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小云 (合肥市建筑市場監督管理處,安徽 合肥 230061)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工程建設領域“治欠保支”工作能否取得預期成果,實現基本無拖欠農民工工資的目標對確保勞有所得、農民脫貧致富具有重要意義。為此,研究制定“治欠保支”長效機制,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尤為重要。
①由于建設單位建設資金不足,不能按施工合同的約定支付施工單位的工程進度款,因建設單位拖欠工程進度款,導致施工單位不能及時支付農民工工資。
②建設單位在建設項目竣工結算中久拖不算,主觀上有意不及時與施工單位辦理竣工結算,以工程未結算為由拖欠完工工程合同價款,導致拖欠農民工工資。
③施工合同中變更價款如何計價、何時支付約定不合理、不明晰,建設單位因而不及時支付變更價款,變相拖欠工程款誘發拖欠農民工工資。這對變更價款數額大的項目影響很大。
④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工程結算有爭議或有糾紛,導致竣工結算久拖不決,造成建設單位不能支付施工單位的工程結算款,誘發拖欠農民工工資。
⑤施工單位自身管理不到位,總包單位與勞務分包單位簽訂的分包合同中,關于勞務工程量或勞務價款的結算方式不清晰、不完整,而引起勞務結算糾紛,以致拖欠農民工工資。
⑥工程項目經濟承包人誠信缺失,因項目虧損、工期延誤、施工質量缺陷、卷款逃逸等,主觀惡意拖欠農民工工資。
⑦施工單位涉及案件訴訟,公司賬戶被法院查封,影響正常的工程款支付而致拖欠農民工工資。
一是建設資金不落實盲目開工。建設單位在資金不足或資金來源未落實的情況下,通常采用的辦法是要求施工單位墊資、讓利,甚至交納合同價款5%至10%工程履約保證金給建設單位,用于辦理施工前期手續應繳納的規費,完成工程開工需辦理的手續。施工過程中,一旦出現資金準備不足或建設單位將工程建設資金挪作他用情況,建設單位必然拖欠總包單位的工程款,總包單位勢必拖欠勞務單位的勞務款,勞務單位最終拖欠農民工工資。二是建筑市場總體處于買方市場。建設單位處于相對強勢一方,施工合同條款的不平等、不合理,無論是社會投資項目還是政府投資項目,結算周期漫長已成業內常態。
一是合同風險管理手段不足。建筑市場競爭激烈、工程價格日趨透明,施工單位低價、微利承包工程是必然。施工合同中施工單位承擔的風險要遠遠超過建設單位,稍有不慎就會造成經營虧損,并且會將風險壓力向下傳導,拖欠農民工工資的可能就會劇增。二是自身經濟實力不強。自有資金匱乏,融資能力不足,大多依賴于建設單位撥付的工程款支付農民工工資。一些施工單位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只有靠增加施工產值來周轉,拆東墻補西墻,一旦某個項目拖欠工程款就難以為繼。三是過分依賴行政協調,對于建設單位拖欠工程款行為,在雙方自行協商無果的情況下,過多考慮自身的聲譽和雙方合作關系,不愿采用司法途徑來解決,造成拖欠工程款解決不及時而致拖欠農民工工資。
由于工程建設領域用工的多樣性和工資結算的滯后性,建筑工人客觀上難以同產業工人一樣有清晰、規范的用工制度,如勞動合同的簽訂、工作時間的確認等。一些施工單位簡單地以包代管,工人的出勤、完成工作量的確認、工資的多少完全交由勞務隊、班組長來認可,使得勞務隊、班組長成為處理農民工工資的關鍵所在,而企業成為被動的主體。一些勞務隊、班組長為了自身經濟利益,以拖欠和克扣農民工工資為手段,將農民工作為與施工單位討價、討債的籌碼。
由于缺乏法律知識和法律意識,大多數農民工對施工單位不與自己簽訂勞動合同,或不愿用勞動合同束縛自己,對建筑行業普遍實行的每月發給一定的生活費,到年底或工程完工一次性結清工資的工資支付方式認同。一旦出現拖欠工資的情況首先是投訴、上訪,不懂得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而施工單位將用工自主看作是用工自由,想用則用,不用則退,不簽訂勞動合同或簽訂虛假的勞動合同,一旦發生爭議,無憑無據,造成處理難以及時快捷。
按照項目屬地管理的原則,建立健全省、市、縣(市、區)、街道、社區五級農民工工資支付監控、預警管理網格,暢通快速受理、處理綠色通道。各級人社、住建、水利、交通等部門要加強對《勞動法》、《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在工程建設領域執行情況的專項督查,以“雙隨機、一公開”檢查方式開展隨機檢查和日常巡查。把勞動合同的簽訂及勞動合同中作業時間、作業地點、工資結算方式、發放方式、發放時間等約定,勞動合同的執行作為檢查的重點,對違反《勞動法》、《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的行為堅決予以處理,形成懸劍威懾效果。同時,加強行政司法聯動,依法打擊欠薪犯罪行為。
在工程建設領域全面落實建設項目農民工工資專戶管理制度。在工程項目開工前,施工單位必須在銀行開設農民工工資專戶,由建設單位按月將當月或上月施工單位完成的工程量中的人工費足額撥付至專戶中,由銀行根據經過建設單位、監理單位確認的工資表,按月實名向農民工工資卡支付工資。專戶資金必須專款專用,只能用于工資支付,嚴禁挪用、套取專戶資金,項目的建設、監理、施工單位和項目所在地的縣(市)區農民工維權機構要共同監管。專戶資金撥付、使用異常的,開戶銀行應及時將異常信息告知相關的管理部門進行預警。
勞動用工實名制管理是做好農民工工資按月足額發放的基礎,與農民工工資專戶管理相結合,實現務工人員實名登記、勞務用工備案、務工記錄、工資支付記錄和現場監管信息化,是有效化解工資糾紛的手段。施工總承包單位要盡量采用生物識別的實名制管理方法,要做到考勤記錄不能修改并自動生成工資表。每月考勤、工資發放等信息可通過手機APP直接推送給工人進行確認,確認后的信息要進行存檔備查。市級行業管理部門要做好市級建筑工人實名制管理平臺的建設、維護、監控工作,利用大數據管理、分析各項目的工資發放狀況,有效防范、發現、化解風險。實名制管理從短期看服務于農民工工資發放,從長遠效果來看也是強化工人隊伍管理,保障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的有效措施。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要求,住房城鄉建設部將建設單位辦理施工許可證時的建設資金已經落實并到位的資金證明,修改為建設單位應當提供建設資金已經落實承諾書。因此,要防止建設單位的承諾落空,又不影響正常的施工活動,加強合同履約的事中監管尤為關鍵。對于建設單位不撥付預付款或預付款比例少于合同價20%的項目,建設單位要向施工單位提供工程款支付擔保,防止資金不到位出現拖欠工程款的行為。加強對商品房預售資金的監控,確保預售資金進入銀行專用監管賬戶,保證預售資金首先用作本項目建設,優先用于支付施工單位的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
施工單位是發放農民工工資的主體,不得以任何借口拖欠、克扣農民工工資,要做到農民工工資按月足額發放。按照“誰用工、誰管理”的原則,項目部要配備充足的勞資管理人員專門管理農民工進場實名登記、出勤考勤、工資核算、工資發放等,實行統一賬冊、統一職工花名冊、統一工資表等基礎資料,不得將管理責任轉嫁給勞務作業人、班組長。
工程建設過程中按月或按層結算已完工程量和工程價款,是保障建設單位及時支付工程進度款的前提,是核實月度農民工工資,保障按月足額發放農民工工資的基礎。建設單位、施工單位不得以質量未驗收、可能的質量問題、工程量未完成等理由拖延結算,達到延遲結算、拖欠工資的目的。
建設單位、施工單位要牢固樹立合同履約、誠信守法意識,既要履行法律責任又要履行社會責任,把不拖欠農民工工資作為工程管理的目標之一。政府部門要把切實解決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融資難作為扶持企業發展的重點。逐步取消農民工工資保證金,由施工單位承諾不拖欠,以減輕企業負擔。對發生拖欠的單位、個人進行失信懲戒,納入拖欠農民工工資“黑名單”管理,對符合列入“黑名單”的企業和個人“應列盡列、及時列入”,在市場準入、評先評優、招投標、工程開工建設、融資貸款等方面實施懲戒措施,要建立失信企業和個人在全國范圍內“一處受罰、處處受限”機制。
各級建設管理部門堅持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的方針,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建立健全欠薪零容忍的長效機制,切實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提升農民工群體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構建和諧的勞動用工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