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麗紅
(仙游縣鯉南幼兒園,福建莆田 351200)
我國擁有優秀的傳統文化,這些文化通過世世代代的人及教育活動弘揚和傳承下來。許多傳統文化利用我國傳統節日作為載體,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現階段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沖擊,許多人對自己國家的節日出現了淡漠心理。由此可見,為了緩解這一狀況,需要讓孩子從小就重視傳統文化,教師可通過在幼兒園課程活動中有效引入傳統節日活動來增強幼兒這方面的意識。
我國傳統節日多種多樣,開展形式豐富多彩,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世界上各種各樣的節日逐漸開始流行于中國。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應充分發揮教育工作者的指導和引導作用,帶領孩子們進一步了解我國傳統節日文化的重要性,讓他們從小就養成熱愛祖國和把繼承中國傳統節日文化視為己任的良好習慣。針對幼兒的個性特點和理解能力較弱的現象,在培養情感的過程中,教師要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引入與幼兒生活關系密切的一些節日,以便讓他們親身體驗節日活動的樂趣。在濃厚的生活環境中,幼兒能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實踐活動,進而更好地掌握常識和操作技能。由此可見,傳統節日文化對幼兒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在幼兒園有效開展傳統文化節日特色課程,需要教師根據幼兒的個性特點、年齡特征及興趣愛好選擇合適的活動內容。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之間都要充分互動,所選擇的節日活動首先應該以我國的傳統佳節為主。在此基礎上,讓幼兒初步了解國際節日的同時,保證選擇節日之后在活動中要充分滲透文化內涵,幫助孩子們進一步判斷節日活動的精華和糟粕,實現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學習任務。眾所周知,幼兒的學習能力、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較弱,如果教師傳授的知識和內涵過于復雜,反而容易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幼兒園開展課程活動的重要目的是讓學生對社會和自然有初步認知,這就要求選擇的傳統文化節日的內容要建立在幼兒所掌握的經驗之上,同時尊重幼兒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根據不同年齡段來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保證他們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收獲最多,進而促進幼兒身心的全面發展。以端午節為例,針對大班的孩子,由于他們的認知能力比較強,所以應該引導孩子們知曉端午節的時間,了解其風俗及來歷;會用方言說端午節童謠,比如,莆田獨有節日“五日節”的童謠“初一品糕節節高,初二食桃胃口好,初三依螺可長脖,初四插艾驅蟲害,初五賽舟游蘭溪”;會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畫虎蛋”“做紙鳶”等,讓幼兒充分體驗節日的快樂。再如,在開展元旦活動時,針對小班、中班和大班,我們分別制定了不同的活動內容:小班孩子學做鞭炮、安全燃放煙花爆竹及掃塵等,中班孩子在此基礎上學做紅團、白糕、燈籠和唱歌等,大班幼兒則初步涉及如何辦年貨、如何制訂寒假計劃等。根據節日的多樣化,為了更好地確定節日活動的主題,教師可以把它們分為中國傳統節日、紀念日、世界主題日和國際節日等,再將節日與幼兒的一日活動結合起來,從而發揮潛移默化的作用。
家長在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發動家長一起參與活動,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家長與幼兒之間的親子關系。比如,讓時間充裕的家長為活動準備一些資料,利用多媒體尋找與節日相關的知識或者習俗,傳授給學生。如在開展“慶六一,迎端午”的教育活動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家長一起搜集端午節的相關常識,如“端午節又稱作五日節,除了包粽子這項比較傳統的習俗之外,還有畫虎蛋和畫額等習俗,端午節屬于我國的傳統佳節,這一節日的來源主要是為了紀念屈原”。同時為了保障活動的順利開展,教師應準備充足的材料,如蛋、雄黃酒、香囊、香料、艾葉、茶葉、龍舟和船槳等,提高活動的生活化和趣味性。還可以邀請會包粽子的家長現場展示如何包粽子,讓孩子們知道粽子的來源,激發他們學習和動手操作的欲望。除此之外,應該適當開展“編蛋袋”和“編彩繩”的游戲活動:由家長攜帶幼兒進入特定區域領取8根繩子編蛋袋或者3根繩子編五彩繩,達到提高幼兒興趣和促進親子關系的目的。這種教學模式還能有效融洽家長與教師之間的關系,家長認識到傳統節日的重要性后,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就能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此外,社區資源是教師要充分利用的教育資源,能讓幼兒初步涉足社會生活,進一步獲取經驗。比如,在植樹節那天,教師可以聯系社區負責人,帶領幼兒到指定地點參與植樹活動,讓他們體會勞動人民的艱辛及形成愛護環境的意識。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與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環境的作用是潛移默化的,只有在良好的活動環境中,教師才能有效地組織活動和開展教學活動,幼兒才能集中注意力參與教育活動。教師在傳統節日活動中營造氛圍,能更好地激發幼兒的情感,讓他們能更深入地了解節日的一些常識和習俗。創設環境之前必須制定活動主題,緊緊圍繞主題來準備物品、材料和設計。比如,在開展端午節活動的時候,教師可以在幼兒園中利用舞獅、龍舟、打鼓、充氣拱門、點艾香和插艾葉等活動來營造熱鬧的氣氛,還可以在班級墻面貼上相關的海報和布置主題墻,并且在各個區角內投放與節日相關的材料,提供做手工的平臺,幫助幼兒進一步了解和掌握節日的特色及文化。教師將傳統節日的民俗文化內容滲透在環境創設中,有助于增強傳統文化的吸引力,使幼兒能從另一個角度去接觸和認識中國的傳統文化,為以后的成長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傳統節日是我國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和弘揚的重要載體。豐富多彩的傳統民俗節日活動,為我們弘揚傳統美德提供了一個較好的平臺。利用幼兒對節日的興趣,教師把傳統的習俗適當、有效地融入節日活動中,使幼兒從不同角度感受節日的意義,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