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皦
摘要:在我國市場經濟新常態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究其原因在于我國現階段的財政與稅收政策無法滿足當前企業的發展需求,這樣企業在生產經營中會遇到很大壓力。為了保證我國企業生產和經營的穩定,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在財政與稅收方面進行科學、有效且系統地改革。而積極財政政策轉型,目的是優化市場經濟結構,改變經濟增長模式,實現宏觀調控的工作目標?;诖?,本文簡要分析了市場經濟新常態下積極財政政策轉型原因,探究了新常態下積極財政政策轉型策略。
關鍵詞:新常態;積極財政政策;轉型
新常態下想要保證改革工作的穩定實施,相關部門要總結和歸納我國現有財政與稅收制度體系中影響市場經濟發展的因素,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優化改進措施,這樣才能有效地保障和支持我國政府的財政與稅收體系,同時使企業得到健康、穩定的發展。
1 積極財政政策轉型的原因分析
1.1 經濟增長速率持續呈下降態勢
在次貸危機爆發以來我國經濟增速持續表現低迷,伴隨經濟收入的持續提升,經濟增速持續下降。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比較多,人均收入的持續增長勢必會導致經濟增速出現下滑,雖然相關經濟政策不斷出臺和實施為刺激經濟增長尋求了比較多的辦法,消耗了大量人力財力但仍然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經濟增速帶來的嚴峻問題。部分項目和產業的投資行為暴露了比較多的問題,例如部分區域公路建設回報效益較低;房地產投資過剩,一線城市和準一線城市價格持續走高,而二、三線城市資源過剩,出現供需不平衡問題。傳統消費觀念和消費習慣對市場經濟影響較大,消費水平的低迷持續影響市場經濟增長速率。另外,持續的金融危機一直在影響我國GDP,嚴峻的通貨膨脹問題、美元持續貶值而人民幣被迫持續升值等也影響著國內商品的出口額。
1.2 市場整體經濟結構出現失穩
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對經濟增長貢獻較大,相關配套產業近幾年都有比較不錯的扶持效果,但其他產業的發展效果與其相比仍然有比較大的差距,這樣就對經濟結構產生了影響多。反觀對民營企業的扶持力度則明顯低于國有企業,這樣就導致市場結構出現偏移,不利于民營企業的市場競爭。另外相關壟斷行業大多為國有企業控股,而民營企業難以融入其中,一些新型行業項目的投資力度較少,大部分資金都被用于投資傳統強勢行業,這樣也導致投資結構出現失穩;此外消費結構失穩也在影響市場整體經濟。消費需求、消費方式都出現了變化,GDP持續增長,市場低段商品購買力度降低,互聯網市場營銷策略的優化與改革使人們更方便購買到進口產品;城市生活壓力大,住房困難、就業困難等問題依然比較突出,導致大部分消費群體的消費積極性出現下滑。
2 新常態下積極財政政策的轉型策略研究
2.1 優化市場投資行為,解決產能過剩問題
2.1.1 制定合理的財政投資行為
政府應當積極優化投資行為,鼓勵更多企業進入市場,豐富市場產業種類,刺激新型產業的快速發展。傳統財政政策主要面對國有企業,長期的政策扶持和資金幫扶導致大量國有企業出現產能過剩問題。部分國有企業產品缺乏創新,市場競爭力不足,在經營過程中長期出現虧損,僅僅依靠政府資金撥款和相應政策“存活”,不僅消耗了大量市場資源和經濟資源,還降低了財政資金有效使用率,這就需要政府部門牽頭,實現國有企業之間的合并重組,另外對于部分生產力低下的企業應當督促盡快完成轉型升級。
2.1.2 促進傳統產業完成技術創新
技術缺乏創新、新型產業數量較少也是造成市場產能過剩的主要問題。新常態下積極財政政策的轉型升級,需要盡快完成傳統企業的技術革新,通過政府補貼政策的幫扶使一些傳統產能過剩產業創新技術,努力研發新技術、新產品。在納稅優惠政策背景下,傳統產業應當將大部分財政資金用于技術研發中,不斷掌握先進核心技術,盡量降低技術和設備進口量,提升企業產品的核心價值從而推動企業的改革與發展。
2.1.3 完成下崗職工再就業
上級政府可以給地方政府更多權利,這樣能夠提升財政政策轉型效率。產能過剩勢必會導致企業勞動力膨脹,企業為了保證基本運營會大量裁員。針對企業下崗職工可以設定相應的財政資金補貼,這樣能確保這部分人群的日?;旧?。另外政府應當積極鼓勵下崗人員再就業,為這部分人員提供再就業機會,針對現階段市場中的新興產業為其提供相應的技術指導,從而掌握新的勞動技術完成下崗再就業。
2.1.4 保護新興產業穩定發展
企業對于新興產業應當制定科學的扶持政策,控制新興產業注入量,堅決避免出現過度扶持、財政支持過量等問題。一旦出現財政資金和政府優惠政策數量過大,會導致新興產業發展過快,最終出現產能過剩問題。因此積極財政政策在轉型過程中要減少產業直接投資行為,可以從產業相關的高等基礎教育、科學技術研發、產權保護等方面入手,加大對這部分的財政支持,這樣才能避免出現產能過剩問題。
2.2 通過降低企業稅負,激發企業市場發展動力
企業是市場經濟的主要成員,企業的發展是市場經濟增長的關鍵。在“營改增”背景下對企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影響,企業稅負壓力降低,這樣能減少企業的運營負擔,降低運營成本,使企業節約更多資金完成技術創新、產業優化、企業轉型升級等工作,使企業將發展重心轉移到技術革新和產品研發中。在現有的財政政策中對這部分企業稅收進行了優惠,降低了商業貸款還款率,進而為市場經濟增長注入了新的活力。積極取消不合理的額外收費,例如政府性基金、員工社保繳費等,新常態下的社會保險繳費應當積極實行“五險一金”政策。主要原因是在現行政策中雖然社保率有所下調,但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對企業稅負影響仍然較大,而失業險、生育險和工傷險對企業而言稅負壓力要更低一些。新常態下的積極財政政策轉型能夠使企業降低稅負壓力,避免企業出現被動降薪或裁員等問題,這樣能激發企業市場發展動力,使企業更好地投入到技術研發和革新工作中,從而帶動整體市場經濟發展。
結語
新常態下的市場經濟發展,要求應當盡快完成積極財政政策的轉型。政府應當根據市場情況制定出科學合理的轉型策略,建設符合實際要求的財政政策,為企業減輕運營壓力,使企業能夠“輕裝上陣”,完成技術創新,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博.試探究“新常態”下財政政策的轉型——讀《鹽鐵論》有感[J].智富時代,2017(12).
[2]郭永勇.新常態下積極財政政策轉型研究[J].新金融,2016(6):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