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英
(江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江西南昌 330038)
“繪畫所傳遞的信息量遠比語言豐富,其天然就是表達自我的有效工具。”繪畫藝術療法因其直觀可見、直面本心的特點,兼其真實客觀、避開防御的優勢,更因其自由表達、盡情宣泄的特性,有利于大學生抒發情緒、表達內心世界、傳達內在感情,更有利于大學生表達自我理想,認識自我、接納自我、療愈自我。繪畫藝術療法也因此在自我認知團體心理輔導中具有獨特的價值。
自我認知團體初成立時,不可貿然要求團體成員進行“深入挖掘”,該階段的主要任務應為“破冰暖身”、規避防御機制,目的在于建立融洽、和諧的團體氛圍。此階段一般可以“個體自畫像”配合“交換名片”活動開場。活動首先要求團體成員創作一幅自畫像,并給創作好的自畫像命名。完成后,要求每位成員與不少于三位其他成員將自己手中的“自畫像”作為名片進行交換,同時交流分享。如“為何選擇這一形象代表自己?”“我的自畫像名字是什么,有什么含義?”等。成員將其他小伙伴交給自己的自畫像傳遞,并將自己對此自畫像的理解告知下一位小伙伴,以此類推,每位成員與三位其他成員交流。交流中,既拉近了成員之間的距離,又營造了和諧、開放、溫暖的團體氛圍。更重要的是,成員在向別人介紹自己時,是一個將自己繪畫創作中想表達的意思進行梳理、總結的過程,并通過語言文字表達出自己想在創作中所表達的對自我的認識,幫助成員看到那個“以前或許自己都沒想到或看到的不太一樣的自己”。這個“與繪畫中真實的自我初遇”,不僅可以幫助成員“初識自我”,而且激發成員對“我是誰”進行深層探索的興趣。
同時,團體活動還通過成員介紹別人自畫像的活動,讓成員們看到自己的表達與別人理解間的差異,以及通過兩次信息傳遞后自畫像含義的轉化、產生偏差的原因,引發成員思考“別人眼中的我”與自我認知的差異及原因。
此外,在團體活動開始階段還可創作屬于自己獨一無二的“手札封面”,手札即筆記本,成員可以將對團體的期待、對活動主題的理解以手札封面畫的形式呈現,幫助成員厘清目標與期待,推動團體朝著目標推進。
該階段為團體發展的第二階段,鑒于第一階段暖身后成員間已建立一定關系,并對自我有了初步認識,因此該階段的主要任務是進一步鞏固成員關系,繼續營造良好氛圍,并引導成員進一步探索自我。該階段可選擇“小手印”配合“他人眼中的我”“家庭畫像”等繪畫創作活動。“小手印”中通過了解自己在生命中五個重要他人眼中的形象,并描繪出來,引導成員思考“誰是你的重要他人?”及“他們眼中的我是什么樣的形象?”。這個環節為“遇見自我”。通過以自己畫筆繪出“他人眼中的我”,引導成員從“重要他人”角度去重新認識自己,幫助成員學會從不同角度認識自己。活動可以配合成員間的交流分享,幫助成員敞開心扉,發現問題,換位思考,推動成員進一步探索,認識自我。
此外,該階段還可開展“家庭畫像”活動,即成員畫出自己與父母的形象,要求繪制出人物全身及面部表情、衣服等,并涂抹自己認為適合的顏色。活動以繪畫配合成員的訴說,引導成員認識自己與父母的關系、幫助成員認識自己與父母的相處方式及存在問題,思考并探尋解決的辦法。成員通過交流進一步增進了彼此間的信任,凝聚起團體動力,激發成員深層次認識自我的動機,為團體推進深入奠定良好基礎。
在前期分享聯結基礎上,至此階段,成員間已有更多理解,良好的團體氛圍已經形成。該階段為成員開展自我認知“再遇自我”的最重要時段。團體主要任務是深化提升,引導成員更深層次地進行自我認知分析,幫助成員在創作及分享中進一步認知自己,發現癥結,探尋問題解決之道,進而接納、療愈自我。此階段可開展如“我的人生盾牌”“我的生命曲線圖”“房樹人”“拜訪二十年后的我”等繪畫創作活動。
“我的人生盾牌”通過繪制完成人生盾牌中“我最在乎的是什么——價值觀”“我最感興趣的幾件事——興趣”“我最擅長的是什么——天賦優勢”“我最想實現的人生夢想是什么——理想”及“我的人生座右銘”等任務,在繪制作品完成任務的同時引導成員進行價值澄清、興趣探索、優勢發現、理想展示,并與自己的人生座右銘相結合,引導成員對自己的價值觀、興趣愛好、天賦優勢、人生理想有一個清晰的認識,通過繪畫創作使其直觀可見。
“我的生命曲線圖”結合冥想,引導成員通過回憶自己生命中經歷過的至今仍留有深刻印象的一些事件,這些事件可以是自己人生中特別幸福、特別有成就感、特別開心的,也可以是特別郁悶、感到挫折失敗、特別痛苦的,要求成員在時間軸上以圖畫的形式表達出來,并表明其相應的情緒指數。將所有這些事件以線條連接起來,就形成了每位成員的生命曲線圖,創作完成后要求成員兩兩組合、自由交流,目的是讓成員說出自己的生命故事。通過生命曲線圖,引導每位成員訴說自己的生命故事并借此宣泄、表達自我,同時還能進一步引導成員在訴說中整合自己,看到自己的優勢、不足,體悟到自己身上出現的問題與解決辦法。
“房樹人”繪畫為探索“潛意識中真實自我”的有效工具。活動要求成員在規定時間內繪制一幅畫,畫中必須有房、樹、人三個元素,人不能畫火柴人或漫畫人,其他不限。通過“房樹人”測試分析,可以幫助成員了解自己在性格傾向、天賦特長、親子關系、人際交往、職業發展中的特性及潛質,對“潛在的我”有更深層次的認知了解。通過對“潛在的我”的認識,幫助成員接納眼下這個可能并不完美的真實的自我,更重要的是幫助成員正視自身的問題。
“拜訪二十年后的我”首先以冥想形式引導成員拜訪二十年后的自己,冥想中,引導成員看到二十年后自己居住的場所、穿著打扮、從事的職業等,并引導成員與二十年后的自己進行一番對話。冥想后請成員以涂鴉畫的形式將冥想中的場景畫出來。通過創作過程,幫助成員進一步明確自己的目標并思考“要想成為那個二十年后的樣子,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及“要想實現這個目標,現在開始要做些什么?”,引導成員找到下一步行動的方向和目標。
該階段主要任務是引導成員總結團體活動成效并處理團體活動結束后成員間的離情別緒。這一環節為“總結自我”。可以采取思維導圖的形式從“生理我”“社會我”“心理我”三個層面總結自我,以圖標結合文字的形成進行總結概括。完成思維導圖繪制后可以要求學員用一句話總結自己在團體中的成長與收獲,并在團體中進行分享。最后,成員以繪畫或文字的形式在卡片上畫下自己對其他成員的祝福和鼓勵。
1.活動效果。成員普遍認為以此開展“自我認知”活動效果較好。比如他們反饋說:“我認識到了自己內心的不足,也發現了自身的一些優點,更加接納自己了,自信心也提高了一些”“通過繪畫,我更加認識自己了,對自己的了解也更加深入了”“用畫畫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很好,有時不想說,有些事情不好和別人說,自己就畫出來,心里會好受很多,而且這樣別人即使看了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2.活動氛圍。成員反映參加繪畫藝術療法形式開展的團體輔導氛圍有利于敞開心扉。比如反饋提到“和諧的集體氣氛,友善的幫助,每位成員能夠很快地融入進來,我的歸屬感明顯增強”“團體的氛圍很好,沒有壓力,大家可以無所顧忌地分享,很多時候我都覺得很感動”“現在想起來,覺得每個人都在笑,回憶起來,挺親切”。
3.活動感受。成員認為以此形式開展的自我認知團體能夠讓成員更加直觀地認識自己,可以使成員正視自己的問題,促進成員更接近真實自我,更好地進行情感宣泄與表達。比如成員反饋:“我覺得自己感受就像畫中那樣,很亂,就是各種事情都出現了,所有的不愉快都想起來了。我很喜歡這樣大片的涂畫,很暢快,畫完后舒服多了。”“我覺得經歷很多事情不一定是壞事,雖然會很痛苦,可是正因為你經歷過了,才會有成長。就好像我畫中一樣,經過了很多錘煉,我現在會覺得一切都變淡了。”
我們通過對部分大學生開展調查,調查結果匯總如下:

繪畫藝術療法應用于自我認知團體心理輔導調查統計表
首先,繪畫藝術療法應用于大學生自我認知團體心理輔導確實能夠幫助成員探索、表達、認知、療愈自我,有利于成員宣泄情緒、看見潛在自我、明確目標、促進行動,從整體上增進成員的自我認知、自我接納、自我療愈,促進成員的人格成長,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其次,繪畫藝術療法應用于大學生自我認知團體心理輔導應密切結合其他心理輔導技術,如冥想、教練提問、敘事等。
最后,繪畫藝術療法應用于大學生自我認知團體心理輔導具有較好效果,該方法值得深入研究并在大學生其他主題的團體心理輔導中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