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宏晶,崔嵩,王文晶,孫靜群△
(1 遼寧省大連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五科,遼寧 大連;2 遼寧省大連市中心醫院SICU,遼寧 大連)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簡稱“新冠肺炎”,是指2019 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導致的肺炎。2020 年2 月11 日,世界衛生組織在瑞士日內瓦宣布,將其命名為“COVID-19”[1]。NCP 為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具有人群普遍易感性,尤其對于60 歲以上具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威脅較大,病死率較高[2]。筆者作為首批突擊隊隊員參加了遼寧省NCP 定點醫院大連市第六人民醫院的NCP 重癥患者的搶救工作,對此類高齡重癥傳染病患者的搶救深有感觸,現將其中1 例重癥NCP 患者的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患者,女性,78 歲,主訴發熱15d。無誘因出現畏寒、寒戰、發熱,伴肌肉酸痛,伴腹瀉,排黃色稀便,后反復出現發熱,經專家會診,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重癥為診斷收入院。既往有抑郁癥、高血壓多年病史,聽力下降。入院時查體:體溫38℃,心率72 次/min,血壓151/60mmHg,SPO288%。CT 示雙肺多發斑片影。化驗回報:血細胞分析:白細胞9.53×109/L ,中性粒細胞百分比 93.6%,淋巴細胞絕對值 0.27×109/L,血小板207×109/L;C-反應蛋白 9.59 mg/L,肝功:谷丙轉氨酶47U/L,谷草轉氨酶48U/L,白蛋白 33g/L,總膽紅素30umol/L,D-二聚體:32.4 mg/L,市專家組會診診療意見:目前診斷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重型)”,屬于重型病例(高風險)。
(1)發病前14d 內有武漢市或其他本地病例持續傳播地區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2)發病前14d 內曾接觸過來自武漢市或其他本地病例持續傳播地區的發熱或有呼吸道癥狀的患者。
(3)有聚集性發病或與確診病例、輕癥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有流行病學關聯。
(1)發熱;
(2)具有肺炎影像學特征;
(3)發病早期白細胞總數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細胞計數減少。
患有急性呼吸系統疾病且在發病前14d 內同時具有以下任意一項經歷:
(1)與確診或疑似2019-ncov 感染的病人有近距離接觸;
(2)去過或在武漢的活禽(動物)市場工作;
(3)去過或已有2019-ncov 感染病例報道的醫療機構工作。
臨床分型(符合下列任何一條)確診重癥:
(1)呼吸窘迫,RR ≥30 次/min;
(2)靜息狀態,指氧飽和度≤93%;
(3)靜脈血氧分壓(氧分壓/吸氧濃度)≤300mmHg。
(1)根據病情監測血常規、尿常規、生化、凝血功能,必要時動脈血氣分析,復查胸部影像學;
(2)在氧飽和度≤93%時,行經鼻高流量加溫加濕吸氧治療;
(3)抗病毒治療:干擾素霧化吸入:洛匹那韋/利托那韋口服;
(4)厄他培南抗感染治療;
(5)胸腺肽調節免疫力,保肝,化瘀解毒,改善微循環等治療。
(1)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重點觀察呼吸節律、頻率和血氧飽和度變化及有無咳嗽、胸悶情況。保持氧療持續有效。讓患者臥床休息,減少活動,做好皮膚護理[3,4]。
(2)監測體溫。每天至少對患者監測4 次體溫,如有異常及時通知醫生,遵醫囑給予相應的處理,并動態評估治療及護理的效果。異常體溫需在體溫單中體現,便于醫生查看和專家會診。出汗多時及時幫患者更換衣服、被套和床單,保持床鋪干燥、整潔,提升患者舒適度,并能夠減少壓瘡、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風險。
(3)心理護理。確診的新冠病人高齡,重癥,活動時動作遲緩,需要單間隔離,無陪護無探視。面對防護用品穿著嚴實的醫護人員,病人首先會因為環境陌生,過分的恐懼而失去信心,而且生活在恐懼、悲傷、絕望之中,使她有較重的心理負擔,也會大大加重病人的抑郁程度。這時醫護人員的關愛是患者的第一需要,因為有效的關懷能增強患者應對壓力的能力,能夠讓患者保持情緒更加放松的狀態,促進患者的康復[5,6]。為了加強有效溝通,我們為病人找來助聽器,主動接近病人,對其進行支持、鼓勵,選擇合適的時機與病人交流,對病人的傾訴進行耐心傾聽。采用標牌式的寫字板進行溝通,即把重點文字通俗易懂的寫在板上,盡量滿足病人需求,并且通過寫字和身體語言鼓勵病人,使病人更加信賴醫護人員,從而樹立她戰勝疾病的信心。
(4)協助病人戴口罩,定時更換口罩,用扣背排痰機協助排痰,指導其有效咳嗽、咳痰。
(5)協助病人進食,給予其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飲食,提高病人自身的免疫力[7-9]。病人活動遲緩,為了使病人省時省力,把生活必備的水杯、手紙、手機集中放在離病人較近的桌子上,便于病人拿取。此外,我們還為病人申請了坐式便器及安全扶手,加強對病人的生活護理,更好地保證病人的安全。
(6)集中處置和護理操作,以保證患者足夠的休息時間,同時也減少醫護人員在病房停留時間[10,11]。患者情緒低落,不配合治療,尤其是采血時。經主任及院里研究決定,將剛確診的老人的大兒子安排在老人的病房里,減少老人焦慮情緒。為了給病人減輕負擔,同時又不影響治療,反復確認化驗項目,節約采血量。安排他兒子在她之前、在她眼前采血,做表率,以取得患者合作。采血時,握著老人的手,用肢體語言給她安慰和鼓勵,在取得老人同意后動作輕柔進行操作。
(7)監測水電解質平衡,維持患者機體內環境穩定。
(8)監測記錄24h 出入量。
(9)做好病房衛生。每天2 次用含氯1000mg/L 的消毒液擦拭物體表面、地面,保持病室內清潔。
(10)新冠病區醫療廢物分類收集,使用雙層黃色醫療垃圾袋包裝醫療廢物,采用鵝頸式結式封口,分層封扎,噴淋。
新冠病毒肺炎來勢洶洶,傳染性強,對患者身體健康危害大,同時有較高的死亡風險,尤其是老年人群,一旦感染新冠肺炎,其死亡率比年輕人更高[12,13]。由于新冠病人的特殊心理,醫護人員要有高度責任心。在及時、準確、有效的治療和護理基礎上,更要把高超的護理技術與人文關懷有機地結合。護士要善于從病人的眼神、表情、體態中讀懂病人的需要、 痛苦和渴望,并充分的滿足她的需要,哪怕是極其細微的小事,從而更有效的緩解病人心理壓力,使其面對疾病時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樹立起治療信心,提升配合治療的依從性,這對疾病康復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