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陸,蘭雅璐,王佩
(1.警衛局衛生保健處,北京;2.中日友好醫院,北京)
2019 年11 月13 日,筆者隨同北京醫院多位專家,對法國巴黎亨利·蒙多醫院(圖1)進行了實地參觀和訪問,聽取該醫院常務副院長謝思柯先生對法國醫療體系和醫院特色介紹,并和多位大科主任互相交流了科室發展優勢,之后參觀了醫院急診科、院內急救中心和直升機平臺,加深了我們對該院在國際醫學領域影響力的了解,也學習到該醫院急救方面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結合當前嚴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值得與大家分享。
法國約6700 萬人口,整個巴黎有240 萬人口,周邊城市1000萬人,占法國總人口的1/5。法國政府聯合衛生部有13 個諾貝爾醫學得主,醫療體系非常穩定。做為第1 個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國家,法國在老年醫療方面很有經驗,人均壽命高,女性的平均壽命超過日本,嬰兒的早亡率也非常低。因為法國人的生活習慣普遍較好,所以他們很驕傲于在非傳染性疾病管理方面的成績,慢性病發病率在全世界處于低位。法國的老年健康管理理念強調老年自身健康管理而不僅依賴國家養老體系,雖然人口老齡化嚴重,但目標是保證老年人無殘疾,生活質量不降低。目前法國正在醫學衛生健康領域打造全生命周期概念,制定新的戰略目標是“我的健康-2022”,包含許多舉措,關注全民整體健康。
法國醫療費用支出占GDP 的11.7%,主要來源于社保體系和部分配套的保險體系(包括在職和非在職人群、各類商業保險等)。僅口腔科治療占自費的比例比較高,約20%。但對法國公民來說,自費占20%已經非常高了,其他的基本都是免費。醫療費用中,政府僅支付1%,其余社保的錢均來自于公民稅收,國家只給特別窮的人和非法移民提供一些保障,貧窮孩子的醫療費由社保針對性保障。
2020 年,法國約投入2000 億歐元對醫院系統進行現代化改造,占GDP 的12%。醫院的管理層均由非醫學的專業管理人員構成,重視倫理方面的投入,主要是遵循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
亨利·蒙多醫院是巴黎公立醫院集團(AP-HP) 下屬12 個醫院集團之一,巴黎市直屬市長擔任董事會主席,市長任命常務副院長。2019 年美國新聞周刊曾報道,在全球百佳醫院中,法國11 家醫院上榜,亨利·蒙多醫院在法國排第4 位,而且是唯一一家達到法國醫院質量評審要求的醫院,即代表了法國的醫院標準。
創始人亨利·蒙多先生是一名著名的外科醫生,醫院歷史悠久,以發明聽診器、成功實施換臉手術和開展介入搭橋而聞名于世。亨利·蒙多醫院屬于大學醫院,與七家大學有隸屬關系,擁有8 個大學醫療系,若干個專科,重組后建立了6 個醫聯體,覆蓋面非常廣,擁有腫瘤、免疫、移植等12 個醫學中心,其重癥急救醫學、肝膽外科、泌尿外科及放射科在全球享有盛譽。它還擁有8 個罕見病中心,同時現在也在大力發展遠程醫學,主要解決皮膚科、口腔、心內和老年醫學等問題。
醫院位于巴黎東南部,是一家非常大的醫院,重組后成立醫聯體,高級職稱工作人員有900 人,其中245 人為大學兼職教授。主院區有15 層,特色是重癥急救醫學,擁有1000 張病床,員工近3000 人,離主院區5 公里附近還將建設全新的老年醫學中心,設置500 張床位,重點發展老年醫學、長期照護心理學和心理衛生等。
法國緊急醫療救助服務系統法文簡稱SAMU(Service d'aide médicale d’urgence),七十年代由一些麻醉醫師非正式發起,急救理念強調氣管內插管是醫院前氣道管理的黃金標準,因為這樣作可以防止吸入性肺炎,其次強調鎮痛治療常應用于急癥發生現場。例如,肢體骨折的情況下,由經過培訓的麻醉醫師現場常規使用局部麻醉或者利多卡因進行足叢或臂叢神經阻滯,成功率很高。
亨利·蒙多醫院是法國唯一一家擁有全路徑急救系統的醫院,負責巴黎市區及近郊的應急醫療救治,其救援能力上至應對國家級的突發災難救援任務,下至院前、醫院間轉運。全路徑指的是急救中心、急診、門診手術、住院治療、后期康復等所有醫療處置均在一家醫院完成。除了日常急救工作之外,教學授課、心理干預、災害醫學、直升機轉運也是醫院急救系統的重要工作內容。全法國共有80 多個SAMU 地區性分支機構,均在政府的控制下統一運作,其培訓和設備配備方面是統一的;共300 個可移動加強監護病房(MICU),其內所用設備及運送工具內部的布局一致,簡單而整齊。
每個區域由指定的救護車負責,車輛分大中小號,配置根據救援能力各有不同,內室標識鮮艷清晰,以大人和兒童的外傷急救設備為主。出診流程和國內急救中心120 一樣。中控室一線工作人員共31 人,每日值班人員為6 人,進行24 小時值班。工作人員接到急救電話會第一時間詢問患者的病情情況和發病地點,初步判斷險情,派出適合險情程度的救護車和醫護。中控室二線工作人員共31 人,每日值班人員為4 人,分別是2 名院內人員和兩名院外全科醫生,醫生會根據急救電話內容進行討論和交換意見。急救中心共31 名院內醫生、31 名護士和31 名院外全科醫生。每日共4 輛急救車值班,4 名醫生、4 名護士、4 名司機隨時待命。中控室還承擔了所有出診、出險登記和數據分析工作,以備為應急救援系統的統籌管理提供依據。
醫生到達現場后會與患者溝通,為患者進行簡單治療,或者打電話回急救中心尋求建議和最佳處理方案,病情輕者可送回患者家中,病情嚴重的患者,轉運至醫院。急救中心護士均由具有麻醉專科資格的護士擔任,同時負責儀器管理和維護,藥師負責所有藥品管理更新,藥品有效期前一年取出放門診使用,防止浪費。
配套的大型應急救援物資庫房,緊鄰急救中心,占地約800m2,由專門的后勤部門負責管理,包括救援車輛、簡易房、帳篷、洗消設備、藥品等,根據需要可以隨時隨地搭建成一個小型綜合醫院。所有大型設備均由UTILIS 一家公司提供。庫房管理清潔有序,所有物品均處于一級備用狀態。醫院附近還有一家擁有500 張床位的附屬康復??漆t院,康復理念貫穿真個救護過程。
三架直升機( 圖2) 停于急救中心樓頂平臺,占地面積約1000m2,主要用于院間轉運,要求從接診到出發5 分鐘內完成,機艙內空間狹小,只能容下一個簡易擔架。
從以上中控系統的工作狀態和各部門物資使用情況來看,事故急救出診率還是比較高的。
目前,我國正面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嚴峻考驗,各級政府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所以從亨利·蒙多醫院急救中心大型應急救援物資庫房的一級備用狀態引發我的思考。
4.1 基于自然和社會發展規律,國家各級政府都應該健全應對自然災害和疫情的防護機制,完善大數據分析,第一時間果斷決策,嚴格啟動應急預案,力爭把影響和損失降至最低。法國急救系統由政府統一控制,統一培訓,統一配備設備,可以看出國家高度重視應急救援系統的統籌管理;全路徑急救系統,最大限度縮短救援時間,集中醫護力量,通過教學、研究、大膽運用現代化設備等方面積極預防和應對災害事件發生;急救物資儲備的數量和種類嚴格按照救援范圍、程度、類型的科學調研和數據分析制定,質量必須達到一級備用狀態水平。以上急救管理理念、做法和所獲得的成績,都值得我們關注和學習。
4.2 急救人員管理強調嚴格遵守宏觀調控、團結協作、分工明確。新冠肺炎防控阻擊戰炮聲已經打響,各方醫務人員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集結支援武漢,同舟共濟,全力阻擊疫情。短期時間內,迅速建立感染??漆t院、緊急籌備方艙醫院集中管理輕癥肺炎患者、醫藥團隊加速抗病毒藥物和疫苗研制以及各方多渠道同步培訓專業防控醫護人員,多措并舉應對疫情。2 月3 日內瓦召開的世衛組織執行委員會,總干事和執委會上二十多個國家對中國有力而有效的工作及為全球公共衛生事業所作貢獻都給予高度評價,同意加強國際社會合作,攜手戰勝疫情。這充分體現了急救人員管理在應對突發事件上的極端重要性。
4.3 法方急救人員培訓重視普及麻醉??浦R,康復理念貫徹整個救治過程。這可能與SAMU 系統最早由麻醉醫師創立,更加重視氣道管理和疼痛感受,最初的概念即在有急癥時,醫務人員應當到達現場,而不是等待病人到醫院就醫。法國較我國發達程度高,交通意外傷發生率高。20 世紀中葉德、法等歐洲國家就興起康復概念,講究循證醫學,經過近20 年突飛猛進的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當前康復專業領域發展最好的國家。而且所有康復費用均納入醫保,已經達到了全民接受康復的醫療衛生水平,國家大力推進康復醫學發展,同時也為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促進實現“保證老年人無殘疾,生活質量不降低”的總目標。歐洲康復醫學已根據多??菩枨蟪闪⒉煌幠2煌厣目祻驮\所,專項發展神經科康復,骨科、創傷康復,心血管內科康復,老年康復等??祻屠砟钜矎谋粍又委煼椒ㄞD變為更加主動、功能性的治療方法。基于循證醫學臨床指導路徑發現,多種適應癥通過主動運動康復進行治療的效果優于被動治療和藥物治療。雖然我國康復專業起步晚,但是發展飛快,尤其是神經科康復。其他專科也需要多學習先進康復理念,結合我國實際,大力發展可行有效的特色康復項目。
回想這次對亨利·蒙多醫院的深度訪問,雖然僅此一天,但我們已充分感受到他們工作人員的友好、自信,重視臨床和教學、診療和康復、急救和統籌管理的有機結合,強調團隊合作,促共贏發展。希望我的見聞和思考會對我國醫院和急救系統的管理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