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霞
(民樂縣初級實驗中學,甘肅,張掖 734500)
核心素養是指在學生終身發展及適應社會所必備的各方面能力和人性品格。習慣是指一個人經過長期的鍛煉而形成的、在特定條件下所特有的行為特征,而學習習慣則是在不斷培養和引導下為了實現更好的學習效果而形成的一種具有一定自動傾向性的學習行為。雖然知識在不斷發展變化、不斷豐富,但是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讓學生受益匪淺,是學生終身發展所必備的能力。目前,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并沒有意識到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重要性,導致初中生數學學習習慣中存在很多問題,嚴重影響著學生的發展。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素質教育已經成為各個階段教育的主要目標,其重點是要求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這給初中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在數學教學中完成相關知識的教學,也要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在素質教育的前提下,課堂教學固然重要,但是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也必不可少。學生自身的良好學習習慣本身就是其素質的具體體現,所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是素質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
初中數學對學生的智力要求在不斷提高,而學生的智力一部分來源于先天,另一部分需要進行后天的開發。但是無論先天智力如何,都需要后天的學習才能掌握相關的數學知識。教師應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方面,學生具備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有效提高他們解決時間性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對于他們智力的發展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而且在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推動下,學生也會逐漸地對數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更好地提升學習效果。
初中階段的學生還處于生長發育階段,各方面還不夠穩定成熟,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剛剛從小學過渡到初中,其自律能力遠遠不足,再加上初中的學習任務要遠高于小學階段,他們無法在學習過程中長時間集中注意力。產生這一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①大部分初中生還沒有意識到認真聽講、努力學習對于他們未來發展的重要性,因此面對漫長的課程時常走神、搞小動作;②數學課程的內容本身比較枯燥,加之數學計算量大,容易消耗腦力,教師沒有在活躍課堂氛圍方面加以注重,導致學生對數學學習沒有興趣,無法在學習過程中集中注意力。
初中數學對初中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要求較高,很多數學問題需要學生能夠做到舉一反三,在解題過程中會涉及多個數學知識點,因此需要學生具備靈活的數學思維能力。從學習情況來看,很多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嚴重不足,大部分學生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不會靈活運用,不會舉一反三,達不到學習效果。這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注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很大關系,因此教師應該意識到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對于提升他們數學學習水平的重要性,從而采取相應的途徑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大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提問的積極性。學生過于依賴教師的講解,而忽視了自身思考的過程。在課堂上,往往是以教師講課為主,學生聽課為輔,這樣一來,學生缺乏思考。因此,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問題采取合理的措施培養學生思考和提問的習慣。
專心學習、集中注意力聽課是初中生學好數學首先必備的基本條件。學生如果在課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就無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養成專心聽課的學習習慣。
1.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要想讓初中生能夠養成專心聽課、專心學習的好習慣,就必須讓學生在思想上認識到集中注意力聽課,認真學習對于他們未來發展的重要性,學生只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并帶著對自己負責的態度,才能在學習過程中約束自己,能夠有意識地集中注意力。
2.訓練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單憑頭腦思考問題會有一些難度,但是結合實踐就容易得多,并且動手實踐可以讓學生集中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一些幾何問題,可以讓學生動手畫圖或者制作空間立體模型等。
3.活躍課堂氛圍。活躍的課堂氛圍可以更好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提升聽課效率。教師應該在講課方式上盡量采取有趣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提升教學質量。
邏輯思維能力是初中生數學學習必須具備的能力。如果初中生不具備邏輯思維能力,僅對教師所講的數學知識進行死記硬背,是無法達到學習效果的。因此,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具體可以采取以下幾方面措施:①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多角度思考。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就必須讓學生意識到數學問題的多面性,讓他們從固有的模式中走出來,學會多角度思考問題,比如老師在講解數學問題的時候可以從多個角度對學生進行提問,讓學生從多個角度進行論證,最終得出的結果是一樣的,這樣多次訓練就可以讓學生逐漸養成多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②利用新舊知識聯想類比的方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數學有很多新知識都與前面所學的舊知識具有一定的關聯性,教師利用新舊知識的關聯性和它們之間的邏輯關系,一邊用舊知識引出新知識,另一邊通過對舊知識的邏輯推理來幫助學生厘清新知識的思維方向。
思考是學生鉆研知識、發現問題、提升自我的先決條件,而提問是學生快速解決疑問的最佳途徑,所以數學老師必須在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勤思考多提問的學習習慣。
1.采取激勵的方式,引導學生多提問。為了讓初中生能夠從“不敢提問”的觀念中走出來,教師可以采取相應的措施,比如對提出問題的學生加以表揚和鼓勵,以此來激勵其他同學積極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即便有些學生提出的問題沒有什么意義和價值,教師也應該采取鼓勵的態度,避免因冷落或者批評打消了學生提問的積極性。
2.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傾聽別的同學提出的問題,或者別的同學做出的回答,然后對其所說分析正確與否,也可以在其他同學提出問題的基礎上再次提出問題或者質疑其他同學的答案,這樣既可以加強課堂的互動交流,又可以促進學生主動思考和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