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榆林市神木市煤礦技術服務中心,陜西 榆林 719400)
我國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礦井資源開采在國民經濟行業中占據著重要地位。由于礦井資源開采的特殊性和復雜性,在生產過程中難免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而發生安全事故,給企業及社會帶來不良影響和重大損失,所以做好礦井的安全管理至關重要[1]。礦井通風管理是礦井安全管理中重要的一環,借助科學有效的通風安全管理,能夠降低礦井內的瓦斯及有害氣體濃度,為井下作業人員創建一個良好的作業條件,保障作業人員的人身健康,提高礦產資源開采效率。
合理的礦井通風條件能夠保障礦井內作業人員擁有正常的氧氣供應,稀釋并排除井內有害氣體,保障安全生產并實現自動化管理。礦井通風安全管理通常借助中控通風系統來的抽送操作來完成通風換氣,但是由于礦井實際情況的不同,其通風條件會存在較大差異,如副斜井、回風斜井等與普通礦井的通風條件明顯不同,因此要針對礦井的實際通風條件精確測算瓦斯涌出量、CO2絕對涌出量等數據,從而為礦井通風安全管理提供可數的數據支撐。
礦井如果發生漏風問題將會嚴重危害到礦井內的通風環境,這是礦井通風安全管理工作出現漏洞的主要表現,多數礦難的發生都與礦井漏風有直接或間接關系,因此必須了解礦井漏風的危害,并找準其問題根源,從而為改進和優化礦井通風安全管理而提供理論依據。礦井漏風的產生會降低工作地點的風量,此時礦井內的溫度、瓦斯量由于風量降低會出現升高現象,礦井內的空氣質量下降,作業環境惡劣,工人身體健康受到危害,影響了開采效率。如果礦井漏風現象較為嚴重,那么作業區、采空區等區域的溫度會持續上升,有些礦產資源的燃點較低,還容易出現自燃現象,而地表塌陷區風量會趁此機會漏入井內,一些有害氣體隨之進入井下而威脅到工作環境的安全狀況。
(1)有利于提供充足的氧氣。礦井生產過程中保持充足的氧氣供應,是礦井持續安全生產的基本前提,而這一目標的實現需借助通風系統的有效運轉及科學合理的通風安全管理。如果礦井內出現氧氣供應不足現象,就會導致作業人員出現休克甚至死亡現象,井下作業人員的生命健康將無從保障[2]。并且隨著礦井開采深度的增加,其含氧量反而會下降,此時而礦井通風系統的重要性就愈發明顯,在礦井通風系統的運轉下,實現與外界空氣的循環流通,保障為井下工作人員提供充足的氧氣,促進礦產開采工作的高效進行。
(2)有利于排除毒氣。在進行礦產資源開采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有毒、有害氣體,這些氣體成分較為復雜,如果不及時將這些氣體稀釋或擴散極易危害到作業人員的身體健康,嚴重的還會導致作業人員出現中毒現象而死亡。有毒氣體中有害物質較多且燃點較低,在一定條件下容易發生爆炸。
(3)有利于生產安全。如何保障礦井的安全生產,降低事故發生概率是礦產開采行業普遍關注的焦點。礦井通風能力的大小對礦井安全生產有較大影響,為保障開采工作的順利進行,必須保障礦井擁有較強的氣體交換能力,將井外新鮮的空氣置換到井內,這是保持和鞏固井內正常作業條件、降低礦難的重要方式。
(4)實現自動管理。礦井通風安全管理有主動管理和自動管理之分,主動管理是指工作人員結合礦井內的實際情況,通過一系列操作完成對礦井內的空氣交換。自動管理是在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構建完善的通風管理系統,使安全通風管理步入自動化、智能化管理軌道。通風管理系統可根據礦井內通風需要,自動完成對礦井內外環境的空氣交換,保障生產安全。通風管理系統實現自動化管理后,能夠有效避免因人為操作失誤導致的通風不及時或遺忘問題。構建自動化通風管理系統時,需在計算機、互聯網及自動化技術的幫助下,完成對礦井內各項數據的統計與分析,從而為制定更加有效的通風換氣方案而提供依據。
(1)環境因素。影響礦井通風安全管理的首要因素是外界環境。礦井作業區的規模、工作人員數量、通道布局情況、礦產資源分布情況等,這些因素都是礦井通風安全管理需要考慮的因素。在管理過程中,要綜合考慮地表氣溫變化、礦井深度、地面大氣壓等環境變量因素,以此為依據對通風系統的機械風壓與自然風壓進行調整。
(2)技術因素。科學技術的發展為提升礦井通風管理水平提供了支撐,礦井通風安全管理的技術要素主要涉及管理系統、硬件設備、技術參數、數據處理等領域。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和加強硬件設備建設能夠實現對不同區域瓦斯量的動態實時監控,這樣就能對風量進行相應的調節,更有利于保障作業區的安全。
(3)人為因素。礦井通風安全管理過程中人為因素對其管理效果影響較大,如果礦區基層安全生產監管隊伍存在專業素質低、人員配備不齊全、流動性大等問題,就無法保障通風安全管理各項措施的落實。

圖1 礦井通風安全管理系統的組成部分
(1)健全通風安全管理的制度和體系。礦井通風安全管理包含的內容非常多,因此為保障通風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實處,就必須完善礦井通風安全管理體系建設,從而全方位保障礦井通風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構建完善的礦井通風安全管理系統,能夠保障各項管理工作規范化運行,通過構建安全管理機構、配齊安全管理人員、落實安全管理資金、制定安全管理制度等,可以有效保障礦井通風系統各項流程的完整性,可以為安全管理人員提供行動指南和約束規范,圖1為礦井通風安全管理系統的組成部分。并且安全通風管理制度應根據礦井實際情況和通風安全安全管理需要不斷的進行優化和完善,通過通風安全檢查制度、通風防塵獎懲制度、礦井通風調度制度以及事故分析制度等的制定,讓所有的工作人員在實際工作中能夠有章可循,讓所有的管理工作走向秩序化、制度化發展軌道。
(2)推進信息化的技術管理和控制。礦井通風安全管理的有效開展,離不開強大的數據支撐,因此企業應注重對通風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建設。通過構建信息化安全管理系統,來創建礦井內部各種相關技術指標的數據庫,幫助管理人員進行數據分析而提供依據,管理人員通過數據分析結果找出安全隱患所在,并制定優化改進措施來提升通風安全管理效果。在實際的通風安全管理過程中,應對通風安全管理工作內容進行分解量化,如具體的監測指標、管理時限、巡查內審等,只有將這些指標分解細化,具體落實到的不同崗位和人員頭上,才能保障對整個礦井通風安全管理進行全方位的監控,并實現不同管理環節具體信息順暢的溝通與協調,提升管理效率。同時將不同的管理目標量化到相關責任人身上后,如果發生管理不到位問題,可立即找到相關責任人做出妥善處理。通風安全管理信息化管理所用的數據要實時更新,布控的監測點位要多而有效、采用的技術手段要多樣且應用范圍廣泛,并結合礦井實際情況設置多功能的信息化軟件和通風設備,保障選用的軟件和硬件設施的應用功能滿足礦井實際生產應用要求,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安全生產。
(3)加強安全管理隊伍的建設。礦井安全通風管理工作與礦井內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因此此項工作需要全體作業人員的共同參與,不斷提升安全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對提升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所以礦產資源開采企業應定期組織全體員工開展安全生產管理培訓,通過技術人員授課、實際操作指導、以會帶訓等方式來進行安全生產培訓,讓所有的人員通過培訓,其自身安全生產意識及安全生產能力大幅度提升。為了激發工作人員安全生產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結合獎懲機制和考核機制的綜合運用,對全員安全生產情況進行定期考核和評估,對考核不達標人員取消評優資格并進行補考,直至考核合格;對各項安全措施執行到位且具有突出表現的人員,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以此激勵全體員工在思想上和行動上引起對安全生產的重視。
礦產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礦井通風安全管理對整個礦產開采具有重要作用。礦井通風安全管理中,要注重把握管理重點,從構建安全管理制度、強化信息化技術管理與控制、提升作業人員專業素質和安全技能、加大通風安全管理投入力度等多角度入手,才能為礦井的安全生產創建良好的通風環境,從而為礦產企業創造更大的收益而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