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芬
(山東榮成龍須島衛生院,山東 榮成)
在兒童保健工作中,進行體格生長檢測為一項重要內容。不同的年齡段,其身高、體重監測頻率也不一樣,進行監測時應當保證測量的準確性。其中兒童的體重、身高/身長為兒童體格生長監測和兒童保健服務項目中的重要指標。對于兒童的生長發育狀況,身高/身長為重要評價標準,該指標直接與兒童骨骼發育密切相關,同時兒童家長以及兒童保健工作人員也對該項指標尤為重視。合理進行兒童體格生長評價有助于使兒童身高保健工作得以順利開展[1-3]。若兒童身高生長偏離正常標準,可以在早期通過進行遺傳、環境、疾病、營養、運動、睡眠、情緒等方面的因素分析,采取積極的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
兒童體格測量的方法很多,例如專業機構兒童保健工作人員通過專業儀器進行體格測量,家長在兒童晨起第一時間對其身高/體長進行測量,或是每天固定時段進行相應的測量等。測量時應當保證是測量的凈身高,即沒有鞋帽等其他因素干擾的真實身高。使用的測量儀器應當固定,有條件的情況下,最好讓專業人員測量,以保證結果的準確性。
不同時期的兒童生長發育速率不同,因此體格生長監測頻率也有一定差異。其中嬰兒期可以2 個月/ 次,3 歲以后兒童可以3 個月/次。根據實際情況,測量頻率可以適當調整,以便及早發現問題,及時進行早期干預。
世衛組織有明確的、詳細的各個年齡段兒童的體格生長標準,但是某些年齡段的兒童身高/體長標準與我國兒童的實際情況存在差異,因此我國根據兒童實際生長發育情況制定了適宜于本國兒童生長發育情況的對照標準,不過也存在一些不足,即年齡段間距大,使用不便。
(1)年齡身高。(2)未來身高預測。(3)靶身高評價。(4)骨骼年齡。
兒童身高生長速率正常的情況下,當前身高百分位數和靶身高百分位數一致,進行一些常規的保健及指導即可,讓兒童保持均衡健康營養的飲食結構,養成健康規律的生活方式和習慣,合理進行能量和熱量攝入量的控制,指導家長定期帶兒童進行體格生長狀況的檢查。若當前身高百分位數與靶身高百分位數不一致,則應及時進行兒童身體檢查,并對遺傳因素進行充分考慮,指導家長給兒童適當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飲食應當均衡營養,增加兒童蛋白質的攝入量,晚上10:00 之前讓兒童入睡,讓其進行適宜的體育運動,這對于促進身高生長十分有益[4,5]。
結合相關數據分析兒童的骨骼年齡,若幼兒的骨齡在2歲以上或是在2 歲以下,需要讓患兒到內分泌科接受進一步的檢查,將生長激素、性早熟等因素的影響排除,并對兒童的飲食情況、骨齡身高生長水平因素進行分析,對兒童的生長環境等進行合理調整,防止發生營養過剩的情況。同時指導兒童適宜運動,合理飲食,對其體格生長情況進行定期監測。
一年時間,骨齡生長=(1±0.2)歲,對兒童開展常規保健即可。一年時間,骨齡生長≥1.3 歲分析是否存在營養過度和/或運動不足的因素,酌情加以調整。進行身高生長速度、骨齡的評價:(1)>3 歲的兒童每年骨齡身高生長5cm以上,進行靶身高、預測身高的對比,如果兒童的預測身高沒有趕上靶身高水平,應當指導促進身高方法,如果預測身高達到靶身高或高于靶身高,常規保健即可。(2)若>3 歲且未進入青春期的兒童每年骨齡身高生長不足5cm,可能有影響身高生長的危險因素存在,應當及時進行早期干預,糾正身高遲緩情況。一年時間,骨齡生長在1.5 歲及以上,或骨齡比年齡提前1.5 歲以上,需要根據兒童年齡實施相應的指導:(1)兒童年齡不到9 歲,進行性征發育情況的觀察,以防出現性早熟,必要情況下將兒童轉到內分泌科進行更加專業的診治[6]。(2)年齡>3 歲且未到青春期的兒童,身高每年增長8cm 以上,應排除性早熟可能,建議就診內分泌門診。(3)青春期兒童可能屬于正常發育。根據兒童身高突增、預測身高等,酌情指導升高促進方法或是常規保健。一年時間,骨齡生長不到1 歲,說明有較大的生長潛能,給予兒童常規保健,進行身高、體重、骨齡等有關情況的定期監測。若兒童身高生長速率較低,<3 歲兒童,分析其飲食、睡眠、靶身高等,給予相應的針對性干預。若兒童年齡≥3 歲,結合骨齡生長情況開展分析、針對性指導。骨齡為1 年說明兒童生長不良,生長遲緩,應對相關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實施早期干預[7]。如果一年身高生長不足4cm,需轉診內分泌科進行進一步的檢查與相應的治療。骨齡在1 年以上但存在身高矮小風險,需到內分泌科進一步診治。骨齡在1 年以下,分析是否為營養不足等因素導致,并根據骨齡身高生長水平、預測身高、靶身高等進行相關環境因素的調整,實現促進兒童身高生長的目的。必要情況下到內分泌科就診,以將激素缺乏因素排除。
當兒童年齡身高與標準相比≤中位數-1s,根據近1 年身高生長速率開展評價和針對性指導。
3.1.1 原因分析
身高較低的原因可能為:(1)出生身長較低。(2)某段時間生長速率滯后于正常水平。(3)靶身高較低。
3.1.2 指導原則
根據兒童目前身高生長一般規律以及相應的生長狀態,進行其成年身高推測;根據兒童期望身高、靶身高、預測的成年身高,開展針對性的身高保健指導。
3.1.3 根據骨齡進行生長狀態評價
評價>3 歲的兒童骨齡,未接受骨齡評價的,假設骨齡和年齡相一致。
3.1.3.1 骨齡身高>中位數-1s
進行靶身高、期望成年身高所處百分位數的評價;根據兒童身高生長一般規律、目前生長狀態,推測成年身高;根據預測的成年身高和靶身高或期望身高的差距酌情開展身高促進指導,做好身高、體重、骨齡等指標的定期監測。
3.1.3.2 骨齡的身高≤中位數-1s
(1)兒童1 年內身高生長速率低下,分析是否有營養、睡眠、運動、疾病等相關因素的干擾,開展針對性的干預。(2)近1 年內身高生長速率處于正常水平,結合靶身高水平進行成年身高的推測,開展常規身高保健指導。
3.2.1 原因分析
(1)分析是否存在宮內發育遲緩、早產、不良分娩史等影響身高生長的因素。(2)環境因素分析。分析營養、睡眠、運動、情緒等各種相關因素,判斷可能影響身高發育的危險因素。(3)分析是否有遺傳因素,如身材矮小家族史,家族成員靶身高低等。(4)分析是否有影響身高生長的甲狀腺、肝、腎、胃腸道等器官的慢性病史。
3.2.2 指導和干預
(1)環境干預:若有營養、睡眠、運動不足情況,或是有疾病因素,進行針對性干預,加強對兒童身高、體重、骨齡等指標的監測,進行環境干預效果的評價,并評估干預后能否達到理想身高。(2)醫療干預:進行兒童預測身高、期望身高的分析,充分考慮內分泌科醫生的建議,酌情開展醫療干預。
總之,正確合理的監測兒童體格生長情況,能夠給兒童保健工作提供更多參考數據。兒童保健工作中,身高為工作人員和家長最為關注的一個問題,結合相應的數據開展身高保健指導,能夠使存在身高生長問題的兒童得到及早的干預、指導,使兒童身高保健工作更加順利的開展[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