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欣
2018年4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本科班的回信中指出:“我一直強調,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全社會都應該尊敬勞動模范、弘揚勞模精神,讓誠實勞動、勤勉工作蔚然成風?!?/p>
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后,由于長期戰爭的消耗,日軍的大規模“掃蕩”,國民黨頑固派的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加之連年的自然災害和非生產人員的大量增加,陜甘寧邊區出現了空前嚴重的物質困難。
在這種形勢下,1939年2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開生產動員大會,毛澤東在會上尖銳地指出:“餓死呢?解散呢?還是自己動手呢?當然,餓死是沒有一個人贊成的,解散更是沒有一個人贊成的,我們的回答是四個字—自己動手?!睘榇嗣珴蓶|親筆題詞:“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于是,一場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在陜甘寧邊區迅速開展起來。同時,為加強邊區防衛力量,中央調八路軍第一二O師第三五九旅由華北前線回防,保衛邊區、保衛黨中央。
1941年春,迎著依舊寒冷的北風,在“一把鋤頭一支槍,生產自給保衛黨中央”的口號聲中,王震率領三五九旅指戰員由緩德開進南泥灣。他們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硬是在一片林海荊棘中開出一條通往南泥灣的路。一到南泥灣,戰士們便迅速掀起開荒熱潮。
南泥灣一帶的荒山上,到處長滿了荒草和灌木。這些草木根粗枝多,枝上的刺又長又尖硬,有的還有毒,一不小心就會掛破衣服甚至刺傷皮肉??墒沁@些地方往往土質肥沃,戰士們不舍得放棄,寧肯多花些力氣,也要把地開出來。
但讓習慣了沖鋒陷陣的指戰員扛起鋤頭,確實面臨著經驗缺乏的困難,因此三五九旅進駐南泥灣初期開荒工作的進度并不快。質量也算不上高。為了能夠解決生產中退到的難題,王震親自向延安的勞動英雄請教,并用換工的方式派戰土幫他們種地,請他們到部隊傳授耕種技術。
南泥灣有個農民朱老漢,雖然已經71歲,但身體還壯實,種莊稼很在行。
南泥灣地肥水美,加上朱老漢經驗豐富,他種的莊稼收成特別好。朱老漢家的地緊挨著二連開的荒地,見部隊指戰員開荒種地干勁大,但是方法不對頭,便常主動向戰士傳授種地技術。
王震知道后,就去邀請他到部隊指導種地。王震誠懇地感謝朱老漢:“聽說你經常指導部隊和農場種莊稼,對我們開展大生產幫助很大……”
朱老漢急忙說:“戰士們搞生產真積極,每天早早就上山了,但種地的方法不對頭。連長就讓我教戰士們種地。黨校農場韋場長見我這么熱心,幾次叫我參加八路軍,給農場當生產教官。我倒是心里想參加,就怕年紀大了干不好。”朱老漢說者無意,王震可聽在了心里??紤]片刻,王震非常認真地對朱老漢說:“在種莊稼上,你就是我們的長官,有權教導咱們的部隊!”
朱老漢說:“那不敢,誰聽我老漢的話?”
王震起身站了起來,指著七一八團團長陳宗堯說:“陳團長,你聽不聽朱老漢的話?”“聽!”陳宗堯干脆地回答。王震又指了指張仲瀚團長道:“張團長,你呢?”“聽"”張團長回答。王震轉身對朱老漢墾切地說:“你看,這些團長、場長都聽你的話,在種地上,你就是我們的長官。我委任你當農業生產副官,給你寫個執照帶上,今后不管你走到三五九旅哪個單位,你拿出執照來,給他們一看,他們就好好招待你,請你指導種莊稼,請你批評。你看怎樣?”“成,能成!”這位直爽的山東老漢笑著答應。
在南泥灣軍民齊心協力的努力下,1944年,達到了”耕一余一”,南泥灣變成了“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的“陜北好江南”。
王震將軍不論生產還是打仗,緊緊依靠的是人民,有了老百姓這個堅強的后盾,什么困難都可以克服。
聯系群眾是我們黨一貫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密切聯系群眾,才能得到最廣大人民群眾的信賴,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