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颯,李坤
(聯勤保障部隊第985醫院,山西 太原)
腹腔是一個被膈肌和腹部肌肉組織等軟組織封閉的解剖空間,腹腔內有一定壓力,腹腔壓力( 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 產生的主要來源為腹腔臟器靜水壓,其會隨著人的呼吸節律、腹壁阻力而發生相應的改變。對于ICU患者來說,常有IAP 升高的現象,目前也將其作為除了呼吸、心率、血壓、體溫、血氧飽和度之外,評估危重癥患者身體狀況及預后的又一大生命體征[1],同時也是導致危重患者死亡的獨立性危險因素[2]。腹腔間隔室綜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為一種嚴重的臨床癥候群,是指在各種原因的作用下導致腹腔內壓異常升高,并進而造成多器官發生功能障礙,也是由腹壓增高所導致的最嚴重的的并發癥。對于ACS的發病率,根據病情輕重不同,發病率也有差異,研究顯示非外傷危重患者中有10%-35%會發生ACS,而外傷和重大手術危重患者具有更高的發生率[3],尤其是腸道手術患者發生率更高。本次研究中發現外科疾病組中的腸道手術患者腹腔高壓發生率高,出現ACS者多,死亡率高。依據病情分析可能的發生機制,同時匯總目前的監測及治療手段,討論其可行性及有效性。
目前在ICU內,許多嚴重創傷、膿毒癥、休克、多臟器功能不全的患者均會出現IAP升高,早期的全身炎性反應、應激,加重腸道的缺血,細菌移位引發腸源性感染,機械通氣的實施等,均會使原本沒有問題的腸道發生嚴重的功能障礙,其中以因腸道本身疾病行手術治療并出現并發癥而轉入ICU的患者更為多見,若不能及時診斷并給以處置,部分患者進展為腹腔間隔室綜合征,繼而多臟器功能不全。腹腔本身的物理特性使腹腔高壓不易被早期發現,延誤救治時機,腸道手術的患者多數術后打腹帶,不能進食,因此早期的癥狀被掩蓋,因此出現腹腔高壓(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IAH)的較多,在我們的回顧性觀察中,105例患者中內科疾病患者42例,外科疾病63例,統計結果示:內科疾病組患者發生IAH5例(11.9%),外科疾病組又細分為非腸道手術組(31例)及腸道手術組(32例),發生IAH者分別為4例(12.9%)及12例(37.5%),三組患者發生ACS的例數為1、2、6例。可以看出腸道手術的患者發生IAH的比率極高,與前兩組患者相比有統計學差異,需要我們更加去關注。
根據腹腔間隔室綜合征世界聯合會(world society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WSACS) 2013年 制 定 的相關標準[4],IAP在健康成人中的正常水平在5-7 mmHg以下,IAP>12 mmHg被認為存在IAH。IAH 分為4級,GradeⅠ:IAP 12-15 mmHg,Grade Ⅱ:>15-20 mmHg,Grade Ⅲ:IAP>20-25 mmHg,Grade Ⅳ:IAP>25 mmHg。若腹腔壓力在20mmHg以上,并且有器官功能障礙表現,即可以認定為ACS,同時患者還可能存在腹腔灌注壓(abdominal perfusion pressure,APP)低于60mmHg的情況。
因發生IAH的原因復雜,目前沒有定論,因此我們從危險因素方面去分析。首先是患者因素,主要包括如下方面:(1)腹壁順應性下降:如嚴重燒傷或創傷、腹部手術等;(2)腹腔內容物增加:如腹腔膿腫、急性胰腺炎、肝腹水、腹腔積液、氣腹、腹膜透析等;(3)臟器內容物增加:如腸梗阻、腸扭轉、胃輕癱等;(4)毛細血管滲漏/液體復蘇:如大量液體復蘇、大量輸血、損傷控制性剖腹手術、酸中毒等;(5)其他因素:如腹膜炎、菌血癥、膿毒癥、機械通氣、低血壓、休克、年齡因素等。其次有醫源性因素:(1)例如給患者大量輸注晶體液,有研究顯示,輸注量如果24h內在70 ml /kg之上,則IAH的發生風險會明顯增高,若在80 ml /kg之上,則ACS的發生會處于高風險狀態[5]。該因素是使IAP 升高的獨立危險因素。(2)有研究表明,當PEEP處于較高的水平,則IAP水平也會相應增高,從而影響患者的血流動力學以及呼吸功能。若患者IAP水平正常,在PEEP低于9cmH2O 時,對其IAP的影響不明顯,而當PEEP升高到12-15cmH2O時,通過監測,會導致IAH出現,達到IAH Ⅱ級水平。相較于正常IAP 患者,在同一PEEP 水平的情況下,已有IAH 情況的患者,其IAP水平會明顯增高,而這又會進一步導致需要糾正呼吸衰竭的PEEP值也隨之增高,并發生惡性循環。
測量IAP 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直接測壓法,該方法主要是通過腹腔鏡或是直接穿刺腹腔置管進行壓力的測量,操作步驟繁瑣,并且會對患者造成創傷,因此較少使用。由于IAP 水平上升會機械性壓迫腹腔臟器、血管等,因此可以通過腹腔臟器壓力變化評估IAP變化,因此測量腹腔臟器壓力的間接測壓法衍生出來,并得到較廣泛應用。臨床目前采用的間接測壓方法主要有經胃測壓、經膀胱測壓、經下腔靜脈或股靜脈測壓,以上幾種測壓方法與IAP水平變化的相關性均較好。(1)經膀胱測壓:該方法操作簡單,對患者機體造成的創傷較小,并且能夠客觀反映IAP變化情況,WSACS推薦將其作為IAP測量中間接測壓的金標準。但該方法也存在一些缺點,例如流出的尿液會對監測產生干擾,另外有一定的尿道感染、膿毒癥風險,操作者有職業損害(體液暴露)風險[6]。(2)經胃測壓:該方法適用于膀胱腫瘤、尿毒癥透析、腹壁缺損、腹膜粘連等情況使得膀胱壁無法自由活動,影響經膀胱測壓準確性的患者,該方法的費用低廉,并且可以有效避免經膀胱測壓中受尿液干擾、體液暴露風險的缺點,對IAP變化也能夠有效反應,但是液體灌注操作不便,且胃內壓力會受到一些因素的干擾,如胃排空、鼻胃管喂養等。(3)經下腔靜脈測壓:該方法能夠獲得連續的壓力變化趨勢圖,不受流出尿液干擾,若患者有膀胱、胃部損傷的情況,可用此法測壓。該方法的缺點是有導管相關血流感染風險,留置導管耗時長,測壓精確性尚有待考證。WSACS 推薦重癥患者存在任何IAH/ACS 風險者均需監測IAP。
對于IAH的治療,主要是想方設法降低IAP,使其盡快恢復正常水平,使內臟功能盡快恢復,心肺功能盡快改善。一旦進展為ACS,應該迅速進行手術減壓[7]。當IAP水平高于12 mmHg,需要及時通過內科保守治療使腹內壓降下來,并加強腹壓監測,最少4-6h/次,將IAP的水平盡量控制在15 mmHg之下。主要可采取如下措施:(1)改善腹壁順應性:措施主要有深度鎮靜和鎮痛,甚至神經肌肉阻滯,另外去除限制性繃帶、切除燒傷或是瘢痕組織,對腹壁順應性增加有一定積極作用;(2)減少腸腔、腹腔內容物:使用胃管、腸梗阻導管將腸內空氣或液體吸出,通過腹腔穿刺抽液術將腹腔積液、血腫去除,通過灌腸、使用新斯的明等促進腸道排出,對于降低IAP有明顯作用;(3)利尿和(或)連續腎臟替代療法對IAP具有顯著影響[8,9]。
ACS的主要治療措施為外科手術,開腹減壓術可使IAP得以降低,使患者的腹腔容量和順應性升高。WSACS推薦如果患者IAP水平高于 25mmHg(伴或不伴有腹腔灌注壓<50mmHg),并有新的器官功能障礙,內科治療不理想,則需要及時行外科手術。緊急情況下可能需要在ICU床旁行開腹減壓術,延遲開腹減壓可能會顯著增加病死率。但必須注意,手術減壓和腹腔開放在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時,也增加發生腸空氣瘺、蛋白質和電解質紊亂、腹壁缺損及遠期的腹壁巨大疝等嚴重并發癥的風險。
危重癥患者合并IAH/ACS 的發生率極高,尤其是腹部手術后的患者,可能與腸道手術腸道本身功能障礙有關,IAH不及時發現,會引起多臟器功能衰竭[10]。因此,有危險因素的患者均需要監測IAP,早期發現IAH/ACS,進行正確處理和干預,從而改善危重癥患者預后,減少死亡。目前臨床上我們多用膀胱內壓力監測IAP,對于IAH/ACS的治療,分為內科保守及手術干預,具體指證以IAP值為準,因為病死率高,所以我們希望能通過更多的臨床分析提升大家對IAH/ACS的認識,早識別IAH,早干預,避免ACS的發生[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