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崇志 馬佳妹

家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比學校教育更重要。家長的思想和行為舉止會影響孩子世界觀、價值觀與人生觀的形成。為了提高小學生家庭教育的質量,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學生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有效的應對策略,以供參考。
多數家長更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忽視了對孩子良好學習習慣、興趣特長等綜合素質的培養,忽視了孩子內心真正需要的東西。有些家長在面對孩子并不理想的學習成績時,常常會出現暴躁情緒,埋怨孩子或者將孩子和別人對比等,給孩子造成了心理陰影,進而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還有一些家長從小就給孩子報大量的課后補習班,扼殺了孩子愛玩的天性,影響了孩子思維意識以及三觀的形成,阻礙了孩子的個性化發展。
此外,部分家長教育水平較低,在輔導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存在較大的挑戰與困難,不能及時發現孩子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還可能會出現誤導,混淆孩子的學習思路,影響孩子的學習方向。并且,大部分家長缺乏繼續教育的意識,沒有構建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環境,導致孩子學習興趣以及學習效率不高。
部分家長過于寵愛孩子,導致孩子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或者出現孤僻、膽小的性格,甚至有部分孩子存在不良攀比的價值觀,這不利于孩子與教師和同學之間進行正常的人際交往與溝通,長此以往,孩子的心理健康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家長除了關心孩子的成績外,還要注重孩子良好品格的培養,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教育孩子成為一個正直、善良的人。家長要以身作則,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的行為。家長要注意自身的言行,身體力行,積極影響孩子,培養孩子良好的品格,實現家庭教育的真正目標。
家長還要創設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通過自身的行動表達對孩子的愛,讓孩子明白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們健康的成長。家長還要意識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適當減少工作時間,增加陪伴孩子的時間,確保孩子在關愛的環境中成長。此外,家長在輔導孩子寫作業時,要有足夠的耐心與時間,保證孩子高質量、高效率完成家庭作業。家長還要主動與孩子溝通,及時解決和處理孩子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
為了保障家庭教育的質量,學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教學資源傳授家長有關家庭教育的知識與方式。為了增加學校與家庭之間的溝通,學校要定期開展家長會等活動,保證家長可以及時、全面地掌握孩子在校學習期間的實際情況。另外,學校要重視創新意識的傳播,引導家長根據孩子的實際心理需求以及生理發展需求,創新教育方式,保證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步伐的一致性,推動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有機融合,為孩子的全面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
綜上所述,家長要轉變自身錯誤的教育觀念,通過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為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模板。家長在教育過程中要創設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通過良好的環境與氛圍培養孩子優秀的學習習慣與道德品質。在孩子整個成長階段,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為了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家長要重視家庭教育工作,從多個維度出發,確保孩子全面發展。