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曉攀,姚起,劉石朋
(河南省漯河市第二人民醫院,河南 漯河)
急診作為臨床上高風險的科室之一,其收治的一般為急危重癥患者,此類患者入院時一般情況較差,并且病情復雜多變,導致對其搶救治療工作施展不易。而在急危重癥患者的治療中,如操作或護理的細節處理不足,則會影響患者搶救效果。所以,良好的治療和護理措施是提高救治效果的關鍵[1]。基于此,本文針對本院急診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搶救的66例患者進行研究,重點分析探討急診危重患者的搶救治療中應用全程護理的臨床效果。
針對本院急診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搶救的66例患者進行研究,按照隨機原則將患者分為兩組,各33例。對照組中男性患者與女性患者分別18例、15例,最小年齡18歲,最大年齡74歲,平均年齡(48.2±3.5)歲。消化疾病11例、呼吸疾病9例、心血管疾病5例、外科創傷3例、急性感染性疾病5例。觀察組中男性患者與女性患者分別19例、14例,最小年齡18歲,最大年齡75歲,平均年齡(48.4±3.2)歲。消化疾病12例、呼吸疾病10例、心血管疾病6例、外科創傷4例、急性感染性疾病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措施進行護理,觀察組則進行全程護理:患者入院后建立綠色通道,護理人員準備好相關用物接收危重患者,包括呼吸機、心電監護儀等,另外要詳細記錄患者的接收過程和搶救記錄[2]。在接收到患者后,立即收集相關資料,根據不同患者的不同情況進行搶救。患者進入搶救室后,立即開放靜脈通路,給予吸氧,如吸氧不能滿足患者的救治要求,則立即使用呼吸機進行通氣治療。嚴格按照指標進行心外按壓治療,同時觀察患者的相關生命體征。在此期間,護理人員要積極、有效、迅速、合理地配合醫生進行搶救。最后,在患者搶救期間,應注意加強患者的相關基礎護理,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制定合理的護理方案,包括清理血跡、口腔等[3]。
(1)記錄并對比兩組患者搶救治療期間的相關資料,包括兩組患者的死亡率以及心肺復蘇率等,另外記錄對比兩組患者的搶救時間。(2)按照本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對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滿分為100分,90分以上為滿意。
本次研究中所有試驗數據均運用SPSS20.0數據統計軟件進行處理,其中,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通過t值進行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以χ2值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在搶救完畢后,觀察組患者死亡2人,死亡率為6.1%。對照組死亡6人,死亡率為18.2%。兩組患者對比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在搶救期間,觀察組心肺復蘇人數為7人,而對照組為8人,組間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另外,觀察組平均搶救時間為(31.4±9.2)min,而對照組為(48.5±13.5)min。兩組患者對比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
觀察組患者存活31人,滿意度評分為(92.7±1.1)分,對照組患者存活27人,滿意度評分為(82.3±0.8)分。組間對比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
急診患者有著發病急、病情重的特點,需要緊急搶救。一旦患者病情惡化而得不到及時救治時,患者的生命就會受到嚴重威脅,錯失最佳搶救時間。而發生差錯或不良情況后,患者及其家屬會極為不滿,這也直接造成了醫患關系的高度緊張[4]。在急診搶救流程中,任何一個環節都是至關重要的,必須要嚴陣以待。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醫療理念的不斷革新,在當前搶救護理方面,傳統的護理模式已經不能完全滿足搶救治療中的要求。而全程護理作為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其對于護理人員的要求較高,其根本也是以人為中心,以護理程序為基礎,以現代化護理觀點為指導,對患者實施身心全程護理[5,6]。
護理程序是一種科學的確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工作方法。是個綜合的、動態的、具有決策和反饋功能的過程[7]。是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通過一系列有目的、有計劃的步驟和行動,予以護理對象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發展以及精神多個層面系統的全程護理,使其達到最佳的健康狀態。在全程護理中,護士不是醫囑的機械執行者,護理也不僅僅是對患者機體的護理干預,而是強調身心全程護理,要對患者的生理、心理、社會等多方面進行了解,從而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使之在生理、心理方面都處于接受治療的最佳狀態[8]。同時,在搶救護理中應用全程護理干預,能有效保證護理人員和醫生之間的配合,減少搶救意外的發生,從而提高搶救質量,保證搶救效果[9,10]。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在搶救護理完畢后,觀察組患者死亡2人,死亡率為6.1%。對照組死亡6人,死亡率為18.2%。兩組對比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在搶救期間,觀察組心肺復蘇人數為7人,而對照組為8人,組間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平均搶救時間為(31.4±9.2)min,而對照組患者為(48.5±13.5)min。兩組患者對比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另外,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對護理的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
綜上所述,對于急診危重搶救患者,在其搶救護理中應用全程護理,能有效地提高護理質量,掌握患者的相關信息,從而及時有效地做出調整,改善患者的一般情況,提高患者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