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宇飛
2017年,金湖縣于江蘇省第二輪農村改革試驗區工作中獲批基層農經體系建設試點任務,后因機構改革,將基層農經體系建設試點改為農村“三資”管理陽光行動試點。經過3年探索,金湖縣建立權責明確、公開透明、操作規范、簡便高效的村級事務公開體系,實現全縣5.2億元村集體資金規范化管理,全縣村級非生產性開支同比下降29%,村干部信訪舉報同比下降35.7%,從源頭上治理和防范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發生。截至2019年底,全縣126個村(居)集體資產經營性收入達7084.44萬元,村平均56.23萬元,比2016年底增長15.71%;村集體總收入達11235.89萬元,年增長達10%以上。
由于部分村(居)集體經濟實力較弱,不同于以往的試點村。為及時發現問題,保證改革順利進行,金湖縣率先在原閔橋、塔集兩鎮開展清產核資試點。在村級賬上往來款較多、陳年舊賬難以兌現、經營性資產與賬面差別較大等問題的處理上,積極創新解決方案,為全縣面上推動再次積累經驗。同時,緊扣集體經營性資產折股量化這一重點,投入16萬元引入第三方機構進駐,對集體經營性資源資產進行實地測繪,切實摸清集體經營性資產數量和金額,還老百姓一個明白賬。
通過專題會議、廣播電視、宣傳手冊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的開展宣傳活動,廣泛深入宣傳改革的政策文件和工作部署精神。既讓村組干部了解改革的重要意義,提高了思想認識,又讓廣大農民了解改革帶來的實惠,調動了參與改革的積極性,營造出廣大干群擁護改革、支持改革、參與改革的良好氛圍。在改革過程中,充分發揮農民群眾主體作用,堅持民主決策、過程透明、結果公示,做到程序規范、數據準確、農民滿意。在方案制定、身份界定、股權設置等關鍵環節,充分保障農民群眾的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對遇到的矛盾問題和群眾質疑,堅持依法依規依政策、尊重歷史和現實,按照“一村一策”“一事一議”,用農民群眾接受的辦法解決問題。
堅持多種層次的垂直化培訓、扁平化交流和精準化解決相結合原則,采取專題講座、案例分析、經驗交流、疑難研討等形式,組織業務和技術知識培訓,累計培訓600多人次。組織到鎮、村、組現場指導近100次,累計培訓近1000人次。建立扁平化管理網絡,充分利用縣、鎮(街道)、村、組工作交流QQ群、微信群等媒介,進行在線實時回答解決具體問題。通過多種方式的培訓指導,提高了業務人員工作水平,規范了各鎮村改革的操作流程和工作方式,保障了改革工作順利進行。
成立了以縣主要領導為組長的改革領導小組,出臺《關于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任務時間表。縣領導小組充分發揮縣級協調、指導和推進作用,督促各鎮組織好社會化分工、標準化操作和常態化協調。縣領導分片親自帶隊進村入戶調研,邀請村組干部座談,了解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掌握改革動態。堅持“一月例會、一月通報”制度,組織小分隊定期赴各鎮開展跟蹤指導和監督檢查,對每個村(居)的清產核資數據一一過目,面對面指導,認真梳理帶有普遍性、傾向性的問題,提出政策建議和解決辦法,確保工作不跳步、不走樣。
通過對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和資源測繪,摸清家底;規范資產資源臺賬格式和要求,組織各鎮村對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進行大起底,統一登記造冊,將所有“三資”合同、發票和附件清單掃描錄入系統。對村集體資源性資產通過招投標引進第三方江蘇方辰市政勘測設計院有限公司進行測繪,全縣共測繪集體資源性資產8.92萬畝,建立數據庫,實行動態管理。
全面替代原有的農村財務電算化系統。在保持原有功能的基礎上,拓展“三資”管理和村級財務憑證錄入功能,在陽光扶貧系統中接入資產資源處置流程和內容,實現村級財務“三資”管理與脫貧攻堅互相融合、互相促進。為杜絕村集體支出管理混亂、收支不透明、票據管理混亂等問題,引入“第三方”會計師事務所記賬,規范村集體資金收付行為,提高農村財務管理質量水平。對村級財務進行招投標選定第三方會計師事務所記賬,實現賬款分離,強化村級財務監管。規范村級資金管理,提升財務管理水平,實行村級資金非現金結算。開展村級收支預決算管理。
依托村級財務管理系統,突出群眾關心事項和“三資”全裸公開,研發村集體資產“三資”管理陽光行動軟件(含網絡版、手機版和電視版)。對接江蘇有線,開通家庭有線電視“三務”公開專門頻道,打造“三務”公開“一網三屏”(互聯網、觸摸屏、手機屏和電視屏)模式,讓信息公開的神經末梢延伸到千家萬戶,實現人人監督、實時監督。每季度各鎮、街道將村民補貼發放情況、村級開支票據及附件、村級工程項目、資產資源處置等重大事項上傳至縣陽光村務戶戶通公開平臺。每個村安排一名助理級干部駐村推進陽光村務戶戶通數字電視安裝與微信公眾號關注工作,確保村民看得到、看得懂,切實保障村民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金湖縣通過農村“三資”管理陽光行動試點工作,構建了歸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順暢、保護嚴格的現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建成了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方位監管體系,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全面提升了基層黨員干部解決應對村級管理中的問題能力,不斷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進程和農村穩定發展。建立了資產資源數據庫,實行動態管理,規范管理交易。通過確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明晰集體所有產權關系,發展新型集體經濟,促進集體資產保值增值,保護了農民的合法權益,形成有效維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利的治理體系。實現了全縣村集體資金規范化管理,破除了鎮農經站既管錢又管賬還監督的弊端,從源頭上治理和防范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