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佩巖,胡曉梅,周國忠
(頸復康藥業集團有限公司,河北 承德)
現階段,國內大部分中藥的生產仍以人工為主,直接影響了產品的產量與質量穩定性。為此,在中藥生產中合理運用計算機計算控制系統,即可實現生產過程的自動化以及連續化,確保中藥藥品產量,并不斷提高生產的合格率。
在中藥生產中引入控制系統的目標就是自動化地監控多種公用系統,集中包括中藥提取生產線、中藥制粉生產線、空調以及水處理等等[1]。在此系統中,涵括大量監控點以及調節回路,控制對象模塊也相對復雜,所以系統本身需具備一定的控制運算能力[2]。由RockwellAutomation 公司所研制的Control-Logix 系統,模塊化與小型化特征明顯,同時具備較強的網絡通訊能力,進而能夠在復雜工作環境中運行,且帶電維護能力突出,所以將此系統應用于中藥生產中,并作為主體控制系統使用。
上位機、執行器、現場儀表和控制站等是組成系統的主要硬件結構。在系統中,合理設置CPU 熱備冗余控制站,數量為5 個,主要負責對中藥提取生產線和中藥制粉生產線、公用系統的控制[3]。因煎煮工段與主控室距離相對較遠,所以同樣設置現場操作站。各站與擴展機架即可利用Controllnet 控制網實現連接目的。而控制站同樣負責浮點運算、模擬控制以及邏輯時序控制等多種功能的運行,借助安全柵隔離后,系統內本安儀表信號即可進入到控制站內。
參考生產工藝和操作監視基本要求,系統內還設置了操作員站以及工程師站,可借助冗余網絡以及控制站實現連接目的[4]。而且,各站都能夠綜合管理系統信息,能夠對系統的實際運行情況、故障報警以及參數存檔等多種功能進行實時監視,同樣可以獨立操作系統。操作人員利用人機接口,能夠對生產狀態和記錄的歷史事件形成深入了解,更好地控制并調度中藥的實際生產。
為確保控制系統運行的可靠性與穩定性,將雙網冗余運用在計算機和控制器通訊中,而控制器則運用的是1:1 的冗余配置方式[5]。
在此控制系統中,其網絡通訊功能突出,而網絡結構則涵括了信息網絡、設備網絡以及控制網絡。
1.2.1 設備網絡分析
控制系統中設置超過1000 個的兩位式氣動閥門,分布在各工藝設備和附近管道之上,集中性較強。結合現場的實際情況,還設置了超過50 個的閥門控制器,利用網橋在控制網上分組掛接,且各閥門控制器能夠對兩位式閥門輸入與輸出進行必要控制[6]。
在布局方面,選擇使用Devicenet 現場總線,能夠使現場的布線與安裝等費用與工作量明顯減少,安裝材料也顯著減少,調試與校對工作隨之減少。其中,Devicenet 主要是對CAN 數據鏈路層進行使用的MAC 協議。特別是CAN 協議配置十分靈活,具有報文優先權,在系統范圍內數據相對連貫。正是因為Devicenet 的通訊協議是公開的,所以在網絡中可集成各廠家設備,開放性特性突出。
1.2.2 控制網絡分析
在此控制系統中,控制網絡選擇使用了Controllnet 網絡,其屬于工業局域網絡,性能理想,且網絡標準是IEC61158實際的通訊速率達到5MB。
網絡在生產者模式或者是消費者模式下,通過對時間片技術的運用,即可在原理層面對網絡阻塞的問題予以及時解決,使得網絡效率顯著提升。而且,控制網絡的診斷功能極強,冗余配置也具有一定的可靠性特征[7]。
在對控制網絡使用的過程中,CPU 即可監控全部I/O 模塊以及Devicenet 模塊,同樣能夠實現彼此間的正常通訊。另外,操作員站與工程師站能夠借助控制網絡,在特定權限范圍內監控控制系統,進而完成組態以及保存信息的任務。
1.2.3 信息網絡分析
對于信息網絡而言,主要使用的是100MB 的以太網,可保證操作員站、工廠管理網絡和工程師站之間信息的有效傳輸,且實現資源的共享。在對信息網絡運用的過程中,能夠實現遠程監控以及診斷的目標,創建綜合實時信息庫,使企業在調度與決策方面獲得有價值的參考依據。
此控制系統能夠自動化地檢測中藥生產期間的實際流量、密度以及壓力、液位和溫度等多種參量,同時科學化地控制兩位式氣動閥門、氣動調節閥門、計量泵和變頻器、電磁閥等多種類型執行器,對不同類型的泵與電機同樣可加以控制。系統內涵括的閥門、儀表以及執行器都選擇的是進口設備亦或是國內的優質產品,具有較高的精準度以及可靠性能[8]。
綜合考慮中藥制藥工藝和自動控制具體需求,對制藥設備進行了系統研制和改進。而對于不同的子系統以及傳統制藥設備,同樣展開了自動化的改造以及研發。
在中藥生產過程中,要想順利完成醇沉、水洗、酸沉以及堿沉等連續性的生產過程,需要對相關全自動化設備進行研制,以確保進藥環節、配藥環節、靜置環節、出藥環節以及清洗環節生產的自動化。其中,自控的功能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自動化計量原藥膏量;
②自動化計算并計量全部所需配藥量;
③自動混合控制原藥以及配藥;
④自動控制攪拌速度以及方向;
⑤控制攪拌槳的定位(在特定位置定位攪拌槳,有效規避抽藥浮球);
⑥控制靜置的時間;
⑦控制上清液的抽取;
⑧控制除渣;
⑨控制清洗的自動化。
在改進煎煮設備的過程中,要求在加藥環節、加溶媒環節、浸泡環節、升溫環節、沸騰環節、出藥環節和清洗除渣環節中實現自動化控制目標[9]。此設備的自控功能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自動化計算藥品和加溶媒量的比例;
②自動化計量加溶媒量;
③控制升溫階段的溫度(對升溫曲線進行自動化跟蹤);
④自動化控制沸騰階段壓力(適應各沸騰狀態的基本需求);
⑤具備閉路電視監控系統(對藥物懸浮狀態和沸騰狀態形成實時了解);
⑥自動控制罐底開關氣缸且實現除渣系統聯鎖;
⑦保證儲液罐出藥的自動化。
對自動化濃縮器與組合式濃縮鍋進行系統研制,確保在進藥環節、濃縮環節、出藥環節和清洗環節能夠實現控制的自動化。此設備所具備的自控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自動化控制液位;
②自動化控制溫度與壓力;
③自動化控制消泡(主要的目的是避免跑藥問題的發生);
④具備真空系統的自動控制功能;
⑤實現冷卻循環水系統的溫度以及水循環的自動化控制;
⑥自動化控制冷凝水的排放;
⑦自動化控制中藥藥液的密度;
⑧控制出藥的自動性;
⑨清洗控制的自動化。
綜上所述,以上研究的控制系統已經在大部分中藥生產過程中被應用。究其原因,此系統的傳感器、控制系統和執行器均具有先進性,且布局合理性較高,具有理想的開放性特征,進而有效地監控并記錄中藥生產的具體過程。另外,系統本身涵括遠程管理接口,所以中藥生產的流水生產線實現了全自動化,一定程度上優化了中藥藥品的產量,且藥品質量也愈加穩定。另外,要想與中藥自動化生產需求相適應,也成功研制出全新制藥自控設備,對老舊設備加以改造,在中藥生產自動化領域展開了全面探索,效果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