部利益、眼前利益方面及破壞自然資源,損害長遠利益的途徑進行決策,解決現實問題。在思想上和行為上的短視,沒有未來發展觀念,矛盾主次不分,毫無大局觀念和整體觀念,以表面現象作為認識問題和決策的依據,不知道現象與本質之間的聯系,只知道現象,不知道本質。在決策的理念上,不曉得統籌兼顧,只知道以次代主,局部代替整體,個別代替一般,部份、小格局代替全局,小利益、無關緊要的利益、個人利益代替長遠利益,決策行為毫無大目標感。在實現目標的決策過程中,自己追求什么?要付處什么樣的代價?最終達到的目的怎樣?如何實現利益最大化?決策行為是否損害后世子孫利益還是給后世子孫開創生存空間?從不進行理性思考。由于決策無大局觀,導致不知道抓機遇,不懂得把握大局主動權,往往是總體發展大格局沒有抓住,局部利益也得不到,因小失大。
針對這一問題,上級政府應開辦鄉村管理人員管理教育培訓班,定期以具體案例進行決策模擬教學,并進行考核,提高管理決策技能,若仍不能提高管理決策能力,必須更換管理人員。其次,上級政府委派管理人員進村進行幫扶,指導村委管理者管理決策事務,提高管理決策技能。再次,把考取公務員的大學生分配到村委擔任管理者,優化村委的管理環境,增強鄉村管理人才知識技能隊伍,才能真正做到鄉村文化脫貧,經濟致富。
作者簡介:姚思陟 ?性別:男 ? 學位:碩士 ?職稱: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