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彤,鄒永輝
(1.山東中醫藥大學,山東 濟南;2.山東省立醫院婦科,山東 濟南)
卵巢上皮性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是婦科腫瘤中致死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1],其發病率呈上升趨勢且日趨年輕化,有資料顯示該病在生殖器官惡性腫瘤中發病率與病死率均居于第1 位[2]。由于卵巢位于盆腔深部,早期病變不易發現且常無明顯癥狀,難以及時診治。患者來就診時通常已是中晚期,目前主要的治療方法為爭取徹底的減瘤術,然后進行6~8 個療 程的含鉑方案化療;然而,絕大部分中晚期卵巢癌患者完全或部分緩解后出現疾病復發,需要接受評估,行再次手術后再化療[3]。反復化療后,無化療間期逐漸縮短,且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常常預后不良[4]。無鉑間期或無化療間期的長短與患者療效及預后顯著相關。目前國內外多個指南與共識均推薦卵巢癌維持治療,并被廣泛認可,逐漸改變了以往中晚期卵巢癌化療緩解后觀察隨訪,確診復發后再治療的模式,也改變了卵巢癌的治療策略[5]。迄今為止很多中醫醫家辨證論治卵巢癌,取得了一定的療效,能夠有效延長患者的生存期。實驗證明很多中藥成分有廣泛的抗卵巢癌作用。中醫中藥治療卵巢癌有其獨特的優勢,并能夠為卵巢癌的維持治療提供新的思路,成為卵巢癌維持治療的一部分。
卵巢癌在古代中醫中并沒有具體這一病名的記載,根據其癥狀、體征可以考慮歸納到“徵瘕”、“腸覃”、“積聚”等疾病的范疇。《說文》:“瘕,女病也。”癥瘕,是指腹部包塊積聚,或脹,或痛,或滿,或出血等一類病證。《素問·骨空論》日:“任脈為病……女子帶下瘕聚”為最早記載瘕聚的文字,認為卵巢癌乃奇經任脈為病是也。《景岳全書》:“瘀血留滯作癥,唯婦人有之,其證則或由經期,或由產后,凡內傷生冷,或外受風寒,或圭怒傷肝,氣逆而血留;或優思傷脾,氣虛而血滯,或積勞積弱,氣弱而不行,總由血動之時,余血未凈,而一有所逆,則留滯日積而漸以成癥矣。”,比較全面的總結了女子徵瘕的發病機理。早在《靈樞·水脹篇》就有對腸覃的描述。《素問遺篇刺法論》日:“正氣內存,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認識到了正虛是多種疾病發病的病理基礎。孫桂芝[6]認為:正氣不足、情志因素及毒邪為卵巢腫瘤發病的關鍵因素,又以毒邪學說占主要位置;蔣士卿[7]認為腎陽虛、脾氣虛、肝血虛是卵巢癌形成的根本原因,寒、濕、瘀、毒是卵巢癌形成的重要病理因素;沈敏鶴[8]將其歸結為:寒凝于外、氣虛血瘀。中醫認為手術及化療均消耗人體元氣繼而損傷正氣,從而加重患者氣虛血瘀癥狀。林麗珠[9]認為卵巢癌屬于本虛標實之證,以脾腎虧虛、沖任失調為本,痰濁、瘀血、邪毒蘊結為標,遂將其病機概括為脾腎虧虛,沖任失調,瘀毒內結;脾胃氣虛、肝腎虧虛是卵巢癌病機之根本,是卵巢癌發生的主要原因,臨床多采用“健脾補腎,祛瘀散結”之法,用藥立足“補脾腎、調沖任、消癌毒”的治則。辨證而論卵巢癌有明顯的共同性,即正虛、邪實,是全身屬虛、局部屬實。總而言之,卵巢癌病因病機不外于:正氣不足,寒濕凝滯、氣滯血瘀、痰瘀毒聚蘊結于胞宮;治療原則為扶正固本、溫通燥濕、行氣活血、化痰解毒。
現代中醫發展了卵巢癌的發病機理,現代醫家運用中醫藥在卵巢癌的治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可以改善患者臨床證候,提高生活質量,增強免疫功能,延長患者生存期。很早就有中藥抗腫瘤的記載,現代醫家發現半枝蓮、白花蛇舌草、黃連、人參等中藥均可用于抗卵巢癌的治療。循證醫學研究發現在化療基礎上結合中藥治療,可從多方面多角度提高卵巢癌維持治療的療效,延長患者的無化療間期。
經過一定周期化療后部分患者的腫瘤細胞對化療藥物的敏感性顯著降低,但化療帶來的副作用不減輕反加重。實驗證明山慈菇、土牛膝和大蒜素等中藥對化療藥物鉑類具有顯著地減毒增效作用。郭敏紅等[10]采用MTT 法研究莪術油協同卡鉑對SKOV-3/DDP 增殖的影響,證明莪術油能增強卡鉑的藥敏性,同時提高卡鉑對SKOV3/DDP 的細胞毒性,最終增強卡鉑對SKOV-3/DDP 增殖的抑制作用。
劉念[11]等用不同濃度的黃連素處理人卵巢癌細胞株OVCAR3,等體積培養基培養正常對照組細胞,發現黃連素能夠通過抑制人卵巢癌細胞株OVCAR3 增殖、促進凋亡發揮抗腫瘤作用。李娜[12]等采用甲基偶氮唑鹽(MTT)比色法觀察冬凌草甲素單藥及冬凌草甲素聯合順鉑對SKOV3 細胞的增殖抑制情況,發現冬凌草甲素對人卵巢癌SKOV3 細胞具有明顯的增殖抑制及誘導凋亡作用;其抗腫瘤機制可能與下調bcl-2、survivin,上調bax 的表達有關。
有些中藥對卵巢癌具有多重治療作用,比如人參、藤梨根、白花蛇舌草、白英等。人參皂苷Rg3 是人參中的四環三萜皂苷,研究發現人參皂苷Rg3 對腫瘤細胞增殖和浸潤具有抑制作用, 并可誘導腫瘤細胞凋亡、抑制腫瘤新生血管形成等作用[13]。王銀輝[14]等用不同濃度藤梨根制劑處理卵巢癌細胞株A2780,分別培養不同時間。采用噻唑藍比色法檢測,結果顯示藤梨根制劑對卵巢癌A2780 細胞增殖、遷移及侵襲能力具有明顯抑制作用,推測其機制為下調卵巢癌A2708 細胞MMP-2、MMP-9 表達及上調TIMP-1表達。常豐葛等[15]通過研究白花蛇舌草提取物對卵巢癌大鼠的治療效果及對大鼠雌二醇(E2)、孕酮(P)和促黃體生成素(LH)水平的影響,發現白花蛇舌草提取物能夠改善卵巢癌大鼠的性激素水平,通過對p38/NF-kBp65 信號通路來使機體內的炎癥指標下降,從而抑制腫瘤的發展。
綜上所述,卵巢癌病因病機不外于:正氣不足,寒濕凝滯、氣滯血瘀、痰瘀毒邪蘊結于胞宮;治療原則為扶正固本、溫通燥濕、行氣活血、化痰解毒。冬凌草、土牛膝、莪術、黃連和大蒜素等抗癌中藥對卵巢癌具有廣泛的作用,涉及對化療藥物減毒增效,對化療藥物減毒增效,誘導腫瘤細胞凋亡,抑制腫瘤新生血管形成和免疫功能等方面。深入研究這些中藥的作用特性,將為中醫藥治療卵巢癌癌提供更多的選擇。很多中藥對卵巢癌具有多重治療作用,如白花蛇舌草、藤梨根、白英、人參等,可以作用于卵巢癌發生發展的不同環節,合理配伍使用這些中藥將有可能進一步提高中醫藥治療卵巢癌的臨床療效,成為卵巢癌維持治療的一部分,在化療基礎上加用中藥,能夠固護患者正氣,提高患者免疫能力,減輕患者因化療引起的毒副反應,增強化療藥物對腫瘤細胞的殺傷力,維持患者對化療藥物的敏感性,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并增強患者戰勝病魔的信心,從而有效減少患者復發,顯著延長患者的無鉑間期或無化療間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