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云
摘要:新形勢下,隨著“十九大”精神的不斷推進,黨中央對紅色革命文化的傳承和弘揚,賦予了鮮明的時代特色和精神內涵。憶往昔, 中國共產黨帶領人們在荊棘中重生,書寫了一部部自強不息的篇章,達到了鳳凰浴火 涅槃重生的境界。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文化形態。不斷汲取紅色革命智慧,向著踐行文化新境界闊步前行。在國家治理體系上,從精神上凝聚大家,滿足大家共同的“中國夢”建設需求。因此,本文首先提出需要探究的主要問題,之后,結合國家治理現狀,構建紅色革命精神的價值弘揚路徑。
關鍵詞:治理視閾;紅色革命精神;價值弘揚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十九大”精神的不斷推進,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堅定信念,呈現了不一樣的建設優勢。在近代政黨視閾下,紅色革命精神和政治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給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道路締造了紅色革命文化。例如:“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百色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等全部都屬于紅色革命精神的范疇[1]。紅色革命精神,體現了崇高的信念,濃郁的愛國情懷。樸實的生活作風,革命的樂觀精神。實事求是的真理追求,克己奉公的革命落腳點。國家治理現代化下的紅色革命精神,可以傳承國家記憶,增強國家認同感,打牢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礎。培育共同思想基礎,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治理主體能力,樹立公信力和權威,增強國民素質。鑒于此,紅色革命精神的價值弘揚路徑如何?如何展現價值和精神引領作用?就成為了目前形勢下,需要探究的重點。
二、國家治理視閾下紅色革命精神的價值弘揚路徑
(一)夯實黨對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構建國家治理大格局
從一定的程度上看,在國家治理視閾下,不斷警示著大家需要加大當地意識形態的主要建設,保持形態陣地,向著權責的方向實施發展。首先,紅色革命文化屬于浴血奮戰的團結基礎,也是歷史見證的建設路徑,提升對應的組織力和感染力,滿足現代化的發展基礎。其次,需要相關的人員秉承科學發展觀的主要思想,在意識形態下,構建真實的體驗感[2]。例如:紅色家書、革命遺址等都屬于增強政治意識的基礎。
(二)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施國家治理共同思想基礎
從現代化的視野看,紅色革命精神屬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想的主要來源之一,并且,我國共同思想和著力點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紅色革命精神是從馬克思主義開始,從理論走向實踐,在實踐的驗證中,從不同的視角得以有效的體現。在開始的時候,需要加大理論基礎的闡釋。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紅色革命精神的內涵是不盡相同的。在不同的時代中,時代的主題和價值也是不一樣的。只有在國家治理體系的基礎上,隨著現代化發展不斷的轉變,那么,才可以將形態價值體現出來。其次,需要保持信仰的引導性。紅色革命精神是在馬克思主義的基礎上實施延伸的,紅色革命精神就是對其的主要信仰和關懷。社會主義之所以可以成立,主要成因就是在紅色革命精神的基礎上,克服了所有的困難,堅定了信仰,在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堅持內涵建設,共建基礎,保持人文關懷。接下來,需要增強價值認同感。也就是說,需要在相互形成的基礎上,保持共同的價值觀念。也就是說,需要在愛國、愛人民、艱苦奮斗的基礎上,保持新時代的價值觀推進。只有不斷的務實基礎,將紅色革命精神傳承下去,才可以滿足現代化進程的需要[3]。最后,需要在全方位的視角下,不斷滲透到各個方位。需要在國家、社會、個人的共同基礎上,將馬克思主義精神和中國的國情結合起來,在實踐中,發展中國社會主義特色建設。將紅色革命精神巧妙的融入到家風的建設上去,打造精品的紅色旅游和電影、紀念館。引發思想共鳴,踐行紅色情感。
(三)凝聚廣大人民群眾精神力量,保持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
在開始的時候,需要保持有效的敘事和微觀敘事,并將其有機的結合起來。此種方式,就是在深刻的理解上,保持統一性的發展路徑和延伸價值。其中,也會存在一些差異性和碎片化的東西,只有優勢互補,才可以將紅色革命精神的歷史意義與價值展現出來,保持有效的敘事歷史框架[4]。其次,需要合理的使用全媒體的方式,傳播紅色革命精神。在信息化的時代中,全媒體的時代到來。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也需要相互融合之后,在“四全”的基礎上,向著多元化的方向實施延伸。紅色革命精神在傳播的過程中,可以使用圖文并茂的方式,講述革命故事,維護革命形象,建立短視頻傳播路徑。也可以使用傳統媒體的方式,將國家治理融入其中。保持主流平臺互動,發揮主導權的傳播作用,增強個性化互動,深入大家的內心世界。
總結:隨著社會的進步,紅色革命精神是國家治理下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念,也是實事求是的基礎。紅色革命精神永遠是黨和人民砥礪奮進的寶貴財富,與此同時,也是大家共同的精神家園。只有將紅色文化精神融入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當中,才可以滿足 “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建設需要,勇往直前,艱苦奮斗,不斷推進社會主義事業精神食糧,整合有效的邏輯關系,實現大家共同的“中國夢”。
參考文獻:
[1] 鄭順愛,雷錦純,李育璇. ?韶關紅色革命文化融入微黨課的可行性分析[J]. 智庫時代. 2020(08)
[2]吳華品. ?充分運用全省紅色革命資源 扎實深入開展黨史國史教育[J].中國火炬. 2017(01)
[3]申海龍,胡丁凡,鄭天一. ?探究狼牙山紅色革命老區內當代青年的紅色革命精神傳承[J]. 青春歲月. 2017(21)
[4]黎瑞成,戴敏宏,劉洋. ?充分利用動漫文化資源優勢推動紅色革命教育[J]. 管理觀察. 201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